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大秧歌

白山黑水,沃野千里,东北是片神奇的黑土地。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攥一把能
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北大荒”、"北大仓",该是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向往。
一两土二两油、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肥也打粮的黑土地。
黑土地,黑土魂,这里生活着黑土人。黑土地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黑土地有三大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特别突出的是黑土地的大秧歌。黑土地的大秧歌,体现了东北秧歌的特色,粗犷豪爽,热情奔放。体现了生长在黑土地的汉子,女人们,别具一格的性格。老爷们平时大碗酒,大块肉,说话大嗓门。为朋友肝胆相照、仗义疏财、行侠仗义、邻里间能雪中送炭、豪情万丈。黑土地的娘们,性格泼辣,心直口快、直言不讳。上炕能纳鞋底,扎线,描龙绣鳳,是勤俭持家的书记,四方台主任。锅碗瓢盆总指挥,下地插秧种田,收割,这帮黑土地的人们,长满老茧的双手,放下锄头,镰刀,铁锨,镐头,就拿起扇子,扎上腰带,戴上头饰,服装搭配不一样,不化妆,就扭上大秧歌,每逢农闲时,他们都自发的组织起来,扭起大秧歌。这帮太阳底下的黑肤人。平均年龄五十多岁,但不服老。妞的那个狂傲,粗狂豪爽,扭出黑土地人的气魄,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艰苦的劲头。豪爽野蛮,任性,泼辣,宁折不弯,永不服输的精神。扭出了黑土人的勤劳,热情,忠诚,诚实,善良,朴实的品质。
最前面打头是披着斗蓬,持大扇子的,我们都叫他“伞头”。他是秧歌队的指挥,他手上的扇子就是指挥棒,变换队形,扭什么样式都要听他的号令。秧歌队的演员装束各异,除了有包头的女角,逗丑的,挑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更特别的是头戴金箍,手舞金箍棒的孙悟空;火眼金睛,敢降妖捉怪性格。憨态可掬、敞胸露肚,扛钉耙的猪八戒;还有身披袈裟、念念有词、慈眉善目的唐僧、挑行李的沙僧。还有手捧花篮的“蓝采和”、手擎雨伞的“许仙”,手捧宝塔的“托塔李天王”,头佩花翎的“穆桂英”、手握龙头拐杖的“佘太君”等人物造型。“孙悟空”不时举目远望、欲腾云驾雾;“猪八戒”气喘吁吁、时不时钻进人群里,把孩子们吓的到处乱跑。大人们捧腹大笑,喇叭声、鼓声、笑声,在黑土山村里回荡。看热闹的孩子不时往秧歌群里扔鞭炮,吓得扭秧歌的人直躲,人群受感染了,也加入到秧歌队伍里来,没有了辈份,忘记了年龄,扭热了冬,燃烧了雪。 秧歌队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在大街上扭一天,到了初二,就开始给各家各户拜年了。秧歌队扭到了谁家的院,谁家就在门口放鞭炮,大呲花,拿出烟,糖果,瓜子花生,茶水来招待大家。有的在屯里当个“大头小脑”的,或者在城镇里工作“种梁大户,养殖业大户”的人家,有点趾高气扬地给一些赏钱,100,50元,20元,多少都给赏钱。有了赏钱,大家扭得更欢。一家挨一家拜年,家家户户都拜到了。
锣、鼓、唢呐、打歘的跟在队伍后面,他们满脸喜庆,春风满面。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短褂,有的穿肥肥大大的便服棉裤棉袄,有的戴狗皮帽子,脚踩在雪地上嘎嘎吱吱作响。有两个人抬着一面大鼓,鼓手使出全身力气,使劲儿锤打,他一会儿仰头望望蓝天,一会儿低头鼓点密密,鼓声震天!响彻云霄!春寒料峭,正月北方天气还很冷,可是,打鼓的人头上腾腾冒汗!打鼓很累,是要换班儿的,一般有两个鼓手轮流打鼓。头顶蓝天,脚下白雪,冷风嗖嗖。秧歌队从这个屯儿到那个屯儿,距离近的,徒步行走;距离远的,坐拖拉机,出了屯就上车,他们在车上暂时休息了。他们说着,唱着,别提有多么幸福,快乐,高兴,欢天喜地,心满意足。
大东北,是野草和炊烟、黑土深于犁,大义高于天。蔓草苍苍,不怕烧荒,春风吹又长,遍地菜花香。茅屋草舍,炊烟摇摇晃晃、短短长长。大棉袄,二棉裤,狗皮帽子,大乌拉。土豆、白菜、大咸菜条子,一壶老酒,苞米面大饼子,小米干饭,大葱蘸大酱,一铺大火炕,养活了这些黑土人,生生不息,日月盈仄。抬头见喜、肥猪满圈、鸡鸭满架、粮食满仓,天空,霞光万丈。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黑土地做根,长白山为魂,冰雪铸风骨,江河融精神;我爱你黑土地,黑土地的人,更爱黑土地的大秧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