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二部 革命熔炉锻炼成长
第五十章 榜罗镇会议
哈达铺会议宣布要北上抗日,要到陕北去,会师刘志丹的红军。正式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原红一军团统为第一纵队,纵队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原红三军团编为第二纵队,纵队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李富春;原军委纵队编为第三纵队,纵队长叶剑英,政治委员邓发。全支队共约七干多人。
23日,陕甘支队从哈达铺出发,继续北上。1935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一方面军)自陇南武山县之鸳鸯铺出发,以急行军要通过国民党第一一三、第一一四、第一一八师设防的渭水封锁线,由武山费家山、水沟经榆盘急袭通渭,占领通渭城,又以急行军经过蒲家山、史家庙、许家坪道、涧滩村到9月27日攻占了榜罗镇。榜罗镇是通渭县的四大镇之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榜罗”一词系吐蕃语音译,有人说为“盆地”,其原意为“骡马市场”或“商贸口岸”,榜罗镇远在汉代以前就商贸繁荣;另一说,以前修建集场时工地上要竖立立竿,立竿上绑铜锣,用以敲锣招呼做工人员上下工,集场建成后,就取名“榜罗”以示纪念由此而得名。
27日张闻天、毛泽东住宿榜罗小学。毛泽东住宿在校长室左边的偏房。校长室右边房张闻天住宿。学校有图书馆。小学土质操场和打麦场公用;红军首长驻地、警卫团驻地一条街,首长驻地有16处,即邓小平、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贺龙、林彪、萧克、杨尚昆、叶剑英、博古、任弼时、罗荣桓、张云逸、聂云臻、陆定一、肖华、关向应等住宿,其中王稼祥、陆定一住宿农户院落内。属于清末民(国)初时期修造的土木结构民居。红军警卫团住址分布于镇中碉堡内。
1935年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榜罗镇国立小学,为中央领导提供了大量的报刊杂志,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在小学内详细阅读了许多报纸杂志,进一步了解了当时全国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况。在《中央日报》、《西安报》、《晋阳日报》、《大公报》等报纸上,了解到日本侵略我国北方的形势,以及红二十五军已与陕北红军准备会合的消息。此前在哈达铺了解到的在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得到进一步确认是真实的。当日,陕甘支队主力在榜罗镇休整,检查了群众纪律,进行了去陕北的政治动员和物质准备。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国立小学校长办公室召开了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五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最高领导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榜罗镇会议)。
会议在毛泽东主持下,主要分析讨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形势和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会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会议坚持北上抗日的方向、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了9月12日俄界会议提出的到邻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行动方针,按照哈达铺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决定将中共中央和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苏区,以陕甘苏区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会议还决定派一支部队与共产国际联系,取得国际的技术援助。
特别是党中央同张国焘分道扬镳,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后,一个紧迫的问题提到了决策者的面前:张国焘南下是逃跑,我们北上为了抗日,那么到哪里去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呢?榜罗镇会议在俄界会议所确立的向甘东北和陕北前进方针的基础上,决定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这是红军长征走向最后胜利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证明,把陕北确定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立足点和开创新局面的出发点。同时决定明天在榜罗古镇连以上军政大会。
1935年9月28日清晨,在蒙蒙细雨中,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校门前的打麦场上召开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即中央红军连以上干部会议。这个会议也叫榜罗镇陕甘支队连以上军政干部千人大会(杨定华在《从甘肃到陕西》中说“到会者约千数百人”)。
昨晚通知,今天清晨五点,开全支队连以上的干部会。所以挑选这样早的时间,是因为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这些飞机总是九点钟以后在天空出现的。
濛濛的细雨,天还没有完全亮,一切都还是暗沉沉的,连稍远一点的房子都遮在阴暗的雾里,更不用说四周的天色。……。街上的许多房子中露出灯光,住在那里的同志,大概已经起身,匆匆到会场上去了。
这是一个露天的空场,是晒麦的场子。四周围着矮矮的土墙,两个角上堆了两大堆麦草,两堆麦草的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几个小凳子,桌子前面就排着到会者的座位。这是一捆捆的麦草,以桌子做中心拼成的弧形。那么一条的弧形,就像半个水浪,向外开拓出去,直到矮墙为止。
……
