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亮心灯
王现锋
每个心愿都是一盏灯,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一些“杂”书。感谢阅读,再次点亮我的心灯。
“杂”书是课本之外书的简称。打小我就对语文情有独钟,生字拼音组词造句往往手到擒来,轻松自如。加上我的字写的清秀整洁,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更增强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可惜那时物质匮乏,除了课本和小人书之外,再没其他杂书可读。
中学时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课外阅读范围和阅读量也相对扩大和增加了不少,诸如《增广贤文》、《百家姓》、《歇后语》、《语文报》、《读者文摘》、《微型小说》、《辽宁青年》等都会看一些。甚至还浏览过《青春之歌》《苦菜花》等长篇小说。但迫于高考升学压力,那些看似与升学联系不“紧密”的杂书只好忍痛放弃。心里有个梦,考上大学就读中文系汉语言专业,读遍我喜欢的杂书。但终因愚钝,高考榜上无名。结婚生子,为生计奔波,再没了看书的心情。
后来出门打工,因工作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读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管理和专业技能类书籍。当业内工作得心应手后,闲暇之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缺了点什么。一天翻看微信朋友圈,点开一个叫《夜听》的公众号里的音频和文本,听着读着,入耳入心,热血喷张。尘封多年的爱好终于被唤醒。
从那以后,一有时间,我就会打开手机,听《夜听》里的美文朗读,一发而不可收。我又下载了喜马拉雅,听康震讲有诗的地方就有家;听蒙曼活出一颗诗心,你会更从容更自在;听杨雨用那古人的智慧,解今人的迷惑;听张羽讲那大风起兮云飞扬;听泥巴和应犹在《枕边经典》里读着一篇一篇的经典散文。听着这些以前从没听到过的知识,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汪曾祺的《黄油烙饼》,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肖复兴的《忆母亲》感动的得我热泪盈眶。听《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看到了李清照婉约的另一面是刚强坚毅刚直不阿。陆游的《夜读兵书》让我联想到他“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的勤奋和刻苦。我去书店买回了唐诗宋词元曲,四书五经孙子兵法,论语。网上购买了贾平凹史铁生朱自清等名家散文集,抽空一页一页翻看朗读,爱不释手,边读边划边摘抄。不经意间两年过去了,我在喜马拉雅上听课读文本累计一千多小时,受益匪浅。
而今,白天抽空阅读诗词散文,晚上对应去听专家教授讲解或朗读,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习惯使我愉快充实,读这些“杂书”是我失而复得的一点小小爱好,是我心中那盏温暖的明灯。收获了知识,慰藉了乡愁,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今夜,捧卷在手,又点亮了那盏心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