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中小树林
走进开中,左边一排小叶榕树犹如仪态万方的礼仪小姐般列队欢迎你。走上天桥,一片葱茏的绿树闯入眼帘,这就是开中小树林。这个旁人眼中不起眼的树林,在我却是别样的风景。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这是一抹养眼的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是一片可以徜徉其间,放飞心灵的憩园。 前两年我在高三,有机会了解观赏和享受这片树林。
走下天桥,是一条从后校门经启智楼到3号住宿楼再到上操场的弧形水泥路。在这两栋楼之间自然形成一个不很规整的一亩多地的园子,在园子的边上,种上了不少树,有香樟,有榕树,有铁树,有腊梅,有桂花树,还有些不知道名字的观赏树。正对天桥,一尊刻有“天道酬勤”的大石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立在园中显眼位置,时刻警醒着人们。在它的两侧靠前有高大挺拔的香樟像两位魁梧的卫士在守护着这颠扑不破的真理。往左,一排小叶榕树整齐的掩映着启智楼前的一排报架,让夏天看报的人免遭烈日的暴晒。启智楼门前路上一棵粗壮的香樟枝繁叶茂,高达四层楼顶,树前一条水泥小径斜穿园林,经十级阶梯通向去上操场的水泥路。两路交汇处,一颗枝叶横伸,树冠巨大的黄葛树像一位雍容大气的老者,霸气地盘踞在这园林的高处,俨然是园子的主人。不知是站得高吸收了更多的阳光而长得高大成为王者,还是因为长得高大而占据了这个王者高地。启智楼门旁的桂花树,散发的桂花香飘进教室,让人想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趣。园中的空地种上了麦冬,还杂乱地种着罗汉松,铁木,棕榈,石榴,青松等树。园中的布局绝对谈不上精致,很有些随意甚至凌乱,这里虽没有九寨沟合抱大树原始森林的神秘,也没有东北林海的磅礴大气,更没有西南大学香樟林的名气,却有令人亲切的朴素和带点野性的美,一种洗净铅华的质朴与纯真,一种见之忘俗,融入忘我的魅力。
这里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成长。这园子不只是启智楼高三学子拼搏的陪伴和见证,也同着他们一起成长。花草在长高度,树叶在变颜色,树木在添年轮。尽管园子的周围是文化墙,园中的各种生物还是按照最原始的形态在生长,路边被理过平头的树丛也叛逆的长出参差不齐的嫩芽,倔强地表现出个性。生命在静谧中怒放,在这里心灵和自然自由的对话。你可以看石榴吐艳,嗅丹桂飘香,看风吹树叶翻飞如鼓掌。还可以感受风过树阴的凉爽。我见到过鸟儿在林中觅食,人近不去的从容,听过林中鸟儿的欢歌,夏夜的虫唱。鸟儿是林子的卫士,林子是鸟儿的天堂。我还在假期里见过斑鸠雨后在园子的松软空地上,悠闲地踩出一排甲骨文似的脚印,仿佛要书写开中的历史,为它增添些文化的底蕴。整个园子,有种与世无争的洒脱,有种闲散无拘的自在,有种自成 一格的气度。无一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本期开学后,学校出于申办省二级示范校考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把这里改造成杏坛讲学园林。到时候这里将变成一个更为精致的园林,更有文化氛围的园林。修剪树枝,建修廊道,新增亭台,移栽些姹紫嫣红的花草,我觉得这是文化对生态的侵蚀与雕琢。我有些失落,但是 ,无论这里怎么变,我都喜欢这片树林, 因为我爱我的学校。学校要为这里新建的六角亭征集名称对联,我想就叫养心亭好了,拟一联“诗书化儒雅 星月证风清”,这也算是我追求的境界。
补记:后来,我为改造过的园林拟写了一副对联:“读书明理养浩然正气,做事修身成淬炼之才”。现在这副对联被挂在3号学生公寓对面的廊门上。(我希望通过分享这篇文章,能够在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文章写作的技巧、尤其是平凡普通事物的意义挖掘等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借鉴。)徐光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