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 秋(散文诗)
文/虫二
中秋的风吹起来,像颤音的花腔,轻微的刺激下,就有了别样的高潮。
明月有心,照彻山峦、照彻祖坟上父亲种下的枫树、母亲种下的柿子树。在寂静的月色中,祖屋门前荷塘里的鱼虾下沉了,白藕在水的中央,最后的蝉鸣叫亮了故乡的明月。
一位清颜素娥从芳草萋萋走出《诗经》,走进中秋之夜。这月色是一首醉眼朦胧的唐诗,繁星照耀,就是诗歌的江山。举起酒杯,让心越过山峦,飘似浮云,从千仞碧落。身披绣衣,抑或闻香识人。中秋的明月,又被谁盼了千年万年。
今夜,借明月香一炷,山河酒一壶。爱恨情仇,失落与成就,回眸成烟霞。在一次又一次的举杯中,笑忘功名尘土,一回回自我陶醉,只因真情刻骨,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于物是人非,秋风的凉意,没有吹醒春天产生的蠢蠢欲动。
今夜,对坐、对望、对饮,一切都停驻于轻柔的月光之下;一切都流淌在中秋月圆隐秘的杯盏里。不负明月,不负秋高,痛饮此杯,拥抱万里苍穹。人生际遇,再无乱性,亦无荒芜。从此愿将风雨化长歌。

【作者简介】虫二,本名刘兰玲,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飘逸的豪情
——虫二散文诗《醉秋》賞析
文/张文峰

《醉秋》是一首真正的散文诗,字里行间触发着诗的“律动”。請听,“中秋的风”“像颤音的花腔”,“故乡的明月”被“最后的鸣蝉叫亮了”。好一幅“清风明月”图!好一个令人神往的境地!
散文诗首先必須是诗的,是诗对散文的侵入,然后用散文来包装自己。而有些伪散文诗只是把散文略为美化并冠以散文诗的名字,充其量只是一种抒情散文而已。
我所以欣赏虫二的这首散文诗,是因为她自觉地避开了以往的用逻辑知性方式去阐析世界。這里,她发散着精美的诗思,并注入了深情的直觉。
于是,“一位清颜素娥从芳草萋萋走出《诗经》,走进中秋之夜。”她“举起了酒杯,让心越过山峦,飘似浮云,从千仞碧落”…………难怪在她的眼里,“这月色是一首醉眼朦胧的唐诗”!难怪她在醉眼朦胧中有了深切的感悟:“借明月香一柱,山河酒一壶,爱恨情仇,失落与成就,回眸成烟霞。在一次又一次的举杯中,笑忘功名尘土……”

虫二乃一豪爽女子,于清风明月中,焉可无酒?故“不负明月,不负秋高,痛饮此杯,拥抱万里苍穹。人生际遇,再无乱性,亦无荒芜。从此愿将风雨化长歌!”
许是她“一次又一次的举杯”,“痛饮”之后便有了这些醉醺醺的文字,便有了这跌宕起伏的节奏。跌宕起伏的节奏正是飘逸的豪情!
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特质,也应该是散文诗的特质,真正的诗是充满音乐性的。

【作者简介】
张文峰 副編審,詩人、音樂家、書法家。廣東省侨界作聯會長。中國散文诗研究會常務理事、广東省散文诗學會原名譽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