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与龙意象
庞进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
在《杜甫诗全集》中,有“龙”的诗句共七十九条,这些诗句所指称、喻比、象征、修饰的物象人事比较丰富,有“人才”“名胜、山水”“帝王”“龙的某种容合对象”“神物”“骏马”“纹饰、形象”“宝剑”“体态”“舟辇”等类别。
通过检索、梳理,笔者发现杜甫诗——
第一,涉及人才的“龙”句比较多。如“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李监宅》)、“凤穴邹皆好,龙门客又新”(《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喜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奉赠严八阁老》)、“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紫宸殿退朝口号》)、“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送李校书二十六韵》)、“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遣兴五首》)、“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遣兴五首》)等,说明杜甫比较看重龙喻人才的功能。
第二,涉及帝王的“龙”句也不少。如:“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上韦左相二十韵》)、“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哀王孙》)、“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行次昭陵》)、“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曲江对雨》)、“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洗兵马》)等,说明杜甫也有“帝王龙”情结。笔者讲过,“帝王龙”情结就是“攀龙意识”,即通过献身皇家、结附帝王以建立功业、使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的意识。在《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中,杜甫生动地回忆他接受玄宗皇帝朝见的情景:“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有心情,有场面,有细节,眼中所见,鼻中所闻,耳中所听,都历历如述。

在帝制时代,包括诗人在内的文化人,其生命的主要价值,是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的。“修身”“齐家”自己多少可以把握,“治国”“平天下”离开了帝王和朝廷,就无从展开和实现。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化人是不可能摆脱帝制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文化人要摆脱“帝王龙”情结即“攀龙意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区别只在于强弱重轻。比如杜甫和李白,都有“帝王龙”情结,但李白的“帝王龙”情结就比杜甫的“帝王龙”情结重得多。杜甫只是“捧御床”“侍龙颜”,李白则是:“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甫吟》)“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上云乐》)“一遭龙颜君,啸吒从此兴。”(《赠新平少年》)“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赠崔司户文昆季》)“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赠张相镐二首》)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其理想,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箫何、诸葛亮、魏征之类的人物,至少也应当成为太师、太傅、太保之类的“帝王师”。可尽管李白心机多费、才华多显,算是得到了一个比以唱歌、跳舞供皇帝消遣的优伶强一点的“翰林供奉”的位置,却难得久长,最终落了个离京流浪、颠沛至死的结局。正因为杜甫的“帝王龙”情结比李白轻,故杜甫因“攀龙”不得而造成的失落感也就比李白轻了。
第三,杜甫写给李白或写到李白的诗共有十余首,其中三首写到了“龙”:“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此句中“龙”指的江河中的鳄类。全句写孔巢父和李白已超脱尘世,深山大泽中的鳄蛇之类已伤害不到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梦李白二首》)此句中的“龙”也指水中的鳄类。全句旨在表达对李白的关心和提醒。“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句中的“龙舟”是摆渡工具,全句是说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后,忙于在宫廷应酬。

第四,与李白“龙”诗表现出来的超拔、浪漫、奇幻等相比,杜甫的“龙诗”相对“实在”一些。在李白诗中,龙是诗人潇洒飞天、遨游云海的依凭者、助力者,所谓“骑龙飞上太清家”(《飞龙引二首》)、“身骑飞龙耳生风”(《元丹丘歌》)等。甚至可以说,龙在一定程度上已是李白的化身,即“龙是我”“我是龙”。而在杜甫诗中,龙只是诗人描写的对象,即“我是我”“龙是龙”“龙非我”“我非龙”,所谓“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龙门》)、“徘徊虎穴上,面势龙泓头”(《寄赞上人》)、“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发同谷县》)、“长淮浪高蛟龙怒……南有龙兮在山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等。
(刊于西安日报2022年11月17日第8版)
庞进(慧雨)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