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 乡》
路羽
泉州 美丽的化身
那里 有两座雄伟的东西塔
来自宋代
朗朗的诵经之声
浸潤着大雄宝殿 开元古刹
百源清池旁 曾与亲人们戏水
高高的清源山
儿时常常远足
靑青的石板街
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鐘楼上摇摆的大鐘
见证了
童年的成长岁月
泉州 泉州
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秋 韵》
放飞的心声
惊醒一泓清水
青竹傍秋而立
越过
心灵的峡谷
俏皮的风
在小路练唱
引发出
一连串的
和音
旅途颠簸
成生命的软弱
即使翎羽散尽
笑靥如花
仍会染遍山野
《望 乡》
黄昏爬过围墙
夜幕垂下
如少女的
睫毛
铃声
从森林中传来
熟悉如隐隐的
乡音
秋天带走了
母亲的梦
一种回忆悠系
远方
流浪在
古老的传说中
沿着月圆月缺的
过程
《熨 斗》
一个被架起的蒸汽熨斗
在空中喷吐汽雾
要熨平一件衣服
秋风来临 冬天在路上
该换季节了
心情低落 宅家的日子
仿佛又要来了
真想问一句
你也能将秋天熨平吗
包适这空气中的雾霾
《我渡着一串诗意》
我依在海上
船在表达跋涉的心意
一阵骤雨的鞭打
飞翼船的窗口
嵌着动乱的早晨
都市的弄潮儿
已经忘却了四周的绿意
精疲力竭的过客
在迷惘中
失落如一只断线的风筝
不如抛开都市
让心灵赤裸地
听风听雨听浪声
我渡着一串诗意
从此岸到彼岸

《跨海大桥》
桥
以独特的语言
和我对话
仿若一只美丽的
有着七彩背脊的虹
缓缓驰过
印合着我孩提忆念中
深情的呼唤灵魂中蓦然生出一对翅膀
是你
跨海大桥的雄姿
连接起边缘
将梦境和现实的两岸牵合
驾驭住
嘶鸣的涛声
从此
渡轮不再喘息
不必再哼古老的
那首发了霉的歌
月色徐徐落下
桥灯蜿蜒
燃起一海的辉煌
诠释
龙的子孙
是怎样将心血倾注成
屹立不灭的执着
《竹湾海滩》
为逃避都市而来
如甲虫
栖息的私家车
是海滩版图上的
一群注脚逐浪的风帆知道
海的窗口
是怎样隔开了喧嚣的季节
蓝色的土壤
如蓝色的诗
展示出
博大的内容
沐浴着阳光
站在滩上
深深感觉沙的柔软
忍不住种下一行
又一行的足迹
在天空好让我在纸鸢的翅上
写下飘逸
《逃亡的灵感》
一片飞叶轻轻滑入
时光隧道
瞬间在臂上逐渐松驰
记忆的脉络淡出思绪你走时风雨飘摇
落尽最后的一滴泪水
走出雨季
灵感开始逃亡
一些疏懒的云朵
忽然被唤醒
岁月在穿针引线
呈现出一首首小诗

《楼兰古城》
风沙吹走了唐宋元明
也吹走了楼兰古国的城堡
丝绸之路的陀铃声
已被淹没
昔日繁华的中亚地带
已不复存在
是谁揭开了敦煌的神秘面纱
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是楼兰古城遗留下的
椿垣浮雕告诉了人们远处传来了钟声
沙漠中的佛塔若隐若现
高僧玄奘西天取经
可曾留下足迹
中西商贾和探险家的脚印
也已被历史的风尘掩埋
罗布泊干涸的湖泊
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多少离乡别井的将士和异客
肝肠寸断相隔千里
唯有飘过的笛音
才是他们思乡唯一的慰藉
天山的聚雪静静地流淌
朝着孔雀河和故乡的方向
楼兰古城你不是海市唇楼
在这里你聆听了
几千年的风声雨声
你是中华泱泱大国
悠久浩瀚真实的印记
《诗的传说》
诗是童年时代珍藏的一首歌谣
诗是灯光下妈妈的摇篮曲
诗是一朵迷人的微笑也是永恒的祝福
诗是外婆海边一颗闪闪发亮的贝壳
诗是羞怯地伸出篱笆外的桃花
诗能使天空变得湛蓝使大地变得碧绿
诗是远行者栖息的驿站
诗是一串悬掛在窗口上让人触动心弦的风铃
诗能驱赶漫漫长夜孤独的夜色
诗是枯萎落叶的忧伤
诗是梳理纷乱的情绪最好的梳子
诗是心灵的独白
诗是跳跃的音符
诗是故乡的小燕翅膀剪不断的乡愁
诗是抚去伤痛的岁月之手
诗是呼唤灵魂发出的声音
诗是召唤亡灵的哀歌
诗是河流源源不断的源头

作者简介 :
路羽,詩人、画家,禅画爱好者、收藏家,系书法家、教育家梁披雲大师関門弟子,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文學博士,银河出版社社长,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當代詩學會秘書長,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出版個人文集、詩集二十余部,入選多种辞典,多次获奖。統籌【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中英對照一千部詩集的出版,主编统筹漢語新詩庫、文庫,世界華文文庫、詩庫的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