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受87万全国读者的网上委托,说具体一点是《北京头条》[热点+红榜]的线上文章《华侨抗日女英烈李林》,作者林靖华老師的读者所托,特地利用'五一劳动节'假日,也是李林英烈殉国83周年4月26日纪念日之后,再次表达了对她的崇敬之情。古人云:'聪明正直,死而为神。'古有花木兰,今有归侨女。李林烈士出生于何处暂時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是漳州人民的好女儿。出生40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芗城區塔口庵,养母是侨眷陈茶、养父是华侨李瑞奇。4岁随养母陈茶到南洋荷兰侵占的爪哇岛寻找养父团聚。具体简历和事迹业有专攻文章较多。林靖华老师作为龙文区人而撰写的网文经得起推敲。我比较认同一种'向上全提'的禅宗境界,她是漳州人,无论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但是,有一首歌的歌词唱得好:'父母只是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她是党培养的女儿,更属于中华优秀的儿女,为了民族大义舍身投入烽火连天的山西抗日前线,壮烈牺牲殉国而成了民族的英魂!

左为李林抗日英烈的侄女舟玲女士,接受全国87万雄文读者的花蓝敬意!


图为《归侨抗日女英烈李林》作者林靖华先生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


图:林靖华在李林事迹陈列馆为参观者讲解李林事迹
华侨抗日女英烈李林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这是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的一篇作文中抒写的爱国誓言。
李林,是从福建漳州走出去的华侨抗日女英雄。2009年,李林入选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缅怀墙》上的漳州籍民族女英雄,她的英勇事迹撼天动地,气壮山河!
一、从一封信说起
1939年9月30日,在山西雁北抗日前线,李林给党中央妇委写一封信。摘要如下:
“……我是福建人,因为我父亲在荷属印尼的爪哇经商,那里的文字我也略为知道一些,一个深刻永不磨灭的印象,那是:荷兰人对于当地爪哇人专制的统治与残酷的压迫,中国人在那里的不自由。这一切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今天非常高兴和光荣。我今天已和过去不同了。因为我已经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参加者,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李林给中央妇委的信,撩开这位年轻女英雄闪亮的光芒。
二、李林的身世
李林原名李秀若,(幼年名李翠英),原福建龙溪人,刚出生40天,即被侨眷陈茶收为养女,4岁时,跟随养母陈茶南渡荷属爪哇寻找养父李瑞奇团聚,在东爪哇的外南梦生活。后在侨办的中华学校读书,直至10年后回国继续求学。
印尼外南梦的学习与生活,让李林开始接触华侨侨胞生活的艰辛,看透荷兰殖民者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所受的不公,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深刻刺痛李林的自尊心,并萌生出朦胧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
1929年,14岁的李林跟随养母陈茶并弟弟李永成一起回到祖国,定居于龙溪石码镇,继续读书和生活。
三、青春年华
1930年秋天,李林考进集美学校幼师班,后又转集美女中直至毕业。四年的初中学习与生活,是李林最美好的学生时光,她勤学苦练,爱好广泛,读书、体育、唱歌样样在行,人缘也好,善于团结同学,是校内学生会骨干。
1931年9.18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李林参加学校“抗日救国义勇队”,响应校主陈嘉庚号召,带领同学上街宣传抗日,还带头捐款支援抗日。
初中毕业后,李林先后辗转就读于杭州女中,上海爱国中学,继续高中的学业。读书期间,李林满怀报国壮志,与同学们一起投入声援一二九运动,并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活动,到农村,到工厂向市民宣传抗日。她还自费创办平民夜校,利用各种机会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在上海爱国女中,她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誓言,表达置身抗日活动的坚强决心。1935年至1936年初,李林先后二次从上海回福建龙溪石码,为病故的养母陈茶奔丧,为回国的养父李瑞奇接尘,还探望至亲吴燕堂嫂一家人。
