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湿的温暖
文/赵莹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题记
从一开始,我就不大喜欢他。
他是阴暗的,潮湿的,从不沐浴阳光,从不拥有暖意。与同年纪孩子的少年心气相比,他像是没有呼吸的空气人。
时至今日,再次忆起与他的初遇,仍不免后背发凉。
九月的校园是跳跃着青春乐符的奏鸣曲,无数鲜活的灵魂在此律动相遇。阳光冲撞窗户,恣意地闯入教室,将孩子们的面庞照耀得熠熠闪光,却没曾想在一角落处碰了壁。
角落里的他,微低着头,神情呆滞,面色如漂白了的四壁,惨淡无光,这世间的光芒好似都偏要与他绕道而行。在一双双炽热求知的目光中,置身事外的他显得那么另类。忽然,像被这教室的喧闹吵醒一般,他一手微抬镜框,顺势舒懒地托腮,缓缓扬起淡漠的眼神,在眼球与眼白的分庭抗礼中,我彷佛坠入无边黑暗……
他正式走进我的视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周记,他的文字,也是那般阴暗潮湿,令人身上也沾染了那股气息,无声无味,却不觉浑身发颤。正想以文字的无声沟通,慢慢开始走近他时,却没曾想过,这竟成为上学期他所交的唯一一次周记。
之后的他不再交作业了,或者交上来的永远偷工减料,不仅语文如此,其他学科也无一“幸免”,几番沟通交涉无果后,他渐渐淡出我的视野。仿佛他那独有的阴暗气息,被这校园的明媚温暖所同化吸收了。
今年疫情期间却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他的父亲在家长群里公开发起语音聊天,找他母亲愤然对质,“你到底还管不管孩子?别躲着掩着,给我出来!果然我这婚离得没错……”群里有各学科的科任教师,有同班同学,有学生家长,就在这样一个日常交际的信息关系网中,他的隐私被捅得一览无余。
性格的乖张不过是上一辈彼此推攘的产物,和生活在爱里的孩子相比,他的一切似乎都成了有迹可循、有情可依的,我顿时有些心疼这个孩子,可也无奈、无措。
开学后,他的情况愈发糟糕,家里传来消息,即便作业量小,他写作业也经常要写到凌晨两三点,并且还多次心跳过快,呼吸不畅,去了医院检查,连续几天没来上课。
教室里充斥着初夏的味道,嬉笑怒骂与窗外雨声肆意交织,三十平的空间里,少了他似若无闻的阴湿呼吸,我忽而有些不习惯。那几天里,他的母亲一直和老师保持联系,询问家庭作业,至于那些作业真的完成了吗?我们似乎都默契地避开了这个敏感话题。
学习的压力真的能压垮人吗?我们其实心知肚明,这一切是不稳定的两性婚姻对家庭教育的冲击,是父母教育的缺位。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无法插手对其评头论足,只好小心翼翼,只好如履薄冰,除了每日捎上定期的问候,我们只能静心期待他的平安归来。
所幸好景常在,他的心理问题并未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他,回来了。
那天是小满,窗外阴雨迷离,他一如往常,走路悄声,目光不移,神态自若地走向自己的座位。凡步行之处,皆是湿漉,恍惚间,我竟有些分不清那是雨伞沾染的水露,还是他自带的阴湿之气。但还好,他,还是那个他。
刚坐下,他的组长便走向他,“快点交作业啊!”那一刻,平常对任何事物都抱有高度好奇心的孩子们,没有关心过度的问候,没有咄咄逼人的追问,仅是简单的几句调侃,很快,我们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因为我们知道,回归稀松日常,不揭回忆伤疤是他最需要的方式。
早自习过后,我们迎来了语文连堂课的单元检测。同学们摩拳擦掌,欲一争高下,一旁安静的他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两节课写完试题和作文对习惯拖延的他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文本收上来,果不其然,他的作文又没写完,六百字写两百字还是他的常态。
“天空被阴暗笼罩,像是一张满是忧郁的脸,阴沉沉的,似乎万念俱灰一般。”
诶?他变了!或者说是那种暗黑的情绪愈发强烈,一种直击人的痛感通过文字确切地传递给了我。蓦然发现他阴暗潮湿的文字似是会呼吸,恍若在倾诉,极富一种满是伤痕的意境美。虽然只有短短两段,但我的情绪似乎被他的文字所牵引,像要窥见他心底的大门……
放学时,我在教学楼大树旁遇见了晃晃悠悠去食堂的他。
“你看了我给你写的作文评语吗?”
