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豆腐
文/钱海
有肉不吃豆腐,有豆腐不碰素菜。几十年前的孩子如此,几十年后的孩子也如此。孩子是最聪明的“美食家”,“美食家”的味蕾是最挑剔的。在小“美食家”的思想里,豆腐虽然也是素菜,若与其它素菜同时登上餐桌,无法避让地成为他(她)们的抢手货,成为他(她)舌尖上最美的童话。正因为如此,“有肉不吃豆腐”的口头禅才成为久远的广告,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成为千古佳话。
有肉谁还吃豆腐?有豆腐谁还吃青白苦菜?豆腐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自然地成为每个人味蕾上的调和物,成为解馋的唯一,成为肠胃上的和事佬,成为肉食之外最好的奢侈品和滋补品,成为肉食与素食的的过渡品。豆腐能够享有如此特殊的地位源于豆腐舒爽的口感,源于豆腐细皮嫩肉与漂亮女子类似撩拨人心的“容颜”,源于豆腐丰富的营养价值,源于豆腐复杂加工过程带给人的一份神秘。豆腐的烹调花样较多,凉拌、油炸、炒、炖、蒸、煮。豆腐随便与其它菜肴搭配都是绝配。豆腐煮泥鳅,豆腐炒番茄,豆腐煮肥肠,豆腐炒鸡蛋,豆腐炒空心菜。豆浆、豆花、豆腐脑、臭豆腐。豆腐的吃法就更多了。大大小小的餐桌上豆腐都是必不可少的“贵宾”。豆腐好吃,可加工起来工序较多,市场上购买的豆腐要么口味不地道,要么偷工减料“水分”较重,吃不出家乡豆腐的味道。只有故乡的豆腐才是我味蕾上最好的选择。
任何事物都在演变进化之中。达尔文进化论无师自通的启发下,一种色香味更绝,加工更方便,吃起来更方便的豆腐问世。因为制作方便,吃的时候无需劳驾牙齿咀嚼,像长了脚,哧溜一下就滑进胃里,这种新品种的豆腐有了一个标配的名儿——懒豆腐。相对于白豆腐的制作而言,懒豆腐的制作要方便省事许多,只需在剥出的青黄豆中加入适量花椒食盐和清水,把加入花椒食盐和清水的黄豆用石磨或豆浆机磨打成豆浆,再在豆浆内加入适量青椒煮熟即可食用。如此简单的制作方式,大人小孩都会。碧绿的懒豆腐,刚放进锅儿,一股清香即扑鼻而来,一个村的人都能闻到,吃进嘴里,从嘴巴到肠胃获得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享受。懒豆腐,懒人喜欢,勤快的人更喜欢,老人喜欢,刚断奶的娃娃喜欢,每个人都喜欢。因为懒豆腐的制作与肝生的制作,与肝生的口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故乡的父老乡亲习惯把懒豆腐叫做豆生。品尝着懒豆腐,白嫩嫩的白豆腐再也无法勾走我的欲望。
捧着一碗翡翠色的懒豆腐,似捧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碧玉。翠绿色的懒豆腐里荡漾着我对故乡美好的记忆,涟漪之中有我浓浓的乡愁,有我对亲人的思念。雨水季节,老家田埂上的黄豆熟了,这个时候也是吃野生菌的良辰吉日,有山珍和懒豆腐为代表的美味作伴,“高跟鞋”和“高脚杯”也转移不走我的芳心,挪不动我的脚步。懒豆腐带给嘴巴上的是永久的神话。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的魂再次飞回故乡的餐桌,哧溜吸上一嘴,哧溜再一嘴,我的嘴巴总在重复同一个动作。和着一波一波涌上口腔的口水,品尝着虚无的懒豆腐,感觉幸福无比。
作者简介:
钱海,男,汉族,迄今在《少年文艺》《作文通讯》《文学港》《中国地名》《青春期健康》《城乡建设》《西部大开发》《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滇池》《泉州文学》《椰城》《都市》《金沙江文艺》《含笑花》《凉山文学》《帕米尔》《国防时报》《南方教育时报》《云南日报》《天津日报》《青海日报》《石家庄日报》《绍兴日报》《包头晚报》《桂林日报》《临沧日报》《楚雄日报》等报刊刊载文字150余万字,获《绍兴日报》“康乐杯”征文大赛二等奖,“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福建省作协“逢时杯”文学奖,“冯梦龙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等奖项100余个(次)。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