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光学,笔名徐峰,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历任合肥军分区军械仓库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安徽日报社审计处处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总监。另曾任《中华讯报》记者、《市场瞭望》编委、安徽日报主办的《适用专利技术》主编。曾获:“江淮十杰”,军队青年企业家、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称号、安徽日报社优秀党务工作者。
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故事、诗歌、散文、论文有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作品展播】

◆阿里山好风光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这首阿里山情歌从开始传唱以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情歌。阿里山也因这首情歌而在中国人心中成了一座名山。特别是一代代年轻人,他们可能不知道唐古拉山,可能不知道六盘山,但不可以不知道阿里山,就是因为有了这首阿里山情歌。
属于玉山支脉的阿里山山脉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阿里山海拔2481米,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其本身西临深谷与小塔山对峙,东有祝山、对高岳,隔溪与玉山主峰遥望,北有大塔山巍立,南有万岁山、水山、石山。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边稍远处是台湾最高峰海拔3997米的玉山。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大片的天然森林公园。阿里山有最著名的四大景:云海壮观、擎天神木、日出奇景、艳红樱花。
天朗气清。晴朗的春天是游玩的季节,去参观阿里山森林公园。沿途多山丘,山势起伏,高低不定。因此,大陆考察团观看到变化不定的最自然的阿里山地区景色,觉得阿里山绚丽多彩,美丽绝伦。汽车在图画里七转八拐,进入了阿里山风景区,一直行驶到眠月。
途中,我看到一条铁路。这是当今令世界称奇的阿里山森林铁道。这条铁路是日本占据台湾时为掠夺阿里山森林资源而兴建的,铁道穿山越岭,或过山壁,或跃桥梁,回旋于山间,为世界仅存的三大高山铁道之一。大陆考察团等没乘这火车上山。
阿里山上,莽莽的原始森林吸引着众多山鸟来此栖息。我一路走来,但闻沿途鸟语啁啾,此起彼伏。从烦嚣都市走来,听听鸟语,人会觉得生活有滋有味。和大自然亲近,人是多么爽逸!所以,人类一定要和自然和谐。
阿里山景区里的森林、云海和日出为阿里山常年可见景观。进入阿里山就进入了森林世界。不会欣赏树木的人最好不要到阿里山。阿里山上树木长得高,能遮天蔽日。山道上,到处是落叶,脚踏上去如果不站稳,就会向下陷。爬到半山腰就觉得累了,稍事休息,一停下来就觉得凉,由于山高,山下山上温差较大。我坐在石头上,发现身边到处是树木,其中红桧、扁柏、亚松、铁杉和姬松等五种树被称为“阿里山五木”,尤其是红桧,木质最佳。身边不远处有棵高大的红桧,树高五十多米,树围需十多人才能合抱过来,树身略倾,主干已断,而树梢上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据说,这棵红桧大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被世人称为“周公桧”,如果据此推算,它已是三千岁的高龄了,是亚洲树王。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棵更加神秘、奇异的红桧----“三代木”。“三代木”生在一个根,枯而后荣,不断地从枯枝长出新枝,最终长成祖孙三代。这是大自然赐予阿里山的礼物,是造化的神奇安排。“三代木”第一代已经倒于地,树龄已逾千年,矗立在于第一代上的是第二代,却只剩空壳,而第二代上又长出一棵高一丈多的枝繁茂盛的第三代。这种现象世所罕见。阿里山就是类似这样的奇木异树汇成的绿色海洋。