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叔胸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及勋章的留影。
京城的六叔
图文/杨晓兰
一
六叔是表叔,住在皇城根。人称到了北京不言官,京城的官可多哩。我家与六叔交往六十多年,只知道六叔年轻时就是军官。至于担任的什么官,官到几品,六叔很少提及,我们从不过问。
偶而我也萌生过好奇,想问问六叔,担任什么职务?享受了哪些待遇?但这种想法一冒出,总觉得太俗气。纠结过后,心里释然,看重和珍惜的是难能可贵的亲情。
渐渐终于知道六叔参加过抗美援朝炮兵部队,立过功。后在国防大学(直属中央军委)任教,说起六叔与我家的渊源,还得从一段传奇姻缘说起。
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与舅奶奶刘长华同租住宝塔巷晏家大屋,相互为邻。外婆去世早,我们姐弟四人先后出生,都是舅奶奶搭手相帮。舅奶奶是母亲最亲最信赖的人。
舅奶奶有个养女,远嫁湖北,虽有往来,但舅奶奶与我母亲更亲近。
五十年代末,舅奶奶家从长沙来了位具有军人气质的年轻人。只见他高高的个子,腰杆笔直,长方形的脸上,鼻梁高挺,一双深邃的眼光透满和善,威武又帅气。他就是六叔。
舅奶奶是长沙县人,曾是六叔的婶婶。后丈夫病逝,舅奶奶改嫁我的舅爷爷。因舅奶奶与六叔母亲情同姐妹,故六叔称舅奶奶为“长华姨妈”,称我的父亲为“庭灿哥”,称母亲为“汉英姐”,亲切而又彬彬有礼。后来才知道,六叔从部队休假来岳阳,一是看望“长华姨妈”,二是带着相亲的“私密”。
舅奶奶一直关心这位侄子的婚姻大事,得知身在北京的侄子想在湖南找女朋友,就留心帮忙牵线。
舅奶奶原想把称她为“同年妈妈”的干女儿介绍给六叔,待六叔到岳阳来时,干女儿与母亲外出他乡,当时没有通讯工具,无法联系上。
六叔假期已近,舅奶奶急得如热锅的蚂蚁。好在舅奶奶人缘广,知道在南津港附近戴姓人家有位好姑娘,当机立断上门打听。
真是去得巧,戴家姑娘是位小学音乐老师,活泼开朗,知书达理,待字闺中。舅奶奶喜出望外,心想侄子虽为军人,但喜欢读书写字,爱好吹拉弹唱,这两人蛮般配。忙讲明来意并介绍侄子的情况,女方家长同意见面。
第二天,舅奶奶拉着六叔走在通往南津港的路上,正碰上回家的戴老师,连忙叫住。戴老师一脸飞红赶紧礼貌打招呼。此时的戴老师白里透红的脸,圆圆的大眼晴,两条乌黑的长辫子更衬托出大方美丽。洞庭湖畔的姑娘打动了六叔,英俊儒雅的六叔吸引了戴老师,两位年轻人一见倾心。
舅奶奶这位“超级红娘”,成就了一对珠联璧合的千里好姻缘。
1958年六叔和婶婶的结婚照。
三
1958年11月,六叔请假回老家长沙完婚。他专程来岳阳接亲,新娘就是戴老师。两人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从青丝走到白发。
六叔到岳阳还有一项重要安排,要把舅奶奶接到长沙,让这位昔日的婶娘、今日的大媒人,亲眼见证两人的结婚大喜。六叔处事心细如丝,让舅奶奶脸上倍儿有光。
舅奶奶欣然同意,并亲自“点将”要带上六岁的我。六叔摸着我的头爽快答道:“可以,可以。”
我有点像做梦的感觉。我最喜欢看新娘子了,这次不仅可以看新娘子,还可以陪着新娘子坐火车去长沙。还可吃喜糖,喝喜酒,穿新衣。这样的美事都落到我头上,我高兴得蹦蹦跳。
舅奶奶从小带过我,知道我听她的话,向我提出要求,去长沙要听话,要你跳舞就跳舞,要你唱歌就唱歌,不要扭扭捏捏。
那时的舅奶奶是“戏迷”,看戏就带上我,看完戏还教我哼几句。舅奶奶家来了客人,总是喊我表演“节目”,就是逗乐子。
六叔在结婚照背面写给我父亲母亲的钢笔留言
四
六叔和婶婶在长沙结婚的情景我依稀记得。婚礼很简朴,只有家中的亲人参加,但很热闹。
火车到长沙已是晚上,六叔的弟弟七叔来接车。当时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六叔为舅奶奶叫了一辆黄包车,舅奶奶不到五十岁,执意要走路不坐车。经不住再三劝阻,只好抱着我坐上去,其他人都随车步行。第一次坐上黄包车,我左顾右盼看着长沙大街小巷的夜景,好新奇好兴奋好享受,舅奶奶的面子真大。
六叔的家在长沙千佛林巷内,进门后是两层结构的楼房,一楼有天井、住房和厨房,大嫂、二嫂正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忙碌。六叔领着我们上二楼,木楼梯,木走廊。进门的堂屋,摆了桌子和椅子,是休闲会客的地方。四周有独立的住房,我感觉走进了大户人家。
第二天,家中来了很多人,都是六叔的兄嫂弟妹们,舅奶奶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小名,大毛砣、二毛砣、三毛砣……
在二楼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糖果和茶水,六叔的父母亲和舅奶奶坐在中间,哥嫂和弟弟妹妹两边围坐,结婚仪式由六叔的大哥主持。六叔和婶婶满脸甜蜜站起身来,分别向父母、舅奶奶及亲人鞠躬致谢,亲人们回复着美好的祝福。
