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熬菜
精华热点
熬菜
王现锋
昨晚又熬了菜。
小时候我最讨厌吃的就是大白菜,尤其是那白菜帮。家里穷,娘炒菜舍不得放油,每次炒菜放油都定了量的。从灶台油罐儿里拿出小勺,舀三勺就不再舀了。白菜帮水气大,少油没盐的白菜帮难以下咽,至今我都不能忘怀。可家庭条件就是那样,下一顿爱不爱吃菜锅里还是白菜。在老家,冬天大白菜是最主要的下饭菜,每次吃饭我都挑剔的只吃点菜心菜叶,要不干脆不吃菜。兄弟四个我的个子最矮,娘说那都跟我吃饭挑食有关。我想或许有丁点关系吧!那时我除了不吃白菜帮,还不吃芫荽、茴香、粉条、豆芽等。记得小时候常常得雀盲症,医生说那是缺维生素,吃几顿鱼肝油就好了。娘说这些跟我不吃菜也有关。得雀盲症对我来说是常态,慢慢我习惯了。晚上看不清东西就去买鱼肝油,也就没因为医生说缺维生素而去吃白菜。白菜、粉条、豆腐、豆芽都是熬大锅菜的主要原料,每次熬菜我都是吃几块豆腐喝点菜汤。肉是很少买的,即使放几块肉在锅里,兄弟眼尖,也得从锅里捞到自己碗中。要不就是剩下两块儿猪肉膘,嚼在嘴里腻人,吃到肚里反胃。我才不要呢!因了以上种种缘由,好多年我很少吃大锅菜。我的家人包括跟我熟悉的人都知道我这“脏毛病”。后来到成都后,我才感受到四川的食俗跟老家有着天大的差别。成都人爱吃、会吃。按他们的话说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没哪些不让他们吃过。川内主食是大米,稀饭干饭一天到晚都吃不烦的那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些吧?成都人炒菜重油重麻辣,不用说特色菜,就算家常菜吃着也是色香味俱全。肉炒出来油而不腻,葩而不烂。照理说我也不该想家乡的饭菜了,市面上确实也没见过有卖大锅菜疙瘩汤玉米粥什么的。说来人也真是奇怪,在成都不管吃的再巴适,工作之余尤其是到了晚上或喝了酒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是莫名其妙地想起家,想起父母孩子,想起乡亲邻里,想起田间地头那条小路,也想起我很不喜欢吃的大锅菜。捱到过年,再次吃到娘熬的大锅菜,细细吧嗒几口,竟吃出了一种鲜香和酸甜。那味道不仅仅是油放多了,醋倒合适了,菜熬的时间长入味了,它还有一种家乡的亲切,一种久别的重逢夹杂着父母的爱恋和一个游子对家的思念。好吃!这么多年我怎么竟没吃出来呢??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不懂得珍惜和品味。这一顿,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从此我爱上了大锅菜,这么多年来我不在单位吃饭时,在家我就会琢磨着熬菜。一顿又一顿尝试研究着熬菜的技巧,把菜熬的入味儿,色泽光鲜,菜汤浓郁,吃到嘴里,一不小心,嘎吱一口猪油溢到腮边发着光亮,让我心底里迸发出对家的思念对家的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