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高学府回忆
北疆枫叶/黑龙江
一九六二年随母亲来到了查哈阳公社幸福一队,学校课程已经全部讲完,进入了复习阶段。而我在万发农场那里只学了四课书,早就已辍学天天在田里拾着稻穗,我只好向张风桐老师借回教案回家自己复习。
全乡共有乡下小学校七所,全是一至四年级的班,五年级需要到查哈阳公社的中心小校读书,中心小校每年只收三个五年级的班,因此考试非常严格,招生也很苛刻,那一年我们幸福村几乎有一半学生都没考上五年级。

考五年级都不亚于考初中,男女学生,乡下与街里学生搭配坐桌。记得在我的这个考场上,我与郭德先最早交卷。我很高兴被录取升了五年级,并被分配到五年级一班。当时教五年级一班的汪继顺老师口碑是最好了。
查哈阳小学是一长趟的土房教室,破桌凳子漏雨房,操场高低不平,雨天到处是小水坑。简陋的教室,陌生的同学。尽管如此低劣的学习环境,我仍然是那么开心,每天提着个毛巾做的书包,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十分敬仰老师们的才华,及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也许我是个失去母爱的孤儿,在我心里老师就是我的父母,方秋兰,崔文华等老师对我格外疼爱关心,让我始终感恩在心。
但好景不长,也许我刚刚才认识全新同学们不久,某种原因所逼,我只好含泪永远辍学。小学毕业证都没弄到手,算一下我这段学校的生话只有三个月,但却令我终生难忘。我难忘学校的茅草房,难忘与我同室朗朗读书的学友。我把这段校园读书生涯,看做是我今生的最高学府,看做是我人生最幸福,最有故事,最让我眷恋的难忘昨天。
日历已经又掀过了五十七年,但美好的记忆仍在我眼前萦绕,桑榆的晚年,越发地思念起童年的老同学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在我心里回荡与呈现,让我回忆无穷,思起甜甜。此时,我好象又回到了那个天真无邪的学生时代!

记忆告诉我,当时的校花与学霸,是肩佩两道杠的董艳波,体育委员裴代琴,口才超人声音洪亮,如同一个假小子。班干部苗景才,郑殿文给我感觉是那么成熟老练,如同班里的学长老大哥。黎明的高海峰,孙景录是那么的老实本份,女学生张淑芳后来也提早辍学,曙光的薄路,张亚琴也都难改乡下学生的自卑,个头矮小的赵子林猴一样的难斗,最活泼的要数马长山了。朝阳的唐凯,李忠心老实巴交显得沉稳内向,王广礼十分潇洒,民生的吴立丰天生靓丽小哥,富国村的邓国君老实得话语最少,怀大志的丁振启日后还当上了乡医,郑华林不但学习优秀也格外聪明智慧,十几年前有幸见了他一面。兴龙山的赵雨来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心中有数。灯塔的吕高庭,陈万里大有朴实稳重的性格,双河的刘昌生个头虽小,满腹是道道,赵玉朴曾和我是同桌,算得是个淘气包子。幸福的腾广臣,刘凤树也如同一个很本份的学子,郭德先算得一个小诸葛,曾施小计戏耍过我。尤德林膀大腰圆班里的大力士,尤忠贤老实得如同一个女孩,高士龙身壮力大是条莽汉。女同学李桂荣,文雅如同大家闺秀,街里的赵桂芝象是个泼辣女孩,于俊荣内向得一天不肯说一句话。那个后转来的王丽能歌善舞,落落大方,双河的何义长得俊俏白净书生一般。 令我最难过的是,听说俊俏的李桂莲,年龄较大的王凤权,体壮的王录,有心计的于宪德,乐观的郭忠却已做古多年。

岁月有情也无情,有情,给我留下一个难忘的学校生活留影,无情,夺走了学友的靓丽年华。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北疆枫叶,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民,中共党员,出生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幼年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只读四年半书,十四岁参加生产队劳动。八O年后成为多家报刊,杂志,电台通讯员,在多家新闻单位发稿曾两千多篇。曾当选过县文联协会会员。本人热爱写作,曾荣获过第五届国丰杯诗歌大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