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望乡(外五章)
尤屹峰
不会忘记,十一月二号,是我离开故乡的日子。
不会忘记,十一月二号,那个雨雪霏霏的黎明,是我离开故乡的时刻。
屈指一弹间,离开故乡已整整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啊,思念故乡,被故乡牵绊而远望故乡,渗透在日日夜夜。

我登上贺兰山远望故乡,故乡在千里外的云天;

我站在黄河岸边远望故乡,故乡在千里外的群山之中;我站在富饶的银川平原远望故乡,故乡在千里外的穷乡僻壤;
我站在归乡的路上远望故乡,到处寻找不到母亲的身影。没有了母亲,我的故乡在哪里?故乡已断了我的归乡路……
千里望乡,是我二十三年习惯性的动作。从离开故乡入住城市的那一刻起,思念故乡是溢满胸膛的浓烈感情。那时,母亲健在,母亲就是故乡;那时,我居住的庄院还完整,庄院就是故乡;那时,乡情乡俗还浓厚粘稠,粘稠的乡情乡俗就是故乡。
如今,千里望乡,母亲早已驾鹤仙去;我的庄院早已杂草丛生,坍圮不堪;弟兄们迁永宁、搬银川、上新疆,孔雀东南飞。乡亲们大多也搬离,留居者越来越少,整个村落萧条冷落,乡情乡俗早已淡薄不再。
千里望乡,乡音无改鬓毛衰;
千里望乡,思情依旧路难归;
千里望乡,故乡遥遥何处去;
千里望乡,泪眼朦胧喉发涩……
归来
归来,是在家的渔民对出海打鱼人的期盼;
归来,是在家的亲人对外出游子的等待;
归来,是忙碌了一天的鸟儿驮着夕阳进窝栖息的惬意;
归来,是空军大队官兵对驾机巡视祖国蓝天飞行员的期盼;
归来,是祖国母亲对派出留学学子的期盼……

归来,表面上似乎仅是一个简单的外在行为,或者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但在这不经意的外在行为和心理活动背后,蕴含着多么沉重、多么焦急、多么盼望的等待心情或者愿望。
您是否透过归来的行为和愿望,看到了这样一副难忘的剪影:一位年迈的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大门口,风雨无阻,一天又一天望着儿子回来的道路;
您是否通过归来两字,再现了祖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时刻,在外学习的爱国学子,克服重重封锁和百般阻挠,毅然决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动人画面?
您是否通过归来两字,真切感受到了亲人们对外出劳作的人们的渴盼、祈求平安回家的焦急心情和热切愿望?
归来是无形的绳索,系在游子身上,牵在母亲心头。
归来是不见身影心不安的等待!
归来是团圆后的欢乐幸福和惬意!
归来,归来!
谁曾路过你的心
古老的十八盘,你可记得,谁曾路过你的心?
古老的六盘山,你可记得,谁曾路过你的心?

高山巍巍,奇路弯弯,野花艳艳,丛林青青,动植物生存生长的天然园林,几代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
你可曾记得,秦始皇统一六国,巡游天下,途径你的门前,留下隆隆车声,猎猎旗影,还有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身躯。
你可曾记得,从你的脚下,连起一道古丝绸之路,把东西文化来来往往撒播千年,把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波斯文化以及西方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古老的中原传统农业文化有机融合。
你可记得,一代英雄成吉思汗西征西夏,曾驻留你处休养生息,最后病故你处,留下永远的遗憾和永久的神秘?
你更应该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长征翻越你的山顶,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壮豪迈诗篇,真正改写了古老华夏几千年的历史!
啊!古老的陇山,年轻的六盘,你可曾记得,谁曾路过你的心?
山泉幽咽,山风呼啸,山林幽深苍翠,山鸟啁啾鸣叫,野生动物快乐自由生活,游人四季如织……六盘山,你这古老而年轻,巍峨、险峻而神秘的山峰,你享有“春去秋来无盛夏”,“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的美誉,你可记得,谁曾路过你的心!
如今的六盘山啊,你集森林生态系统、回乡风情、历史文化、近现代史的纪念地为一体,构成了六盘山“清凉世界”、“丝路古道”、“回族之乡”、“红色之旅”等引人注目的旅游品牌,谁人还将路过你的心?
我的故乡六盘山,我的精神圣地的六盘山,我抒写诗意人生的六盘山,谁曾路过你的心!
霜降
是想与冬做季节过度的交接,还是在真正的霜冻到来之前做一次预演?亦或是要给万物来一次肃杀的警告?不管出于哪种心态,地上的水汽在草叶上凝结成六角形的霜花,似乎霜从天而降,是真真确确的存在。

