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
作者/解智伟
朗诵/烙印 蕾蕾
诵评/张传鹏
我的千军万马
狂奔出流沙飞石的梦境
希伯来人跟随摩西
摩西跟随上帝的背影
每一处沙丘
都埋葬了我干渴而亡的骨肉亲情
每一粒沙子
又对应天上的一颗恒星
星空静默
却有他们闪烁的声音

马克西姆
把音符的火种播撒在五线谱里
燃烧出从未有过的激情
冷却的心开始复苏
灵魂被唤醒
恐惧与胆怯也被烧成灰烬
从那时起
我们不再祈求明天的阳光
照亮今晚的憧憬

从那时起
我们就与主同行
虽然,金字塔看守的黑色
还是在暗中降临
但马车上的圣灯却摇曳出无限光明
我们是失乐园的子孙
是一群被苦难追赶的难民
我们逃离了五雷轰顶的天刑
却无法挣脱流亡的命运

法老的金字塔
用巨大的穹顶炫耀了权力的造型
我们静默,不敢出声
底层人在角斗场上搏命
一群不愿意做奴隶的希伯来人
把青铜战斧举过头顶
天堂,是个收容所
收容了死亡
也收容了这群流浪的星星

蒙神垂听——
以天为生的鸟
最后都死在地上
这是鸟的宿命
一飞冲天,替天而鸣
这也是鸟的宿命
我们生如燕雀
岂能只在蓬蒿间鸟鸣嘤嘤
寄人篱下,呻吟几声奴性

西奈山
是哺育英雄的山
那高耸的乳峰
怎能喂养牛马轮回的奴隶
像羔羊一样温顺
像狗一样苟活
俯首听命
置身在奴隶民族里
我甚至无法想象自己的命运

活着并不值得庆幸
有尊严地活着
才是生命的证明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如纸薄却应有不屈之心
我们是人
被神赐名
我们也肩扛着神圣的使命
捍卫天赋的人权和爱情

偷吃禁果
是他们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
我们依旧重复着伊甸园的恋情
爱是一件高贵的圣物
只有纯洁的灵魂才能受领
我不想像所有人那样生活
被原罪囚禁
来自眼睛的一场雨
解读了天空苍凉的心境

王座上的女神
撩开车帘,目光赐福远方
英雄的竖琴
一路传播爱的福音
前面有万物恭迎
后面是千山万水的送行
夏季狂热地欢呼
我们如同期待收复的圣地
渴望被征服
女王啊,我渴望你能统治我的心灵

面向东方
日出的地方升起了我们的虔敬
中国人相信
太阳是菩萨在天上的佛印
而我更愿意相信
太阳是自由女神热吻天空的唇印
先知高举预言的神杖
划开了一片海
于是,两堵水墙闪开一条路
花香满径

诵评/张传鹏
对艺术作品价值的定位与鉴赏,启智于对生命的认知,源于社会生活与知识文化的积淀,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骨在作品中的展露。从《出埃及记》的诗文和朗诵里,不难佐证这一观点。
一部好莱坞大片《出埃及记》,曾享誉全球。由马克西姆演奏的世纪之波,敲醒沉睡中的生灵,而诗人解智伟则徜徉在《圣经旧约》的典籍里,让思绪穿越时空隧道,引导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中去反思,去寻觅创世纪的光明。朗诵家则用匠心和艺术的魅力,提升了诗作的品质,有如锦上添花。
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物质形式显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出埃及记》从诗歌到朗诵,从影像到音乐,给听、读者皆是一次至臻且迷人的艺术享受,称其为饕餮盛宴的精神大餐也不为过。
解智伟先生的这篇《出埃及记》是其诗歌创作中的又一里程碑。传世之作一出炉,就被朗界的艺术家们奉为至宝,有如嫘祖缫丝、含菁咀华,演绎出精美绝伦的神韵与风采。
“牽着我的手,和我一起走在这片土地上”。这是先知摩西揭竿而起时的振臂一呼。他帶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走过沙漠,穿越红海,冲出埃及,追求自由、理想中的伊甸园。
《出埃及记》的视频,以恢宏壮观的埸面,磅礴连绵的气势,沉雄悲壮的历史感观,宣泄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失乐园里对梦想的追求,对自由的呼唤,对强权、暴政的抗争,以及祈求神祗对黎民的救赎。
烙印老师与蕾蕾老师的合诵,被朗界人士称赞为黄金搭档。两位从专业文艺院团走来的朗诵家,审美趣味相同,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在异地隔空合诵时高度契合,近乎无缝对接。朗声在抑扬顿挫中收放自如,张驰有度,主题明确,人物鲜活,不乏虔敬时的温度和高度。他们用真挚、质朴的情感和美声撞击听众的心扉,从而产生思维上的共鸣。
演绎作品中,两位朗诵家心无旁骛,似有一种天赋的精神力量,化腐朽为神奇,由此及彼,相互照应,使得妙趣横生。其气息连贯通透,声音浑圆优美。各自不同的音质与特色交相映衬,由表及里,深入人心。
他们在朗声里自然地流淌出语脉的深度和宽度,让艺术的张力服从作品的意蕴,即围绕诗的主题,纵向聚焦,横向拓展,巧妙地用艺术的方法铺垫情感,若抽丝剝茧,逐层递进,推向金字塔的顶尖与核心。
烙印老师选配制作的音画视频唯美大气,烘托了《出埃及记》的氛围,给读者以带入感和视觉美感,是难得的美篇。
蕾蕾老师蕙心兰质,金声玉韵,朗声妩媚动人;烙印老师则有君子之风,声音温雅磁性,语流松紧自如。他们这篇合诵绘声绘色,极富艺术的表现力,足以引人入胜,畅润心田。
刘蕾蕾老师在快慢节奏、语法停连,轻重音的转换方面,以及"气、声、字、情”的运用上别具一格,(如气声的妙用,语态婀娜多姿)高雅灵巧,精致细腻,更具形象性和音乐性。简言之,两位老师的合诵显示出其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娴熟的技术功力。
“艺术家的天职,是把光亮灌注到人心深处”(舒曼)这次,诗人解智伟以及两位朗诵家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