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乡,做一名可以带领村里百姓致富的领头人,才是我最大的向往。”
这个脸上挂着质朴微笑的中年男子叫杨旭,自小就在河南省洛宁县城郊乡坞南村长大,大学毕业后曾当过教师、图书出版编辑等工作。多年来,他在商海里搏击、在事业上奋斗。他率先加入洛阳洛宁籍互助会(秘书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扶贫济困事业添砖加瓦,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性格开朗的他善于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每次参加活动都让他视野更开阔、思想更端正、心态更乐观。

坞南村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好,适合竹子生长,有成片的竹园。因为盛产竹子,所以老百姓就地取材,将竹子编织成竹筐(当地人称筛子)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坞南筛子在当地盛名久远,其竹编工艺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然而随着塑料器具、玻璃制品涌入人们的生活,竹编器皿市场萎缩,竹编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生于竹乡的杨旭,从他记事开始,家里面的筛子就是最先认识的竹编产品,受到家乡竹编环境的影响,自小培养起的爱竹情结,根植于心,致使他对家乡的竹编有很深的感情。
每次回乡,看到家乡贫穷依旧,哺育自己的乡邻仍未过上好日子,他深感不安,强烈的乡土情结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洛阳工作多年后,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经过详细的市场考察,他发现竹编产业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于2021年5月注册成立洛阳竹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对竹编产品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在传承竹编文化的同时,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我创业后始终难忘家乡,是社会和家乡帮助了我,回馈家乡是应尽的本分。”
该村村委大力支持乡贤创业,村支书杨文涛更是上下协调,腾出村内闲置空房,为杨旭加工厂提供场地支持。他还联系村内竹编手艺人进入加工厂,让群众抱团增收致富。
目前,该加工厂已经帮助3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公司借助艺术点亮乡村的理念,依托洛阳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屡获得国际大奖的优秀设计师团队的优势,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对产品进行策划和包装,推广和使用商标,提升品牌质量,使传统手工艺品完成迭代升级。


11月14日,城郊乡乡长张婀娜到该村乡贤杨旭开办的竹编加工厂调研后寄予无限厚望,她希望该企业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竹编产业技术创新、强化品牌意识,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引领竹经济品牌提升,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未来发展,杨旭表示,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最近一直忙外贸订单,白天跑市场,晚上聊订单。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一切辛苦都值得。”
(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