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赞红荷并序
——遂宁市花一瞥
诗/刘彦智
四川遂宁为国家的“观音文化之乡”,而荷花是她的市花,已拥有700多个品种,
占全了七种花色。这里曾为世界荷花博览会的载体并建设了荷花“世博园”。于这方“荷”的天地里,自己最喜欢的是红荷,她盛开时的阵势、气魄最让人心动,秉着观音有无数幻化身的理念,这里赋诗一首,聊为点赞!
是旖旎海洋中的一派红色波澜?
是碧波中跳跃的支支火炬?
是清风中摇曳的片片火焰?
哦,那是生意盎然的红荷风范!
骤然间,
有种温温润润的气氛袭来,
让人倍感禅意横添。
而后竟然化蝶飞去,
久久地于娇艳上面蹁跹,
似欲将这色彩与芬芳享遍尝遍。
终于有感悟升华,
涌出心语连连:
这每一支火炬,
都是观音心丝丝所变;
这每一瓣的鲜亮,
都是观音滴滴心血所染。
这每一朵的华彩,
都是观音一颗慈心所幻。
这每一次花蕊的颤颤,
都是观音心血在翻卷。
概言之,
俱为观音大光明魄力使然!
这——意味着昭示尘民:
定要点滴不弃修炼赤诚,
“一招一式”贯之恒远,
万钧雷霆我自岿然;
这——意味着昭示尘民,
定要挥汗浇灌生活,
日子才会鲜花着锦,
火红灿灿;
这——意味着昭示尘民:
人生九九——八十一难,
扶危济困之水才能运行舟船。
永葆生命之树花烂果繁;
这——意味着昭示尘民:
何时何地都要燃烧希望,
无惧波峰浪巅,
搏击过去,
就是功德圆满的彼岸……
此刻,蓦然回首,
那刚刚燃起的无数朵火焰,
化为观音阵历历迥然!
瞻仰雨花台烈士群雕(1)
我向烈士群雕致敬,
我在烈士群雕周围,
来回将脚步移动,
难抑心潮逐浪,
与其对话的感慨似风起云涌!
仿佛听到他们的铿锵之声!
先辈们的身份、性别、年龄有异,
为何都如此一副坚毅的面容?
“这是最后的时刻,
必须有备而来,
写满超越以往的神勇!
伺机将铁索砸向刽子手,
震慑得他们及群丑,
寻地无缝!
这是最后的时刻,
必须有备而来,
胸中的‘英特英雄耐尔’正在湃动,
就待关键时刻再脱口而出,
化为阵阵闪电雷鸣……
前辈们为何都如此目光深邃炯炯?
“这是最后的时刻,
必须有备而来,
前方已现急切盼望中的黎明,
更要将目光擦亮再擦亮,
放远更放远,
才能透过时空的烟雾重重,
去看清红日东升的第一道丽隆,
去领略大众扬眉吐气的由衷……”
先辈们为何都如此身躯挺拔?
“这是最后的时刻,
必须有备而来,
就为骨子里充盈着华夏人的血性!
在家园濒临危亡之际,
从来就是将脊梁直挺再直挺,
展现出一副副铁骨铮铮……”
先辈们为何都如此周身散发着淡定?
“这是最后的时刻,
必须有备而来,
为国为民燃尽最后一丝激情,
这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光荣……”
啊!至此,
我深深地读懂了您,
容得下五湖四海的博大心胸!
啊!至此,
我也深深地读懂了雨花台,
这里久久以前的那场“天降花雨”(2),
是在诏示未来这里会聚集无数英灵,
将时时敲响非凡人生的洪钟!
那花雨落地为晶莹的五彩石,
是对先烈们瑰丽人生象征的永恒!
注:
(1)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期间,约有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壮烈牺牲,这里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构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北殉难处有烈士雕像群,是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米,长16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充分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2)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雨花着地即变为五彩石子。从此,这天降花雨的地方便更名为雨花台。
作者简介:
刘彦智,性别:女,1949年生,吉林省乾安县人;大本学历;1968届高中毕业生;曾为知青、公务员。于业余创作中曾获得“黄河口杯”、“红旗渠杯”、“首先杯”、“二安杯”、“禹王台杯”、等诗词文有关奖项,还荣获“精英杯”、“经典杯”散文一等奖。《“相遇”屈原》等作品被收入《当代作家文》(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传记体小说《介子推》于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