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段黑暗且绚烂的日子
文/刘双瑜
那是一段怎样刻骨铭心的岁月,伴着不安和骄躁,夹杂着汗与泪,背负着所有人的鼓励或质疑,在朝五晚九中寻找希望,在无尽的黑暗中奔向曙光的,我的高三。
关于我的高考,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依然是百感交集。它没有电影中的那般轰轰烈烈,没有家长老师口中的那般紧张严肃,我平静而又激动的迎接它的到来,又在平静和激动中目送它远去,而后继续新的生活。但当我真正坐在考场里答完最后一科的考卷时,那段黑暗且绚烂的日子还是如潮水一般涌入了我的脑海......
作为一名美术生,我深知许多人对艺术生存在着不小的误解。他们认为我们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文化课低分也能上好大学。但是他们却看不见我们因为画画被笔杆磨出泡的手,体会不到没有假期和长期熬夜的日子是怎样痛苦,更不会和因为专业成绩不理想躲在被窝里痛苦的我们感同身受。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的所有计划,被取消的校考、从未体验过的线上考试,都像一块落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扰乱了所有艺考生的思绪。在那段宅家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看着家里一地的画纸和因为集训已经大半年没有看过的文化课课本落下泪来,哭诉着命运的不公,心中一直坚定的目标也差点就要放弃。“你都已经坚持12年了,最后3个月怎么可以放弃呢?”这是妈妈在那段时间里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也正因有了爸妈的鼓励,我才能在犹豫和不安的时光里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从来不是一个人战斗。
4月的风带些暖意,拉开了我们百日冲刺的序幕。记得在高二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艺术生没有过400分的,只有我一个。但他还说,他相信我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很出色。那时的我不顾一向要强的妈妈羞红了的脸,不懂事的对着老师同学哈哈大笑,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一年后,证明给父母家长看会成为我拼命学习的一大动力。说实话,整个高一高二我一直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学生,爸妈都说我像个男孩子,坐不住,沉不下心来。就是这样的我,在我高中最后的最后三个月里,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学到11点半睡觉,不给自己课间,不让自己娱乐。就这样从班里倒数第一,一点点爬到中游,再到正数第一,以文化课过线84分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做到这一切,我用了99天。
好多人都在高考后问我是怎么做到的,老师让我回学校介绍经验,学弟学妹们问我学习方法,可是只有我自己才明白,这99天我是怎样度过的,这99天我放弃了什么。我也在宿舍里偷偷哭过,盼望着一切能早点结束。但转眼就又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能让我尽可能的补上因为之前的不懂事而落下的课。
记得有天早读,入夏的教室里飘荡着慵懒的空气,有些同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我站着背书以防自己也睡着,教室里比较安静,偶尔会有几声鼾声,只有我大声的背着历史课文,复习着政治知识点,安静的教室里我的一字一句都格外清晰,说不尴尬那是假的,但比起如此我更介意浪费宝贵的晨读时间去获得那几刻钟的清闲。40分钟后铃声响起,本打算坐下休息一会的我无意间往教室门口一瞥,看到有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量着我,察觉到我的目光后马上移开了视线,模糊中听到他们的谈论的似乎是“她竟然在学习”“她也想好好高考啊”诸如此类无聊的话题,那段时间我耳边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好在我把这些全都当成了动力,我真的太渴求一个机会能够证明自己。但当我拿到了第一次全省模拟考试的成绩单,360分的数字却把我硬生生的拉回现实,这个分数,想要通过中戏的文化课线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不能再放弃,不能再犹豫了,我能选择的只有硬着头皮走完这段路。终于在6月的一个午后,我看着460分的成绩单,在学校的天台上对着电话里的妈妈哭了好久好久。
7月的高考如期而至。考前的那晚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那种感觉就像迎接漫长黑夜结束前的破晓,平静,激动。踏进考场的那一刻,我把努力后的自己交给命运审判,不管结果如何我已没有遗憾,因为我为之头破血流过。
高考结束后我紧接着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线上艺考,几天之后收到了专业全国第17名的通知。接下来是焦急的等待文化课成绩,如果文化课没有达到学校的标准,专业再厉害也会被拒之门外。这种等待是无比漫长且煎熬的,很多个夜晚我从梦中惊醒,刷着手机试图自己能早一点查到成绩。因为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我只填了中央戏剧学院一所,这是破釜沉舟的一战,我不能输,我也输不起。终于在7月底,当我抖着手填完所有的考生信息,483分的成绩映入眼帘时,妈妈激动的尖叫着哭了,而我也第一次尝到了努力结下的甘果。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我知道自己绝非笨小孩,但这么多年来我却从未让自己坚定下来去坚持达成一个目标,所以一路上走的磕磕绊绊,浑浑噩噩。但高考的成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感谢那段时间里努力、坚持、拼命的自己,感谢能直面那些质疑、嘲笑、不被看好的自己,正因为有这些曾经的自己,现在的我才能在最美好的年纪里熠熠生辉,才能在最不该被辜负的时光里砥砺前行。高考带给我的远不止一个高学历和双一流大学的本科文凭,更多的是让我看到了那个追梦、勇敢、拼搏,那个最美的自己,还有那些无以言表的人生真谛。
致那段黑暗且绚烂的日子,致那个痛苦并快乐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双瑜,来自山东省潍坊市。今年18岁,现为中央戏剧学院大一新生。性格活泼,喜欢跳舞、写作、绘画等,兴趣爱好广泛。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小作家杯”写作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冰心作文奖、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等全国奖项,作品曾被著名作家沈石溪先生点评,文章多次被集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