这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个性就是有些特别。不说风里暗藏了冷涩的劲道,只那呼出的气流,也把山野涂染得五颜六色。一些胆小的树木,叶子早早黄枯,似乎有狼群追赶一般,急不择路地逃离树枝。杏叶、枫叶们好像专等寒霜来给他们擦胭脂,一张张脸蛋红扑扑地,高兴地向伙伴们微笑。
并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是一副趋炎附势的媚态。菊花、竹子和兰花,不媚不妖,不卑不亢,凌寒独傲,显示出独有的精神和气骨。
莫道秋末无胜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仅仅是诗人写得美,那红于二月花的枫林,确实是古今都观赏不厌的美景。更不必说,霜降时节的菊花开得最为繁盛,此时赏菊,会让你眼迷心醉,乐而忘归。
当然,千万不要因贪婪于枫红菊艳醉心于胜景而不知气温的巨大变化,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巨大,要知寒而及时添衣。
霜降来临,秋已开始向冬交接手续。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耕牛
是什么时候与人类结缘,死心塌地与人类交上朋友,且忠心耿耿为人类服务?
是出于对人类在虎豹等猛兽嘴里解救的报恩?还是出于对人类用棍棒鞭子抽打的畏惧?亦或纯然是天生善良的本性,或者生就吃苦劳作的天命?
不管他人生出一万种猜测,道出一千个理由,你都遵循一个原则:耕作是你生存的根本意义。
于是,不管人们多么冷酷地用鞭子抽打,不管人们让你劳作多少时间,你都像一个忠实的奴仆一样默默地承受,都是毫无怨言地拉犁和拉车,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和爱,只需主人按时倒一把草料。
几千年来,你这种为人类只埋头拉犁拉车的行为,逐渐成为了一种精神和品格。这种精神和品格,不知不觉感染了驱使你的人类,那些和你一样善良一样勤奋一样无私一样忘我的人们,把你的精神发扬光大,不仅形成了一种耕牛精神,还形成了一种耕牛品格和文化。
耕牛的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无私无畏、积极进取等精神品质已融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耕牛在几千年帮助中华儿女创造的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耕牛,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耕牛帮助人类走向了更远很美好的诗与远方。
路在脚下

鸟的路,在捷翅上;马的路,在轻蹄上;船的路,在快楫上;人的路,在双脚上。
没有比马更远的路,没有比船更长的江,没有比鸟更深的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沙远马蹄疾,天高鸟翅欢,水急船桨勇,草深脚板稳。
水上本无路,船行道畅通;地上本无路,脚行路千条。
路,是个无形又有形、有形又无形的东西。脚不迈动,路虚幻无形;脚一迈动,路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或长或短、过窄或宽,都一一清晰地展现出来。
路,既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存在,又是一种游游移移的幻觉;路,既是一种行为的结果,又是一种思维的印迹。
路,就在脚下,靠行动去开,靠勇气去拓,靠毅力去登,还要靠智慧去创新发展。
路,就是诗与远方;脚,是书写诗与远方的多彩的笔!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楹联学会、宁夏民研会会员。创作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700余篇首,多次获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有散文诗集《百年变迁吟故乡》、散文集《行走的散板》、古体诗集《古韵新声》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