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到洋湖
东至尧舜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汪冯青在东流历史文化研究会群里发帖:这个周末我在洋湖等你,邀请朱会长及一众文友前去洋湖采风。
汪会长是洋湖人,他人好,酒量好,文学功底更好,尤其宣传报道工作做的是顶呱呱,出品多,行文快,且质量好,洋湖镇的山水,人文,企业,特产,政府及部门开展的工作,在他的宣传下,是锦上添花,令我心向往之,以前错过了好几次机会,这次说什么都要去洋湖,看山看水看风景,享受美食品麻饼。
10.月15日,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一行十人在朱会长的带领下分乘两部车出发了,九点左右,车子到达洋湖集镇中心湖心路口,汪会长早已等候多时,汇合后,直接驱车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高山村安徽家佳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家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高山村,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东至这一亩三分地上却也做的有声有色,主要经营本地的乡村特产。
我们到时,总经理唐昶也等在接待室,见我们来了,热情的唐总忙泡茶、递烟,并端上自产的糕点供大家品尝。
接待室一旁的展示柜里摆满了各类产品。有豆丝、薄饼、烧饼,还有黄精茶。
豆丝是皖西南东至县传统小吃,做豆丝是东至人庆贺新年的一种传统,相传高山村许村是豆丝的发源地。做豆丝的习俗,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过去洋湖农村,家家户户要在新年之前,做上几十斤到上百斤豆丝,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做豆丝的习俗慢慢淡化,人们转向市场购买豆丝作为年货。
总经理唐昶说 :“我们这里生产豆丝共分浸泡、淘壳、磨浆、烫烤、卷、切、晾晒、包装八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豆丝也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农家传统小吃,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洋湖高山一带家家户户都有着做豆丝的传统,当地人也喜欢吃豆丝。但是开办工厂量化生产豆丝,家佳公司在我县还是第一家。
在产品陈列室,大家喝茶,品美食,看产品,稍事休息,接下来唐总带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晒场、冷库、烘房、原辅材料及成品仓库。车间里分别有豆丝生产线一条和黄精茶生产线三条。产品从清洗、筛选、分级、加工、到包装检测实行了一条龙工艺流程。
在生产车间,我发现有石磨,一排土灶台,便好奇,问汪会长许多柴火锅灶干嘛,汪会长说人工贴豆丝的,我接着问,许多人工成本不是很高吗,唐总介绍说“我们坚持真材实料和传统工艺,纯手工以家佳食品,家的味道为经营理念,让洋湖豆丝成为东至小吃的品牌,成为天南海北家乡人的一份乡愁,一份牵挂”。
转至前门,九华家佳,助力乡村振兴几个大字横空出世,九华家佳豆丝使我想起来三月份我和闺蜜一起在三和古镇游玩,闺蜜喜欢吃豆丝,买了近二十斤豆丝,就是九华家佳的品牌,这次来到正宗生产厂家,我毫不犹豫的购买了五斤、同行文友也纷纷刷卡,将车后备厢塞的满满的。
离开了家佳食品有限公司,第二站我们到了高山村的安徽季香缘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打产品是高山麻饼。以前曾在朋友圈里知道的地方,今天自己也真实的站在了这里。二楼会客室。丁夫人端茶倒水,把她家的高山麻饼产品摆满了一茶几。大家纷纷上前,拍照,品尝,本人吃了二块小包装的麻饼,不好意思再吃了,小坐后,丁总简单介绍了麻饼厂的概况。有人提议去生产车间看看,丁总说很不巧今天没有生产。高山麻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月饼,是东至中秋佳节传统糕点 ,“过中秋,吃麻饼”在历代东至人中间口耳相传。高山麻饼选用上等的白面粉,白糖,冰糖,芝麻酱,红绿丝等原材料,需要经过制皮、和馅、捏馅、包馅、捶饼、成型、上麻、炭火烘烤、冷却包装这9道古法手工工序,是洋湖高山老区特有的传统糕点之一,吃起来那皮脆芯软,口感香甜,让人回味无穷。高山麻饼有着近百年的历史,高山麻饼曾经是江南古徽道来往客商进货的必备品,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麻饼有大小之分。大麻饼一个18元,简易的包装,纯手工碳火制作而成,一口咬下去,入口有股浓浓的香甜,能一下子勾起内心那段小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分享一个月饼的快乐记忆。小麻饼有三种口味,能满足不同人的喜好。
