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里母爱浓
王现锋
母亲擀的一手好面。
小时候家里穷,主食是高粱玉米窝头,填饱肚子已经很不容易,根本不敢奢望能吃上一顿面条。实行联产承包制后,日子逐步改善提升,白面馒头和面条开始端上了饭桌。我们兄弟四个不大不小都是长身体的年龄,特别能吃。村里人说,半大小子,吃煞老子,这话不假。母亲蒸一大浅子馒头,最多够我们一家吃两顿。于是母亲就中午擀一顿面条,改个花样,生活不那么单调,也省的一天蒸两次馒头。
母亲的手擀面擀的很有特色,面块和的硬,擀的匀,切的细。煮出来光滑绵长,吃着劲道爽口,不用就菜我也可以吃一碗。如果母亲再耗点油,烹个蒜瓣,放点盐,倒一些酱油醋调和,我们几兄弟每人吃冒尖一大碗都不够。
那时我们总好饿,中午放学回家,就开始围着母亲转。看她熟练利索地和面,面光盆光手光后醒面,再把一大块面擀满了整个案板。圆圆的面饼层层叠叠折好,一刀一刀切下去,发出“蹭蹭”的声响,几下就切出一根根匀称细长的面条。母亲知道我们喜欢吃面,每个碗里都是挑的满满的。我们围着小方桌狼吞虎咽,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嘴里香香的,肚里暖暖的,头上常常吃出来汗渍。一碗面下去,稳住了心慌,却发现母亲喝着面汤啃馒头,看着吃的正欢的我们幸福地笑。问她为啥没吃面,她说胃口不好,面难消化,不待见吃。
憨憨的我们自然不会多想,慢慢习惯了我们吃面,母亲喝汤。后来我们相继结婚生子,分门另过。到了母亲屋里,发现父母每天中午都是一碗手擀面,才明白这么多年是母亲紧着我们吃面编出不喜欢吃面的谎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再后来,我们几兄弟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地方打工,把未成年还在读书的孩子留给了父母。已不再年轻的母亲擀不动一大块面了,她用当年“骗”我们的谎言同样隐瞒她的孙子孙女们。孩子吃面,她喝面汤。
孩子们大了,母亲也一天天变老了,孩子们一个个离开父母成了城里的人。两个孤寡的老人留在了家里,母亲又恢复了中午吃手擀面的日子。过年过节回家,母亲还是给我们擀上一碗手擀面,面卤多种多样,很是丰盛。西红柿炒鸡蛋、各种炒肉、炸酱……想吃啥有啥,只是面条没有以前和的那么硬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吃的热汗淋漓,边吃边摸着撑胀的肚皮连连称赞母亲面擀的好。
那天侄子告诉我说母亲这段时间胃口不好。午饭时分,我给母亲视频,她正在吃饭,大半碗汤泡着几根面条,她是真的胃口不好了。看着她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褶的脸,我不忍直视。挂了电话,我忍了眼眶打转的眼泪,一遍一遍自言自语:“娘,过年回家,我给你擀一碗软软的手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