在会议上,支队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司令员彭德怀同志,党的书记洛甫同志和副司令员林彪同志,都讲了话。好在飞机不能来,我们是尽有时间的。
“这样的会,是二次战争以来所没有开过的。……我们经过了藏人区域,在那里有青稞麦子,雪山,草地,我们受了自有红军以来从未有的辛苦。……我们突过了天险腊子口。我们重新进入了汉人区域。我们渡过了渭河——姜太公钓鱼的方。……现在,同志们,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弟兄们去。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的前线上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我们出了潘州城以来,已经过了两个关口——腊子口和渭河。现在还有一个关口。……同志们!努力吧!为着民族,为着使中国人民不做亡国奴,奋力向前!红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已经表示给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让我们再来表示一次吧!同志们,要知道,固然,我们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些,但是我们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所萃,我们担负着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从前如此,现在亦如此!我们自己知道如此,我们的朋友知道如此,我们的敌人也知道如此!……”
纪念馆侧后方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面是革命文物陈列室和榜罗会议旧址、毛泽东住宿旧址、张闻天住宿旧址。革命文物陈列室是后来修建的,门前两棵碗口粗的松柏是胡耀邦寄来的树籽长成的。
1935年9月28日清晨,昨晚通知,今天清晨五点,开全支队连以上的干部会。挑选这样早的时间,因为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这些飞机一般在上午九点钟以后在天空出现的。
濛濛的细雨,天还没有完全亮,一切都还是暗都还是那么安静,连稍远一点的房子都遮在阴暗雾里,更不用说四周的天色。街上的许多房子中露出微弱灯光,住在那里的同志,大多数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匆匆到会场上去了。
学校操场一个露天的空场,也是打麦晒麦的场子。四周围着矮矮的土墙,两个角上堆了两大堆麦草,两堆麦草的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几个小凳子,桌子前面就排着到会者的座位。这是一捆捆的麦草,以桌子做中心拼成的弧形。那么一条的弧形,就像水波浪,向外开拓出去,直到矮墙为止。
在这块打麦场上一棵核桃树旁全支队连以上干部千余人陆续会议场。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等领导人进入会场时,全体起立敬礼,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毛泽东首先登台作报告,我们已经过了两个关口——腊子口和渭河,现在还有一个关口,就是在固原和平凉间的一条封锁线。这将是我们长征的最后一个关口。贾拓夫(到瑞金出席“二苏”大会的陕北苏区代表、后随中央红军长征)还向大家介绍了陕北根据地和刘志丹的情况。这样的会,是二次战争以来所没有开过的。我们经过了藏人区域,在那里有青稞麦子,雪山,草地,我们受了自有红军以来从未有的辛苦。我们突过了天险腊子口。我们重新进入了汉人区域。我们渡过了渭河——姜太公钓鱼的方。却日本侵略我国北方非常严重,介绍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的状况。分析了北方可以成为抗日新阵地的政治经济条件,提出了要避免同国民党军作战,迅速到达陕北苏区集中的方针。毛泽东在讲话中满怀信心地宣布:我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同志们去。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上去!任何反革命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毛泽东以洪亮的声音号召:同志们,努力吧!为着民族,为着中国人民不做亡国奴,奋力向前!红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已经表示给中国、全世界的人民看了!让我们再来表示一次吧!同志们,要知道,我们的人数固然比以前少了些,但是,我们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所萃,我们担负着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从前如此,现在亦如此!我们自己知道如此,我们的朋友知道如此,我们的敌人也知道如此!毛泽东同志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指战员的心,讲话结束时,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会议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林彪分别讲话。这次大会使广大指战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为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次会议是“进军陕北前的总动员”,正式吹响了进军陕北的号角,拉开了以陕甘苏区做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序幕。
榜罗镇西南边圆嘴山,山上建有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毛泽东在空闲骑马爬上山上,毛泽东到山顶上树上拴马,俯瞰榜罗镇全境,指点北上陕北的线路。
中共中央同时在9月28日出版的《前进报》第3期发表了博古的《陕甘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和张闻天的《发展着的苏维埃运动》等文,向全国、全党、全军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精神。
编著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我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