听汪会长介绍,2009年,30多岁的青年丁百成,放弃在外打工的优厚待遇,带着江浙一带的先进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返乡创业。他决定重振高山麻饼的辉煌,竖起这块品牌 。2011年,高山麻饼成功注册“季香缘”商标,2013年获得池州市知名商标。说起该公司的创业史,汪会长说这里有个感人的故事,丁总夫妻俩原本在外面工作,都是本科生年薪不菲。因父亲得了重症,便放弃了外面的优越条件,回乡接替了父亲的麻饼作坊,一方面陪父亲治病。
经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秉承着“货真价实,不失传统”的原则,他们家的麻饼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名气远扬。更神奇的是,父亲的病竟渐渐地好了。或许是小两口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也应了中国人的传统好人有好报的美好愿望。
说实话,我对高山麻饼情有独钟,中秋时节,市场上的月饼不计其数五花八门,价格不菲,但是我还是喜欢那个传统的麻饼。造型简单,品种单一,价格便宜.每次从小区超市门口经过.老板招呼说高山麻饼到了.我就要买几块带回安庆,老爸老妈还有老公都喜欢吃,这次到了原产地,少不了要买买买钱不够借,大包小包的带回家,不枉来此一趟。
汪会长是个急火火的人,带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东至县的网红打卡地,东至县采果休闲山庄。
安徽采果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坐落在洋湖镇迭山村,被安徽省池州市认定为职工疗休养基地。是杨梅、金果、草莓釆摘及民宿、宾馆、精品土菜馆、大型冷藏冷链库为一体的农庄。同时免费提供婚纱照拍摄场地。
近几年来,洋湖镇调整定位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目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花海、果园等农业资源,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类型的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打造成兼具休闲度假新功能的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美丽洋湖”的绿色名片。
洋湖镇八音村返乡青年陈独满,在家乡丁岗丘陵上开发了200亩荒地栽上了十几种名贵花木,建立了东至县尚品家庭农场。为尽快发挥效益,以短养长林业生产,陈独满又发展了80亩的杨梅林,并成立了东至县宛然笑杨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不仅有杉木林、杨梅园、枣园、奇艺果和大棚草莓。还种植了黑木耳,养殖了上千只土鸡。山庄的农家乐可提供200人同时就餐,民宿也可安排20人住宿。
走进山庄,让我目不暇接,干净宽阔的广场,漂亮的办公大楼,大楼上挂满许多鲜红的条幅,使人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及山庄的红红火火的场景,那边洪老师在喊,快过来,这里风景不错也很独特,我很快随洪老师来到一处写着民宿二字的拱形门前,穿过拱形门,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民宿房,白色墙体,木质围栏,高挂的大红灯笼,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墙面上柿柿如意的文案,无不彰显着此处的悠然。只见打开的客房洁净温馨,房前一大片杨梅林,更增添了一份恬静和祥和,或许,厌倦闹市生活的人们,可以来此小憩,看看这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品尝一下山庄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忘却大都市的繁华与嘈杂,放松于乡间的虫鸣。采摘园的大餐厅舞台上,汪会长与同来的美女叶江红黄梅戏对唱歌声悠扬。大家热情鼓掌,情绪高涨,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汪会长的催促下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山庄。
这次的洋湖之行收获满满,感谢汪会长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款待。洋湖这片红色的土地,青山绿水,水净天蓝,山美水美,景美,人好。下次我再来。
洋湖有个汪冯清,
为人热情更热心,
宣传工作最精通,
传媒企业联了姻,
生在山里有远亲,
家佳豆丝出黄精,
高山麻饼众人亲,
采果山庄亮歌声,
财源广进运享通,
一定要找汪冯清。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