“嗯……”
“你的文字太有意境美了,真的很期待看到你写完的作品,如果今晚有时间就尽量完成,明天给我看好吗?”
风卷起细雨,在傍晚昏黄路灯的映衬下,他的脸泛起一丝红晕的微光,一副笨重的方形眼镜框遮蔽了他眼睛。那一瞬,我突然意识到,我竟从没有与他进行过眼神的正式交流,若非低头,便是以眼镜作为掩体,他确实一直将自己保护得很好。
不知过了多久,他微张嘴,终于缓慢地又吐出了“嗯”字。
就像以前他每次都答应会写作业一样,太多次允诺,又太多次食言。这次我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但又暗自希望这次的他会不一样。第二天,没交,第三天如此,第四天也……就在我调适排解情绪时,他终于交上来了。
而这次,我读到了更甚的文字——
“树叶的残骸躺在水洼中,那空中跌落的露珠,在这一刹那,活似血泪,蕴含无法言说的悲痛……”
家庭不完整美满的孩子,其心灵是脆弱敏感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总能一探端倪。他们的综合成绩一般在班级中等偏下,不太爱说话,上课容易走神,说话往往小心翼翼,即便有几个嚣张拨扈的,在作文中情感表达的真挚度也往往远胜他人。
他们习惯将自己平日里掩藏得很好的真实情绪融进作文中,文字成为了情绪宣泄、情感表达的出口,而我,有幸成为了他们“秘密”情绪的旁观者,更是他们在青春疼痛中砥砺成长的见证者。
人总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他们渴望幸福却不得,但他们依然能在浸透了童年风雨的辛酸后,坦诚自如,心怀广宇,以更独特的视角诉说自己对这世界的理解。他们的文字,是会呼吸的、鲜活灵动的生命。而他,无疑是这其中最特别的学生。“阴暗潮湿”成为了他的代名词,成为了他自成一派的文字风格,成为了他本人。
从对作文的点评指导,再到无痕地改变他看待自我、对待事物的角度,我好像开始触及他了。王守仁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真正的教育从不在刻意为之,而是心中有花,待其盛放。
时光跑得飞快,期中考试转眼已至,成绩当晚公布,他的名字跃然跳动在进步栏的最前列,我急忙点开答卷,他作文第一次在考场上写完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少年哭过许多次,却从未万念俱灰过,他记得夜晚的星辰,记得平凡且伟大的小草,也记得曾经如何度过黑暗,如何乘风破浪。虽有山海,但少年仍执意向前,哪怕粉身碎骨,化为青烟……”
这一瞬,我的心中溢满感动,我终于企及了他的阴暗潮湿,没有想象中的冰冷死寂,反倒还有一丝坚韧的光线融汇其中,别样温暖。虽不是第一次读学生作文落泪,但这次阴湿的温暖却给了我诸多生活感悟,赋予了我“虽有山海,仍执意向前”的前进力量。
很荣幸,为他的阴湿注入温暖;也很感激,他回赠与我无尽力量。教育让爱意交织,更让师生彼此的心意交织。
第二天就是芒种了,深夜,我突来兴致,拿起钢笔和信纸,誊写了聂鲁达一首诗的节选片段——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小满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节气,时机尚未成熟,仍需静心浇灌培育;芒种是农作物种子已经成熟的节气,抢收十分急迫,同时,新一轮播种行将开始。
小满那天,他第一次战胜自己的心魔,平安归来;芒种这天,阳光适好,天空终于告别了累月的阴雨,我拿着信纸,朝他走去……
作者简介:
赵莹,201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会员,长郡云龙实验学校新闻中心副主任、初中语文教师,曾获株洲市“教育,爱满天下”诗文创作大赛特等奖,撰写多篇新闻稿在湖南日报、科教新报等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