像我这样久居城里的人,到此自会产生清新爽逸,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们上阿里山后,看到阿里山的云海。观赏云海的最佳地点在“神木站”之前。来到这个最佳处,骋目远眺。是日,天朗气清,阿里山云海蔚为壮观。白云在山谷或流动,或涌起,随风飘荡,云层翻腾,波涛诡谲,山谷、林海、山峰在云海里若隐若现。我站点在半山腰的巨石之上,向下望去,眼前仿佛白浪翻滚的海洋。那空山灵谷间飘逸的云浪,或如涛卷汪洋,或如絮铺大地,或如雪堆空谷。倏忽来去,隐现不定,人在其中犹如在海上仙山中。远处没有被云遮的是高高的轮廓。阿里山云海让我叹为观止。
据说,阿里山的日出更漂亮。要想看日出,人就必须在山上过夜。可是考察团今晚必须到山下过夜,可惜我没机会观赏日出了。大家只能听导游说说而已。导游用手一指远处说:那边有座山,是祝山,山顶有座日观楼,是阿里山观看日出的最佳处;人们可以看到太阳从云海中慢慢升起,天空随着阳光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慢慢的,墨绿色的山影缓缓地清晰起来,渐渐地,霞光四射,灿烂夺目;忽然间朝阳自峰顶腾起,像个大红球直升蓝天,云霞隐没,红光四射,照耀着青山翠谷,真可谓气象万千。听了导游诱人的解说,我真想在阿里山上过夜,次日好一饱眼福。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转瞬即逝,已到傍晚时分。不得不下山,下榻于台南星辰国际饭店。
大陆考察团来台湾是早春时节。早春的阿里山,漫山遍野的樱花还没有完全绽放,没能看到樱花怒放的盛况。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之间,是阿里山樱花怒放的时间。其中的极品樱花是吉野樱,原产于日本的,自从被引进阿里山后,就成了阿里山的花魁。要是再过十几天来到阿里山,一定能看见漫山遍野盛开的樱花。那时,阿里山是樱花的海洋,白如雪,红如火,粉如霞,盈盈簇拥,娉婷旖旎,楚楚动人,无不让人陶醉。不过,这早春的季节里,阿里山上还是有许多花儿在竞相开放,阵阵幽香不时从远处飘来,让这群大陆客人,闻闻宝岛的馨香。
阿里山地区是台湾柑桔、甘蔗的产地,柑桔产量居整个台湾第一,甘蔗产量居整个台湾第二位。可那是台湾秋天的景象,想吃到当地最新鲜的柑桔、甘蔗,最好在秋天再来阿里山。

◆台湾之旅 路短情长
从阿里山上下来,大陆考察团又用了三天时间,即3月15到17日,沿高雄---台东---花莲----台北一线进行参观,沿途看到许多景点。
在高雄,考察团重点参观了澄清湖。澄清湖,旧名“大贝湖”,位于高雄县凤凰山镇北,为高雄第一大湖。台湾人认为澄清湖可与杭州西子湖相媲美。湖之四周,山峦起伏,湖岸曲折,湖的面积约为103公顷。沿岸修建的亭台水榭,曲雅幽美,与湖光山色相互衬托,显得格外绮丽。澄清湖园门是座古色古香的坊门,非常壮观。一进大门,就能见到两座红色宫殿建筑,左为淡水馆,右为海水馆。走进大门,走到澄清湖的第一景------“梅陇春晓”。此处山上种有梅花,花开时节,香气袭人,故有此名。左转,踏上第二景------“山水含辉”。这里湖水平静,没有涟漪,而几十根沿湖红柱撑起了长长的花架,架上有花,但开得不盛。而澄清湖里的“曲桥钓月”一景颇有诗意,只是白天,无月可钓。站在曲桥上,远眺周围,山光水态,令人心旷神怡。我想,倘在月夜,斜倚桥栏,天上星光点点,湖中波光微微,各个中意境一定绝佳。“柳岸观荷”之景,岸边垂柳拂地,湖中荷尖未露。倘在春夏之际,柳丝披拂,荷香沁心,绝不亚于杭州“曲院风荷”。
考察团走过“柳城荷海”,看长满奇花异卉的“百花冈”;再登上华丽庄严的“中兴塔”,一览澄清湖的无尽烟波,眺望海峡,千顷碧波、万里云天。考察团从中兴塔走下来,走过参天古木,听百鸟鸣唱,觉得此处天籁、轻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不胜收。考察团走出树林,走入“湖山佳气”,东望湖岸,翠绿深浓;隔湖是一字排开的三座亭子------有如亭、清如亭、淡如亭。亭之名颇古雅,亭之色以红主,亭之形檐牙高啄,三个亭子金碧辉煌。其中,清如亭为圆形亭,像张开的伞;另外两亭为六角亭,对称而立,二亭之顶一为鹿,一为鹤,分别取“禄”之谐音与鹤之长“寿”意,而清如亭自然取“福”字之意了。我没能登亭观览,感到有点遗憾。
看完澄清湖,考察团又去澄清湖东侧湿地公园看看。这是台湾第一个人工湿地公园。从澄清湖出来,考察团一行人还游览了春秋阁、龙虎塔,还考察了许多工厂。