四、光荣入党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红四军进驻石码,此时在集美中学读书的李林听了养母陈茶讲述红军在家乡的故事,一颗向往红军的心激起涟漪。李林的闺蜜林专心又是邻居,每次从石码车仔路头一起去厦门集美上学时,也津津有味谈论红军在家乡的故事。
1936年夏天,同学高原告诉李林,红军大学要在北平秘密招生。李林对贾唯英同学说:“好!太好了!我们就去北平吧!”于是二人一起北上。由于红军已经长征去陕北,找不到接头人,李林改报北平民国学院政治系。
北平民国学院学生不多,但这里已有地下党撒下的革命火种,李林很快参加了学校进步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在游行队伍中,李林是护旗手,在与反动派斗争中,她负了伤。
1936年12月18日,李林在地下党吕光的注视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李林心情激动,泪眼模糊,她终于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啦!
五、二出雁门关
入党不久,李林便接受组织委派,到山西太原参加牺盟会工作,这是由我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团体。李林在牺盟会参加军政训练,被编入独立女生第十一连,任秘密党支部书记。恶劣的环境,锻炼李林的意志。全面抗战爆发后,李林再三请求到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她的申请最终得到批准。
李林来到大同,任职雁北牺盟会工委宣传委员,在大同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当年8月,李林亲自组织一支拥有120多人的抗日农民自卫队,同日伪占领军开展游击战。正当日军疯狂侵犯晋西北,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此时,组织上考虑到李林是一个女同志,环境形势又如此险恶,劝李林回太原工作,但李林坚持上前线。她说:“难道女同志就不能上前方吗?”她的热情与决心让时任中共晋绥工委书记赵仲池和雁北游击司令梁雷深为感动,批准了她的要求,并发给她一支六五式步枪。李林终于第二次走出雁门关,与同志们一道参加对日寇的战斗。
六、长城内外
在雁北,李林顶住世俗的阻力,组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转战长城内外,剿伪军、打土匪,抓敌特,打了一系列漂亮战,令日伪军心惊胆寒。其中在麦胡图战役中,还缴获敌军马50多匹和10几支步枪。后来八路军一二0师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组建,李林担任教导员。改编后的骑兵营转战长城内外,接连取得多次胜战,给日伪军予沉重的打击,敌人悬赏5000大洋索取李林头颅,称她为“顽皮的女太君”。
1940年1月,李林参加晋西北军政民代表会,被推选为行署委员。在这次会上,李林受到贺龙接见,贺龙向在场同志们介绍:“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回国华侨大学生,来自大城市,能带领骑兵部队与日本鬼子打战,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呀!”
七、壮丽殉国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艰难阶段,在雁北的对敌斗争也开始日趋残酷。日本侵略军八次对抗日军民“扫荡、围剿”失败后,于当年4月25日发动了第九次更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晋绥边区抗日武装。4月25日晚,李林与边区特委开会研究敌情,制定消灭敌人的策略,会后回到住地已经午夜,她又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右山怀中心县长王焕光县长的信,关于此次反“围剿”的敌情通讯;另一封给丈夫屈健的信。在给屈健的信中,李林写道:
“……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
这是一封来不及发出的“情书”,在那么残酷的战争年代,一个英雄对丈夫的“承诺”,是多么的脆弱。
第二天早上,战争打响了,为了掩护700多位机关人员撤退,面对成千上万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李林带领骑兵营战士与敌人厮杀,威震山川大地,在弹尽粮绝的环境下,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李林同志牺牲了,一颗耀眼的星星冉冉升起。
当南国集美学生李林饮下这最后一颗子弹一年多,她敬爱的校主陈嘉庚也为自己随身准备了“最后一粒子弹”,因为抗日战争尚未成功,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日军占领新加坡,敌人悬赏百万要抓捕陈嘉庚。陈嘉庚随身带上一颗氰化钾,并以诗明志:“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回检平生公与私,尚无罪迹污清白。”
林靖华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