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柳情深深似海
清莲子(秦长清)
日前,历城遥墙老乡赵鹏兄送来刚出版的《榆柳情深》,并邀请我参加他的新书座谈会。老乡盛情,好友重托,令人欣喜不已。随即用一周时间,匆匆忙忙阅读了这本新书。写下了点滴心得体会,以备座谈发言之用,或可不负好友托托付之意。
《榆柳情深》全书259页,分为序1篇,感怀篇36篇、亲情篇28篇、乡情篇27篇和后记1篇。赵鹏兄把读书阅报的书香记事、成长过程的相关经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艰苦岁月的温情记忆,亲情、友情、乡情中的感人瞬间,用感人的笔墨汇成一集。娓娓道来、如临其境,既是澄彻性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美好记忆的玄妙捕捉,通篇读来,堪称快哉。
该书序的撰写者雍坚先生,是济南文化学者、齐鲁晚报文史研究院院长。雍坚先生深情的回顾了两人交往多年,“因为工作而相识、因交往而相知”的点点滴滴。类比了两个人的共同经历和爱好,盛赞了赵鹏兄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收藏各类报纸的壮举和“赵鹏藏报馆”在济南、山东乃至全国颇有一席之地,以及对历城乃至济南文化的贡献。同时,也惊讶的称赞,原来大家熟知的“藏报大家赵鹏”,还是一个笔耕不辍的散文作者,还与乃父历城文化名人赵延君先生,父子合撰了长篇历史小说《历城好汉秦琼》,并在报纸上连载的成就。
在感怀篇中,收录散文36篇约占39.5%,是《榆柳情深》收入最多的篇章。也是赵鹏兄涉猎最为广泛,最能体现作者颇有灵性的一些心得记录。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情趣、爱好和成就。比如41年集报而创建了《赵鹏藏报馆》,并因此而与各大报社的记者们的亲密接触、联系和友谊,都是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尤其集报一事实属罕见,令人惊讶。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的身边还藏着一个藏报大家呢。想来当与赵鹏兄家学渊源的文化传承不无关系,毕竟这项举动需要家庭支持、财力支出、精力耗损、广泛联络、机缘巧合等等因素。
“红梅”黑白电视机和“泰山”收音机都是那个时候的奢侈品和稀有物品,也不是一般家庭能买得到或买得起的东西。而赵鹏兄的父母亲为了添置这些物品,不知道辛苦积攒了多少年,联系了多少部门,找了多少人,方才打成了心愿。当“红梅”、“泰山”相继进家的时候,自然是一番轰动,对于赵鹏兄乃至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必定将是终生难忘的盛事好事。
另外,也可看出赵鹏兄读书勤奋,阅读广泛的雅趣和积淀。一句话的启发,就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思辨。一点点心得体会,即可生发出一篇美文。一个战友间的互动,就可以勾起浓浓的情思。往往以小见大、胆小精悍的一篇短文,就可以令报社青睐,迅速刊载传播。既感动了自己,也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感动了读者,传播了人间的美好和正能量。
在亲情篇中,收录散文28篇约占30.8%,却是用情最深最真的篇章。打头的《半块月饼》,开启了母子情深的重头故事。《大爱无言母子情深》、《好久没有喊妈》、《母亲爱趴窗户台》等10篇散文,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母子情,体现着赵鹏兄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八月十五母亲分享的半块月饼,一直坚持了40多年。一旦母亲不在了,再好的月饼也是索然无味。极度困难时期,有限的一点所谓的好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一口。而会悄悄的把好的地瓜干留给孩子吃,而自己吃发了霉的、难以下咽的苦地瓜干。母亲爱趴窗户台,并不是喜欢看风景,只是在挂念孩子一家,是否平安归来。就连病重临终前,都是想着尽量给孩子们减少麻烦。这样的一个老党员,一个珍藏着代表证、先进奖状的老母亲,不就是赵家的神吗?
《红梅》、《泰山》已经体现了父爱如山,但更多的还是在《父爱如山情真意切》、《父亲引领我走上文学路》、《喜文乐墨绘丹青》。一个家传饱学的资深知名文化人,对孩子的疼爱、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溢于言表、沉于心田。读书阅报、撰文编志、书法绘画,直至父子合作撰写长篇历史小说《历城好汉秦琼》,这些都成了赵鹏兄逐渐成长的垫脚石。
《爷爷的手抄本》、卖花、养羊、写春联,无不体现着爷爷对赵鹏兄的疼爱、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哥哥的榜样、姐姐的疼爱、同学的友情、老师的教诲,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关心关爱着赵鹏兄,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让这个家庭的文化,一脉相承,根深叶茂,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在乡情篇中,收录散文27篇约占29.7%,篇篇都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愁。让人感觉到赵鹏兄笔下故里情深,一草一木皆可动人。穿行在故乡的土地上,那里的河流、大堰、树木、水湾、水井、田地、房舍、学校,处处都透着无与伦比的亲切。在故乡里过年过节,一些老道的仪式、礼节、童趣、快乐和陈年旧事,瞬间就会映上笔者和读着的心头。打干棒、摸神仙、逮蛤蟆、捉小鱼、扣麻雀,无不透着童年的灵动、机敏和乐趣。搓草绳子、打草苫子、刨地瓜刨蒜、放养山羊,无不是赵鹏兄小小的孩童,为了填补家计,力所能及的象征。清明节回到老家,看看屋里的老床、老桌子、老物件,似乎处处都留着先祖的印记。摸一摸门前的老榆树老柳树,就像父母盎然挺立的影子,总想着向前去深情的拥抱。赵鹏兄所叙述的这些故事,大多也是我小时候经历的事。阅读之中,瞬间就能勾起那些陈年往事,把我的思绪带回了故乡。
总起来看,赵鹏兄的《榆柳情深》有四个突出的特色。一是内容广泛、内含丰富,读来犹如随之畅游一般。二是文章短小精悍,叙事完整深刻,阅后能够引起共鸣。三是一事一议、一得一议,读之引起深刻思考。四是文辞简练、语言流畅,能于平淡中见真情。反复读来,颇感赵鹏兄的特点,恰恰是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将来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也将会把赵鹏兄的这些特色或者特点,逐渐融入到我的写作中去。
2022年11月12日参加座谈会后,有感动于赵鹏兄赠书和《榆柳情深》座谈会的盛况,欣然命笔,填词两阙,皆以《榆柳情深》为题,谨以此为对赵鹏兄新书的祝贺。词曰:
(一)行香子·榆柳情深
时在初冬,喜降甘霖。众贤云集若听琴。馨香馥郁,榆柳情深。观书间文,眼前字,纸中心。
寻常故事,乡邻战友,牧羊抓鱼养家禽。清河长在,老宅荒林。念屋间床,门边树,故乡音。
(二)喜长新·榆柳情深
金风飒飒颂琼珍。捧阅情欣。名贤故里有传人。堪称再续文魂。
追忆童年桑梓,榆柳情真。家传敦厚继人伦,赋成大爱长新。
清莲子(秦长清)/写于2022年11月11日晚亥时二刻,修改定稿于11月14日晚子时初刻,再改于11月15日巳时三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