在台东,考察团参观了三仙台、八仙洞、知本温泉等处。三仙台离台东县成功镇5公里,是近岸小岛和珊瑚礁构成的特殊风景,岛上有三座小山,相传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三位仙人曾于岛上休憩,故名“三仙台”。这带主要是由火山岩构成,再加上珊瑚礁环绕,经风化和海蚀作用,便呈现出奇特的景观,再与“三仙”传说相附会,形成了三仙龛、太液池、钓鱼台等人文景观。考察团在岛上转一圈,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人工建筑,也没有旅馆,我们本想于此过夜,听海风与海浪,那情趣一定很不错,但只能露宿,只得作罢。我立身小岛,放眼眺望,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身后是多彩多姿的宝岛台湾。
看罢三仙台,再去八仙洞。八仙洞位于台东县长滨乡,东临浩渺无边的太平洋。据考察,这些洞原本都在海面下,因海岸不断上升,洞穴升到海面上,高高低低地散布于岸崖上,最高的洞是昆仑洞,海拔已达150米。考察团来到翠树掩映的一座山旁,陡峭的海岸上,山下排着许多美丽的洞口,从海边一直排到崖顶。这就是八仙洞,共有十多个洞,大小深浅不一,在青萝翠蔓的衬托下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八仙洞是在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侵蚀由上而下所形成的。最大的洞是云岩洞,气势磅礴,经人工修饰后显得绚丽辉煌,里面设有佛殿、莲花池等。我仔细观察各个洞,发现各洞之间有栈道相接,沿栈道走,可以饱览鬼斧神工的洞中奇景,漫步洞中,感觉到既庄严又清幽。我又沿石阶登上洞顶,眺望太平洋上海天一色的壮丽风光。
在台东的末站是泡泡知本温泉。知本温泉源自于知本溪岸,温泉含硫磺,对皮肤病及各种创伤颇有疗效,当地人掘泉而为浴场,露天洗浴。考察团一行人缓缓意,乘车驶进知本溪谷后,大家听到路边溪水潺潺,看到两旁青山相对,无不觉得此地风景如画。到温泉乡一定要好好泡泡温泉,来一回SPA。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衣,进到SPA温泉馆,进去后,发现已有许多人在浴池中嬉戏。走进池中,立刻感到一阵温馨,同时,弥漫的硫磺味也扑鼻而来。一会儿,适应了微温的泉水,身体和精神都放松下来。在四十度左右的硫磺泉水池中浸泡,其感觉就是不同家里浴缸里的泡澡。数分钟后,我们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考察团下一站是花莲。在花莲,参观了太鲁阁峡、清水断崖,在阿美文化村欣赏了民族歌舞表演。
太鲁阁峡谷是指在台湾莲花县从太鲁至天祥约20公里长的大峡山谷。沿线山岭,怪石嵯峨,山峰插入云霄;峡谷山涧,深不见底,谷中林莽,幽邃苍茫,溪流蜿蜒,飞瀑似帘。谷内胜景有长春祠、九曲洞、天祥等处。
旅行是愉快的,但旅途却又是单调的。坐在车上,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沿途只有汽车那单调的喷气声,使人昏昏欲睡。不知过了多久,在朦朦胧胧中突然听到一片叫声,“呀------太鲁阁到了”。迷迷糊糊中,睁开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车左壁立于仞,车右峡谷无底。两边高山似乎想要亲吻,弄得阳光都射不进来,果真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是郦道元写长江三峡的句子,用在这里也恰如其分。
我是学地质的,对太鲁峡谷的地质成因很感兴趣。听导游介绍这里的地质成因:太鲁峡谷的地质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前,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海洋生物遗骸,受岩层压力胶结和结晶成为石灰岩,再经变质成大理岩;400万年前,由于受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洋板
