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咏物诗的创作》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五)刊发后,部分省、市、县〈区)诗词学会及众诗友在诗词群、朋友圈广泛转发,留言评论几百多人,现精选部分结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阅读获益。

赵玉华:
拜读郭老师《浅谈咏物诗的创作》堪称一篇优秀的咏物诗的理论教材,仿佛聆听一堂生动的诗学课,通篇论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开门见山指出:什么是咏物诗,怎样写咏物诗;什么是明咏,什么是暗咏,举例恰当精辟,说理透彻、顿时感觉醍醐灌顶、眼界大开。为学咏物诗创作奠定基础,明确指出只咏物无情感,不叫咏物诗,咏物要有寄托由物及人,托物言志。好诗是一种光能感发生命,启迪灵魂,给人一种精神享受。
郭老师用自己创作咏物诗的体会举例论述:抛砖引玉,深入浅出,强调选题要有取舍,古人留下的咏物名篇不宜再写,熟题生作;一要唱对台戏; 如《牵牛花》、二要 另辟蹊径;内容求变,如《蛇》、三要开辟新田园;紧跟新时代、写出新内容,新意象,如《橡皮》《太阳能》、《火柴》、《影集》成为引领新时代风气的先行者。
文中郭老师的《蜘蛛》、《螃蟹》、《菊》等系列咏物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别开生面、神思开合,内涵丰富,咏物寄怀,直接地气,既见风骨又达情怀,富于感染力。难得的好文章赏学受益,点赞收藏了!
肖寒:
郭主编的《浅谈咏物诗的创作》打开了咏物诗的思维空间,为今后的咏物诗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咏物诗的特点是: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进行拓展。
咏物诗的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郭主编的咏物诗,犹如天女散花般的浪漫,潺潺流水般的自然,诗含不离物的特点,暗含此物与人文的关联。无论是明咏或暗咏,还是唱对台戏的《牵牛花》,无论是一块微小的《橡皮》,还是有科技含金量的《太阳能》,都描写的活灵活现,碧真自然。阅后受益匪浅!
总之,我们生活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文化时代,就要以郭主编为榜样,做一个蜜蜂,博采百花而酿蜜,不学蚯蚓,吸进泥土而排出土粒。
奔月:
作者多年的体会,读后受益匪浅!转发朋友圈了!
姚崇实:
深入浅出,受益匪浅!
何树华:
透彻,精确![强][强][强]
张心忻:
郭老师对何为咏物诗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欣赏老师的多首咏物诗,受益多多!
赵宗明:
郭培友先生浅谈咏物诗之创作,从咏物诗之定义,范畴,有物三个维度空间一一对应说理去。明确界定不以此物为主题的不是咏物诗。以物为主题而不抒发感情志趣的也不是咏物诗。咏物诗分为明咏暗咏。咏物诗的修辞手法,选题之取舍几个方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可谓谆谆告诫也。读后印象深刻。很棒,恭贺新辑面世。
孙国静:
七绝•赞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五)(新韵)
万物通灵皆有道, 歌吟入理始称高。
郭师一论空千古, 详细周全字字瑶。
张慧杰:
受益匪浅。咏物者,贵在咏也。
张立中(澳大利亚):
咏物多途,途途是道!
聂朋群:
功夫到处真情冽; 见识深时气势生。
Léo Wendy(温蒂)(加拿大):
拜读学习,欣赏收藏!
军歌:
郭主编对于咏物诗的体会太深刻了,分析透彻,有理有据,细腻分明。所做例诗更是精到神奇,不巡旧路。 咏物诗读过不少,可在理解和概念上自己往往有偏差。注重这个机会,好好学习!
上品な人美しい:
欣赏了郭培友老师的佳作,有启发!尤其创作观点新颖、独特,对写诗立意有帮助。
郭琪:
拜赏总编老师《浅谈咏物诗的创作》体会 诗词曲赋有规行,主编文章论得清。但学君家去研讨,恒持半熟韵馨声。 感恩主编老师倾情送来及时雨。努力用春之雨浇灌四季百花园。致敬老师, 感恩有你!
杨兴强:
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论据有力,实乃佳作!
王柱林:
咏物言志抒心声,独特视觉立新意!
李天星:
咏物诗论,别开生面;
论点鲜明,论据丰满;
例诗精当,佳作呈现;
辨析透辟,受益匪浅。
——为郭培友主编的点赞!
