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五【浅谈咏物诗的创作】》
宋彩功
咏物诗,是诗词爱好者经常遇到的一种创作题材。怎样认识,并能写好这一类题材,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问题。近日,我学习了郭培友老师的有关文章,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什么是咏物诗?培友老师的释义很到位。他说:“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在所描摹事物中,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生活情趣。”
说的精准到位,贴切明白。人生在世,接触的事物千千万,把这些令你感动的物亊写出来,并继而抒发出自己的心得与情感,这正是咏物诗的真谛。只有物而无咏,或有咏而不知所云,都不是咏物诗。培友老师还在文中简述了“明咏”与“暗咏”的区别。就像齐白石先生论画一样“不似是欺世,太似是媚俗,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们先来看一首培友老师的咏物诗:
《跷跷板(新韵)》
郭培友
心智身灵奇手段,公平公正坐中间。
一方给我多三两,定把他方挑上天。
跷跷板,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这首小诗利用拟人化的方式,将跷跷板的德行写活了。你看,“一方给我多三两,定把他方挑上天。”跷跷板能公平公正吗?不能。 我们做人做事可是一定要公正公平,执中处理啊!
培友老师小心地提醒我们,有的题材不可再写,有的题材不宜再写。这不是限制我们,而是提醒我们已有名家题壁在前,“眼前有景道不得”。
那么,我们可以写哪些题材,或是怎样去写这些咏物诗呢?培友老师提出“唱对台戏,”以“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可以“另辟蹊径”,“开辟新田园”。他举了自己的作品为例:
《橡皮》
郭培友
虽无甲骨貌非奇,执着坚柔志不移。
为把错违全改掉,惜何脱去几层皮。
这首小诗使用“起承转合”的基本原则,将我们经常使用的文具——橡皮,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高尚品格,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蝉》
郭培友
梦醒黎明静悄悄,早有鸣蝉树枝吵。
即便位高视野宽,莫先嘶声喊知了。
写蝉的诗不少。培友老师的这首《蝉》,独辟蹊径,警告位高权重的人,“即便位高视野宽,莫先嘶声喊知了。”
培友老师的系列诗词创作谈,每一篇都很有内容,能让我们每个人学到不少诗词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大家可以尽情阅读、欣赏与学习。我自己也借学习机会,学写一首:
《落叶》(通韵)
宋彩功
昨日青青枝上舞,今朝簌簌土中填。
应知荣败亏盈事,只在须臾苟且间。
2022年11月15日
欢迎大家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