块相互撞击,台湾地层急剧上升,太鲁峡谷经河水数万年切割,形成如今这独特的峡谷景观。我一边听讲,一边欣赏着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进入峡谷的第一景为“太鲁长春”。我在长春祠下车,举目远观,但见眼前风光旖旎。长春祠,坐落于立雾公路对岸的崖壁下,黄瓦红柱,十分夺目。祠旁响瀑,直飞谷底。这里山崖、寺庙相辉映,溪流、瀑布相应和。著名的清水大断崖就在立雾溪口到大清水溪口之间,清水断崖,险峻雄伟,闻名天下。断崖峭壁高数百米,为中央山脉东侧的大断崖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天然奇观,兴奋不已。立于断崖边,极目远眺,太平洋碧波起伏,浩瀚无涯;临崖俯瞰,脚下骇浪鲸奔,夺人魂魄。再往前就来到著名的燕子口、燕子涧,此处因燕子筑
巢而得名。每当东风吹来时,这里“百燕鸣春”。到此正值春天,可是,见到的燕子并不多,而见到的游人则太多。燕子口之西的尽头是又一个大断崖------锥麓大断崖。一边为高耸入云的峭壁,一边为深不可测的山谷,落差1660米,整个架构气势磅礴,奇异姿态雄伟壮观。抬头即是高天,俯首即是无地。一座锥麓桥凌空飞架,使万丈峡谷越发显得峻奇壮美。
太鲁大峡谷中最壮美的景观是“虎口一线天”,断崖连着残壁,仰首所见唯天一线。峡谷之裂纹毫无规则,犬牙交错,隧洞一个接着一个,如肠回九曲,人称“九曲洞”。走进去一看,觉得非常美丽。我看过江苏宜兴的善卷洞,看过安徽凤阳的韭山洞,也看过浙江金岩的溶洞,但那些洞都没有这里的洞穴奇绝深幽。
最后,登上峡谷高处的太鲁阁,举目四望,脚下断崖,千仞竖壁,绝壁之上,银瀑飞泻,层峦之巅,翠绿覆盖,高山、峡谷、断崖、瀑布、溪流、幽泉,一览无余,整个太鲁大峡谷宛如一幅画卷,真乃山水之嘉趣,天地之奇美。
考察团一路走来,沼途除观看旖旎的风光外,还对台湾工业,特别是对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工业进行了考察,还考察了高雄、台中、楠梓等地加工出口区。
此外,考察团一行人还到田间与台湾农民进行交流,看他们的田间劳作,了解当地农业状况。台湾盛产稻米,产量高,米质好,有一年二熟、三熟的水稻。台湾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与茶。台湾的甘蔗又粗又甜,水分又多。一路上,我看到许多甘蔗园,忍不住去买一根尝尝,感到很甜,确实好吃。可只吃一节就不敢再吃,因为我血糖过高,不宜吃甜食。而台湾的茶叶到处都可买到,只是价格贵了点。
台湾是祖国最美丽的宝岛。全岛有16个县,我此次参观考察了15个县。台湾同胞同大陆人民有许多共同之处,生活上的方式同大陆相差不远,两岸人民是一脉相承的同胞兄弟。可是去一次台湾是多么不容易呀!在中国版图之上的宝岛,中国人自己却不能自由往来,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勤劳勇敢的台湾同胞何时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我坚信这个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归来吧,宝岛台湾,大陆同胞欢迎你!
文学书画顾问:
王龙生、聂福荣、石 祥、峭 岩
车延高、陈广徳、李发模、匡文留
倪进祥、郑钢锋、郑家喜、赵子牧
王鹤义、王春起、史治科、杜建长
童宏琦、韩林子、文 川、萧 宽
曹 谁、文 君、绿 岛、冰 洁
主 编:韩德洛
执行 主编:孙鸿岐、马俊华
编 委:
肖 菡、韩小宁、姚树森、贾林森
任诚刚、倪庆行、李 贺、杨乐才
释圣静、丁浩旋、周敏英、喻世兴
马梦远、刘 双、渠慎涛、李显扬
刊名题字:
倪进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萧 宽(著名书画家、中国企业最佳策划人)
赵子牧(国家一级美术师)
郑家喜(国礼书画家)
指 导:江苏省苏州市诗词协会、甘肃省环县作家协会
出 版:中国文明出版社、华夏文学出版社
电 话:00852-56193886 / 18896537915
标准连续出版刊号:ISSN 2706-802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507MA1MEP3TXN
投稿邮箱:479697088@qq.com / muxue_poetry@163.com
理事单位:
江苏振华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旭翼嘉五金有限公司
苏州市谦雨纺织有限公司
苏州东吾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苏州格艾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