李先虎:不务虚,不唯书,都是从创作实践得来的经验,道我心声,谢谢郭主编。
王维正:
什么是咏物诗,怎样写咏物诗,郭老师在本文中做了生动的描述,精当的阐释。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诗歌理论教材。
庄占军:
作为一名格律诗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拜读了郭老师的《浅谈咏物诗的创作》一文,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咏物诗,写物而不抒发情志的,不是咏物诗。 郭老师关于“选题有取舍”的观点,提的很有意义,我们要避开那些名篇,那些传统题材,以避免千篇一律,难出新意。 而“熟题生作”这一提法,又为写诗者指出一条蹊径,点醒梦中人。 “开辟新田园”之说更是为学诗者指出方向和出路,要以新眼光、新思维,写新事物,讴歌新时代,可以理解为写诗也需要与时俱进。 郭老师为我们初学者的成长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教给我们技巧,使我们能够少走弯路。我代表初学者感谢郭老师用心总结归类,以诗为例说明道理,观点明确,论述透彻。在学诗的路上,有像郭老师这样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指路,我感到非常幸运。 尤其喜欢郭老师的《牵牛花》《橡皮》《蝉》三首诗!
程广权:
拜读郭总编的《浅谈咏物诗的创作》,受益匪浅。虽是浅谈,作墨不多。却入木三分,精准厚重。我一口气连读几遍,仍不忍掩卷。学诗先咏物,咏物诗既要生动逼真,更要抒情传神。诗画本同源,都需要出真彩,寄真情,得诗味,藏哲理。口占一绝为贺:
树木成材剪削工,诗人咏物灵犀通。
一盘豆腐经厨手,色异香殊味不同。
宋彩功:
学习《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五【浅谈咏物诗的创作】》
咏物诗,是诗词爱好者经常遇到的一种创作题材。怎样认识,并能写好这一类题材,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问题。近日,我学习了郭培友老师的有关文章,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什么是咏物诗?培友老师的释义很到位。他说:“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在所描摹事物中,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生活情趣。”
说的精准到位,贴切明白。人生在世,接触的事物千千万,把这些令你感动的物亊写出来,并继而抒发出自己的心得与情感,这正是咏物诗的真谛。只有物而无咏,或有咏而不知所云,都不是咏物诗。培友老师还在文中简述了“明咏”与“暗咏”的区别。就像齐白石先生论画一样“不似是欺世,太似是媚俗,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们先来看一首培友老师的咏物诗:
《跷跷板(新韵)》
郭培友
心智身灵奇手段,公平公正坐中间。
一方给我多三两,定把他方挑上天。
跷跷板,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这首小诗利用拟人化的方式,将跷跷板的德行写活了。你看,“一方给我多三两,定把他方挑上天。”跷跷板能公平公正吗?不能。 我们做人做事可是一定要公正公平,执中处理啊!
培友老师小心地提醒我们,有的题材不可再写,有的题材不宜再写。这不是限制我们,而是提醒我们已有名家题壁在前,“眼前有景道不得”。
那么,我们可以写哪些题材,或是怎样去写这些咏物诗呢?培友老师提出“唱对台戏,”以“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可以“另辟蹊径”,“开辟新田园”。他举了自己的作品为例:
《橡皮》
郭培友
虽无甲骨貌非奇,执着坚柔志不移。
为把错违全改掉,惜何脱去几层皮。
这首小诗使用“起承转合”的基本原则,将我们经常使用的文具——橡皮,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高尚品格,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蝉》
郭培友
梦醒黎明静悄悄,早有鸣蝉树枝吵。
即便位高视野宽,莫先嘶声喊知了。
写蝉的诗不少。培友老师的这首《蝉》,独辟蹊径,警告位高权重的人,“即便位高视野宽,莫先嘶声喊知了。”
培友老师的系列诗词创作谈,每一篇都很有内容,能让我们每个人学到不少诗词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大家可以尽情阅读、欣赏与学习。我自己也借学习机会,学写一首:
《落叶》(通韵)
宋彩功
昨日青青枝上舞,今朝簌簌土中填。
应知荣败亏盈事,只在须臾苟且间。
李忠林:
读了二遍,浅淡体会如下:诗歌创作十五谈,咏物如何古今观。
舒情言志乃常律,杂以其他则非然。
先前妙论不可再,另辟新奇情趣含。
粗学乍读吃不透,点赞收藏细钻研。
一江春水:
名言妙语韬,咏物志情描。 引导诗新路,身传试教高。
兰若子墨:
咏物诗分析言留,层次递进上层楼。
骚吟见境生情志,墨笔乘风浪里游。
潇洒怪叟:
赞郭培友总编
咏物新篇映诗坛, 国粹弘扬您为先。
托物言志深探讨, 情钟诗赋续新篇。
侯宝龙:
读郭老师《浅谈咏物诗的创作》体会有四。一是要明确所咏物的基本属性。二是要明确所咏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三是要明确必须在突破所咏物的基本属性上去外延扩张。四是要明确在所咏物的内涵挖掘上下功夫。
风平浪静:
观点明确,阐述论据充分,有极强的说服力。在阐述过程用绘画打比方,说明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咏物言志诗,恰到好处,让读者一读便通。并且分类告诉读者如何写好咏物言志诗。作者不但精通理论,更注重实践,晒出自己的佳作,让读者受益匪浅。 收藏细读。
吴仁鹏:
不是粗浅的看法,而是精深的阐释。感谢优秀老师的导学。
刁跸村夫:
读了两遍,受益匪浅。转发几个群供爱好者欣赏学习。
遮阳伞:
文章抓住精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一一道来,引起读者深思进而引起重视,有助于日后创作,很好!
