
(一)龙船矶青龙托生
黄蓬山的陈家墩,位于内荆河与顺风河交汇处。古时内荆河流经此地形成一个大湾,南北河堤之间形成一个大湖泊。两河交汇处又形成一股旋流,这里渔产资源相当丰富。陈家墩是一个渔村,这里的渔民,每天在湖里捕魚,然后驾渔舟送到黄蓬集镇去卖。
一天,有一位阴阳先生来到这里,他望着顺风河口自言自语说:“哎呀,好地方!这可是一块卧龙吐气的地脉,将来能出帝王啊!”说完就离去了。

(陈友谅诞生处)
陈家墩有个忠厚老实的渔民叫陈普才,他每天都和妻子水秀在湖里打鱼。这天,天气晴和,风平浪静。陈普才在闷头(即船头)上卡子(一种捕鱼的器材。用细竹片做成,鱼一旦咬上,嘴便被卡住,无法脱身),身怀六甲的水秀在船后荡着双桨。陈普才一边收卡子,一边将卡住嘴的鱼取下丢到装有湖水的船舱里养着。水秀非常默契地配合丈夫慢慢划着桨,稳住船行进速度。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太阳已将西沉。
忽然,天上飘来大片乌云,湖上狂风大作,天气骤变。霎时,大雨倾盆,白浪滔滔。陈普才急忙放下卡子,抽出腰桨(位于船前部的木桨),用力荡起桨来。他俩顶着强劲的南风,三把桨一齐划动,使劲地往陈家墩方向划去。此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雨从头上浇下来,眼睛都睁不开。陈普才知道,只有立即靠岸,才安全。于是二人拼尽全力划着桨。不一会,船似乎碰到堤岸了。陈普才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睁大眼睛,一看,仿佛看到岸边有棵小树。于是,抓住船绳,跳上岸,急忙将船绳系在小树上。
小船在波浪中像摇窝样上下左右摇晃着。水秀对普才说:“他爹呀,你想办法在岸上找个地方过夜吧!
”“好的。”普才边说边从船上抽出两张苇蓆铺在小树旁,接着把船上的拱篷扛起来,顶到岸边架在苇蓆上,再用两张苇蓆挡在拱篷两头,用来遮风挡雨,一切安排妥当后,普才便小心翼翼地扶着水秀离船上岸。夫妻二人被雨水淋得像落汤鸡似地马上钻进拱篷里睡下了。劳累了一天,普才一躺下就睡着了。朦胧中,他好像看到一条青龙绕着拱篷快速地飞着、打着转,不离不弃。忽然,一声炸雷震天响,陈普才被雷声惊醒,再也睡不着了。他掀开苇蓆一角,朝外面看,只见外面风停了,雨住了,满天星星眨着眼睛。他定神关注周围,哪有青龙的影子!原来是做了一场梦。这时,鸡叫头遍了,水秀肚子疼起来,连忙叫醒普才,说:“他爹呀!我恐怕要生孩子了,这怎么办?”陈普才听了水秀的话,十分着急,便从拱篷里钻出来,只见东边天际呈现出一缕曙光。他想,得赶快回陈家墩,于是立即回到拱篷里。就在这时,一个男婴正呱呱落地了。陈普才忽然想起刚才梦中青龙绕拱篷飞转,随即孩子诞生了,难道这孩子真的是青龙托生?
太阳出来了。陈普才钻出拱篷一看,这哪里是湖岸?原来是一大片茭簰啊!茭簰上也没有树,原来渔船系在一蓬芦苇杆上。拱篷、铺,搭在茭簰上。他仔细一看这片茭簰正飘浮在顺风河河口的堤旁。
(曾繁高老大爹指证陈友谅诞生地)
这天,正是元朝延祐六年(公元1320年)五月初五。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这天,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政权的缔造者、我国古代史上一代风云人物、大英雄陈友谅在黄蓬山陈家墩诞生了!
相传,由于陈友谅诞生在茭簰上,后来虽然做了大汉皇帝,却一直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阴阳家说:“这是因为陈友谅他出生的时侯,没有沾地气,所以不能生根,只能像茭簰样随水飘荡。”
四十二年后,至正二十年五月初五,陈友谅在江州(九江)的釆石矶称帝,国号汉。陈家墩的百姓就把那只破旧渔船称作“龙船”,把湖边小坡地称为“龙船矶”。这个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