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律二首•《伤寒论》病脉证治诀(八)
作者 王天波
2022.11.16
其一:五言律诗(古风)•厥阴病脉证治诀
1.厥阴病脉证治:
伤寒传厥阴,阴阳交乱纷。
阴阳气不接,手足厥冷甚。
上消下寒利,气上疼冲心。
饥不食吐蛔,寒热杂厥深。
寒热胜者多,胜负定亡存。
热多正气复,厥多是病进。
厥热相等愈,阴阳平衡春。
阳复太过热,喉痹便脓分。
厥阴垂危地,非他一般论。
2.寒热错杂证治:
食入即吐何,寒热脾胃病。
干姜芩连参,寒热并用通。
并用立法则,后世作津梁。
脉微厥肤冷,躁时脏厥称。
阳虚脏气绝,预后不良病。
蛔厥烦复静,复烦吐蛔虫。
灵丹乌梅丸,姜辛黄柏用。
连参椒附桂,安蛔又止痛。
蛔厥乌梅丸,丸治忌生冷。
邪阴利不止,咽喉唾血脓。
厥冷脉沉迟,麻黄升麻行。
归知芩玉草,桂芍术姜苓。
温中调营卫,滋阴郁阳通。
3.厥阴热化证治:
四大肢厥冷,热厥白虎灵。
热利后重渴,连柏秦皮翁。
呕热小柴胡,燥结承气攻。
虚烦脘痞濡,栀子豉汤用。
4.厥阴寒化证治:
外感气血凝,脉细肢厥冻。
归逆理血脉,桂芍草辛通
痰饮并虚寒,干呕并头痛。
加姜吴茱萸,助阳酒六升。
实邪积胸中,厥痞气上冲。
烦满不能食,瓜蒂吐必轻。
厥悸尿不利,治水草茯苓。
阳亡四逆救,脉促灸法灵。
其二:四言律诗•厥阴病脉证治诀
1.厥阴病脉证治:
厥阴伤寒,阴阳交纷。
阴阳不接,手足厥甚。
上消下利,气上冲心。
不食吐蛔,寒热厥深。
寒热多胜,胜负亡存。
热多气复,厥多病进。
厥热等愈,阴阳平春。
阳复过热,喉便可分。
厥阴垂危,非一般论。
2.寒热错杂证治:
食入即吐,寒热胃病。
姜芩连参,寒热并用。
并用法则,后世津梁。
脉微厥冷,躁脏厥称。
阳虚气绝,不良病因。
蛔厥烦静,复烦吐虫。
灵丹梅丸,姜辛柏用。
连参附桂,安蛔止痛。
蛔厥梅丸,治忌生冷。
邪阴利泄,咽喉唾脓。
厥脉沉迟,二麻并行。
归知芩草,桂芍姜苓。
中调营卫,滋阴阳通。
3.厥阴热化证治:
四肢厥冷,热厥虎灵。
热利后重,连柏皮翁。
呕热柴胡,燥结承气。
虚烦脘濡,栀豉汤用。
4.厥阴寒化证治:
外感血凝,脉细肢冻。
归理血脉,桂芍辛通
痰饮虚寒,干呕头痛。
加姜吴萸,助阳酒升。
实邪积胸,厥痞上冲。
烦满不食,瓜蒂吐轻。
厥悸不利,治水草苓。
阳亡四逆,脉促灸灵。

作者简介:
王天波,男,河南省封丘县人,1965年4月8日出生,回族,大专文化,中医,善调慢性疑难杂症,尤攻颈肩腰腿疼痛。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美丽中国德孝文化示范村联盟副主任,热衷公益、爱好文学。常有作品见于主流报刊。愿用满腔赤诚传播华夏文化,唯图神州大地温暖祥和充满真善美,祝福祖国富强美丽永为伊甸园!
联系我:1583612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