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内蒙古味道-赤峰12峰味”为主题,2020年《赤峰文旅》精心策划“赤峰12峰味专刊”。12位本土作家撰写赤峰12峰味美食文章,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今天贴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周志华老师的文章《杀猪菜》。
杀猪菜
作者:周志华

邻居大妈送来一碗杀猪菜,热腾腾的,楼道里瞬间弥漫着干白菜与猪血肠相混合的味道。
我和她住对门,隔着薄薄的一扇门,好像隔了厚厚的一堵墙。平时两家极少来往,偶尔在走廊或小区里遇见,打个招呼,以视相熟。没想到她竟给我送杀猪菜来,不要说我,连同爱人都很吃惊。

我推辞着,大妈笑着说:“我姑爷特意去乡下买回来的,可干净了,味道不错,你俩也尝尝。”
我没有嫌恶之意,只是还不太适应这份突如其来的盛情。寓居城里,似乎习惯了独来独往,甚至于左邻右舍居住多年,连同姓氏也不曾知晓。常听见这样的称呼:“我们楼下的,对门,隔壁那单元的……,称呼变了,情味自然也就薄了。
老家则与之迥然。

小时候,最盼过年了。一进腊月,大清早就能听见猪的嚎叫声,一家杀猪,大半个村子都跟着沾光。我胆子小,从不敢见那血腥场面,远远躲着,直到浓香从屋子里飘出来,才敢近前。祖母站在锅台边,捏着一根钢针,神情专注地盯着锅里,一刻也不肯离开。她不停地在血肠上扎着,见有暗紫色的血水冒出来,立刻将其沉入锅底,等到完全熟透时才捞出来。先切上几段小肠分给围在她身旁的孩子们,然后将大肠一根根捞出,切好码在盘子里,吩咐母亲端上桌,再往锅里续干白菜。在农村,一到秋天,家家都晾干白菜,晾干白菜也是有讲究的,多选秋季小黑白菜,棵不能太大,叶以柔嫩无梗翠绿为上乘。先晒上一两天,除去些水分,再摘掉晾晒后的黄叶子,拧在一起,或编成辫子,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到完全干透时一串串挂在仓房的墙壁上,留着过年杀猪时备用。对于这种晾晒方法,我甚为不屑,曾暗笑她们之愚笨,倘若挂到树上或暴晒在秋阳下,不消几日便干了。祖母说,在背阴地晾出的干白菜,烫过后颜色碧绿,吃起来更嫩滑。干白菜一般在杀猪前的头两天准备,待一大锅水烧开,将干白菜倒入,十几分钟后捞出,一遍遍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攥干水分,一团团冻起来,等到杀猪那天放到煮肉和血肠的汤锅里,文火慢炖,肉香入菜,干白菜便充分吸收了汤汁油脂,中和了油腻,变身为杀猪菜里的精华。宋代苏轼《猪肉颂》里有这样的描述:“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炖杀猪菜和炖猪肉一样,是讲究火候的,火急了,血肠易开裂,品相差,菜更难入味。我一直认为刚出锅的杀猪菜并不是最好吃的,只有那些当天吃不完冻过后再回锅的味道才更地道。

我喜欢吃喉骨,祖母便将整块猪喉骨放到菜锅里,再切些血脖上的肉一起煮,炖熟后,将肉拆下来,蘸上蒜泥,没有肥肉的腻,又有油汤浸润后的香,闻一闻就能把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表姐是有名的馋丫头,爱吃肥肉,祖母从锅里捞出一大块,切成四方形,用筷子插了递过去,表姐也不客气,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大人总爱打趣她:“丫头片子,这回解馋了吧。”表姐从不反驳,吃完抬起袖子擦擦油乎乎的嘴巴,逗猫咪去了。

屋子里自然少不了老亲旧邻,推杯换盏,划拳行令,非喝到口齿不清方才罢休。祖母顾不上吃饭,趁热将剩下的杀猪菜,一碗碗盛好,让孩子们给邻居送过去,一天下来,满满一大锅杀猪菜所剩无几。没有约定,年年如斯,在隔墙递菜的吆喝声中,年味越来越浓。

杀猪菜,是北方农村的一种大烩菜。以前生活穷困时,人们只在办喜事或临近过年才能吃到这种菜。现在,物质极大丰富,餐桌上的菜品越来越多,但在赤峰地区,杀猪菜依旧占主导地位,大到五星级酒店,小到犄角旮旯的餐馆……均有这道菜品。也有饭店将猪血肠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煎的,外酥里嫩,润而不腻,我到过许多餐馆,所吃的猪血肠总不及家乡的味道纯正。老家灌肠时要往猪血里加入适量的荞面,再将猪板油或肠油切碎拌入,佐以葱姜蒜末,五香粉、山花椒水,食盐等,融合了多种味道,回味悠长,一直到现在都令我不能忘却。其实,不光是我,凡是出门在外的人,即便羁旅天涯,都会从乡音和食物里寻找归属和认同,这大概就是故乡情结吧。弟弟在南方工作,腊八一过,不待他们捎信来,二姐早早地将杀猪菜冻成坨,放到泡沫箱里,旁边塞上几瓶冷冻的矿泉水,让顺丰速递过去,杀猪菜里,满满的都是故乡的情谊。杀猪那天,无论多忙我们都会驱车前往,像小时候那样坐在二姐家的热炕上,看男人们一大早对着猪圈围追堵截,我们则扒着蒜瓣和七姑八姨的唠着家常……

那年月,虽说穷困,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胜似一家人。赶上谁家杀猪,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缺个桌子,少条板凳,碗筷碟子之类,隔着墙头就可以递过来。倘若办喜事,几乎借遍整个村子,画上记号,送回来时也不曾见谁消过毒,洗洗接着用。然几何时,我们似乎忘却了还有邻居,居于斗室,完全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过着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即便春节,也只是见面寒暄,绝不会到邻家去串门,小孩子更不准要人家的东西,邻里之间越来越客套。

午饭,我热了大妈送来的杀猪菜,爱人烫了一壶老白干,细细咀嚼着,那遥远的熟悉的一切渐次溢满心间。突然想起杜甫的诗句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和爱人相视一笑,一同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作者简介】
周志华(蒙古族),教师,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散文选刊》《草原》《春风文艺》《当代文学海外版》《吴地文化闪小说》《微散文》等。并与迟占勇等作家出版了闪小说集《光阴谣》《灯火》,在《赤峰日版》《红山晚报》等发表作品数篇。小说、散文在赤峰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散文《山路弯弯》收录《2018年中国精短散文选》,同时入选高考阅读理解《5.3题霸》和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留言提醒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