周常谦:
拜读郭老师佳作:
笔下清凉润露台,文坛光景又新开。
莲花妙语欣出口,细雨春风诱俊才。
赵一哲:
郭老师对咏物诗的特点及写咏物诗的注意事项,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作了详细的论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令人茅塞顿开。指出咏物诗要抒发个人的情志,可谓一语中的。
宋皎永不言败:
浅浅吟来意境妙!创新咏物开先河!
项茂松:
诗词理论,岱下称最。为郭老师点赞!
泰山:
拜读郭主编对咏物诗的创作体会,感觉眼前一亮,文章观点明确,分析细腻,尚属佳作。郭老师堪称诗词界的大师,为您深厚的文笔功底和创作经验点赞!收藏并认真学习,转发分享。
泰山石文化馆李尚安:
郭老师创作并解读的自己诗作中,饱浸托物言志,可谓栩栩如生,清秀新颖。
樊国立:
郭老师的咏物诗体会谈的深入浅出,论证充分的说明什么是咏物诗,怎么写咏物诗,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谈的非常透彻精辟,是初学者及爱诗人作诗咏赋的经典著作,我认真的读了两遍,收益匪浅!为郭老师点赞!
王必宣:
拜读学习了郭老师关于对咏物诗的体会与写作。文章论述简朴意赅,特别是运用自己的咏物诗作来论证什么是咏物诗与写作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对于诗词爱好者的欣赏与写作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悟静子:
诗词创作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拜读郭先生的大作,大开眼界,大彻其悟,先辈曾说:景中有情,情中有诗,景即物,物则景,若以景(物)情、意合理配置,好诗就自然形成了。谢谢🙏老师的好文,收藏了。
青莲:
郭老师这篇浅谈咏物诗的文章写得很精彩,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透彻明了,能够展现自己的一些作品,剖析自己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点非常令人敬佩。郭老师对于古今诗词有非常深刻全民的了解,自身写作功底深厚勤于耕耘,无愧于去当一名优秀的诗词评论家。
林间闲叟:
拜读了郭老师的佳文受益匪浅。我的体会:1、物,只是水,而志就是茶,只有找到二者的契和点并将其相溶,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才是一杯好的饮品。正所谓"诗言志”。2、我很赞同郭老师"对台戏”的说法。古人的著名咏物诗是很难超越的,让人再去品新做的吃了千年的馍,总觉得越来味越淡。毛主席的词《咏梅》为何倍受推崇?就是因为反期道而用之。 ~浅思谬论,不当请郭老师及其它文友老师批评。向郭老师及文友们学习!
邱若悟:
郭老师见解独到,一首诗里我经常写的面面俱到,看了您的佳作,甚是收益匪浅!
虞老师:
读了郭老师咏物论文,受益匪浅,咏物抒情,咏物言他。老师高论!
羽音:
拜读老师佳作,受益匪浅,使我对咏物诗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谢谢老师!
君子赏兰:
拜读学习郭总编老师的佳作:“(一)不以物为主的不是咏物诗。(二)以物为主而不抒发情志的不是咏物诗。”老师的作品,开篇即赞,重点阐述,示范好作,句炼意明,令读者叹服的同时受益匪浅,是一篇引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文章。
张弘(吉林):
鹧鸪天 择路而行
一读郭陪友《浅谈咏物诗的创作》有感
大路条条竖彩旗,云游四季畅心怡。
花开自有芬芳艳,雪舞闲游淡雅奇。
心知趣,脚轻移,长长旅路看时机,
佳诗美韵淋漓笔,俏写人间炫美词。
义:
托物言志语清新, 不落俗套拓荒人。 读后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