当六叔和婶婶走到一位嫂子面前鞠躬时,这位嫂子不好意思,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捂着嘴巴开心地笑。六叔的母亲说:“咯有什么不敢当,是应该的,你讲几句话罗。”嫂子说:“我只晓得好高兴,讲不出来。”有几个弟妹逗乐硬要她发言,欢笑声铺满了整个厅堂。
舅奶奶不忘记叫我表演节目,人太多,我有点怯场。边唱边跳,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但大人们都热情鼓掌,我才大方起来,很好笑。
在长沙,六叔、七叔专程陪着舅奶奶和我到影剧院看电影,逛商场,吃小吃,享受着特殊的贵宾式待遇。六叔特意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一双红色的皮鞋,并当场帮我穿上。当扎着蝴蝶结的我,抱着洋娃娃,蹬着新皮鞋走在热闹的大街上时,像童话里快乐的小公主。
长沙之行,就像电影镜头有温度的回放,见证着六叔与婶婶幸福的一生。
1973年六叔陪舅奶奶和他的表嫂在北京颐和园留影。
五
六叔和婶婶在北京安了家,婶婶也调到北京教书。共养育二儿一女,都有幸福的小家和孩子。六叔也与长沙、岳阳家乡人有了经常的联系和走动。
1983年舅奶奶、父亲、母亲带着侄女卓儿在北京六叔家的合影。
六叔重感情,与我的父母一直有书信往来。六叔的钢笔和毛笔字都写得很漂亮,雄健洒脱,自成格调。那时是邮递员送信,每收到落款有“北京”二字的封件,就知道是六叔写来的。信中除了逢年过节的问候,叙叙家常,有时还寄来家庭生活照片。见字如见人,让父母从此多了位远在北京的亲戚。
舅奶奶、舅爷爷在世时,六叔和婶婶来岳阳,总会在舅奶奶家住一晚,陪老人家聊聊天,再住其岳父岳母家,礼性周到。 2000年,六叔和婶婶来岳阳后到我家做客。合影时我和姐姐自动把中间位置留出来,但六叔却退到后排,让出了前面的位置,并风趣地打着手势说:“女士优先站前排,男士站后排。”把婶婶、姐姐和我逗得哈哈大笑。让我们做晚辈的,在幽默开朗的六叔面前无拘无束。
2000年六叔与婶婶来我家作客,与姐姐、我、儿子的合影。
2019年,六叔和婶婶再次来到岳阳。两位老人已略感力不从心。我父亲早去世,母亲也患痴呆卧床不起,六叔要来看老母亲。当时我在长沙没能见上匆匆而来的六叔和婶婶。在岳阳照顾母亲的姐姐考虑到六叔、婶婶年龄大了,劝阻不要来。但六叔动情地说:“我们年纪大了,恐怕再难回岳阳,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来看老姐姐。”
87岁的六叔来看90岁的母亲,可惜当年的“汉英姐”已不认识人了。母亲两眼定定地看着六叔,仿佛要回想着什么,又无法表达。六叔和婶婶久久坐在母亲床边不忍离去,满眼都是无奈和痛心。六叔远离家乡,身居高位,还能将母亲放在心里,让我们做子女的感激万分。
2006年六叔和婶婶与我母亲(中)在北京的合影。
六
听舅奶奶说过,六叔出身书香大家庭,从小聪颖好学,会唱歌会乐器很有文艺范。在学生时代满腔热血投笔从戎,入朝参战,捍卫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尔后长期从事国防教育工作,低调淡泊,从不张扬。还有很多传奇故事我们不知晓。
六叔九十岁生日照
但我知道,六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国建国功臣中的一份子,是美丽长沙千佛林巷走出的骄子,是鱼米之乡岳阳古城的好女婿,是以自身的榜样潜移默化教育引导我们的好长辈。
姐姐姐夫在叔叔婶婶家给九十岁的六叔祝贺生日。
今年8月21日,是六叔九十寿诞。定居北京的姐姐、姐夫,代表家乡亲人前往祝寿。没有大操大办,就是子女、亲属及部队派来慰问的代表参加家宴,这是六叔一贯的风格。
六叔即兴赋诗,抒发情怀。
贺寿答谢词
老翁九秩聚亲朋,
暖意浓情甜于心。
挥戈淬炼毕生幸,
家和气正谢党恩。
后浪推引超前辈,
美德传承万事兴。
太阳余晖不虚度,
大潮逐浪隐吾身。
万语千言一句话,
爱党爱国爱人民。
九十高龄的六叔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写完答谢词,拿着稿件高兴又郑重其事地对姐姐说:“这是我的有感而发,最后一句爰党爱国爱人民,是我最喜欢最满意的一句。”
而我从六叔“挥戈淬练毕生幸”的答谢词中,读到了军人的职责、军人的情怀。六叔满腹才华,居功不傲,和蔼可亲,是值得崇敬和爱戴的人。
秋天是北京最美季节,六叔和婶婶晚年生活也如秋阳下的红叶,灿若朝霞。借枫叶寄语,如时机成熟,我会去北京看望六叔和婶婶,带着家乡的问候,带着长沙千佛林巷的回忆。
作者简介:
杨晓兰 1968年上山下乡至岳阳县三合公社清水大队当知青,1969年招工到汨罗纺织厂当纺织女工,1979年底,调岳阳市政法系统工作,在本系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