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字文》浅释
作者:席建军
自 序
《千字文》乃我国南北朝时期,梁代文学侍从周兴嗣所编撰之启蒙读物。据说梁武帝命人从书圣王羲之书法中选出千字,周兴嗣一夜之间将其编缀成文,惊现一篇四字体韵文,包罗天文历法、地理物产、历史典籍、礼仪修养。流传千载,影响八方。
此文彰显华夏文字之博大精深,更激发无数后生苦练汉语。余于偶然间萌生斗胆注释《千字文》之念,缘于在初读之时,“拦路虎”(生僻字)竟成群结队,不解之处更多乎其多,这令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甚感汗颜。遂逐字逐句查阅典籍,难懂之处多方请教,所获心得随笔记之,竟亦聚沙成塔。其间得到翟彦申、高安、陈敏昭、赵进卿、赵峰等领导挚友们鼎力支持。但心中仍惴惴不安,深恐一己谬误偏见误传、误导各位学者。若遇需纠偏之处,贵请诸位不吝赐教,定为之多加完善。
本《释评》依据蓝本《四体千字文》。其正文采用繁体汉字,与君同领略汉字之会意绝美,共感悟文义浩瀚深邃。美哉,伟哉。

千字文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馀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爲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阙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一、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注释】天:指天空。地:指大地。玄:指天空的深青色。黄:指大地的土黄色。玄黄:代指天地。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天体的无限空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就是宇宙。在古代,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亦指远古时代。
【释义】开天辟地之初,天空是深青色的,大地是土黄色的,世间的万物都还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
【评点】由于《千字文》在其后世广为流传,人们对文中每一字的位置次序非常熟悉,所以便对数目多种类繁的事物及物品,常用文中汉字的位置次序来编排其次序。例如:“天字第一号” 的 “天”字,就是“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故而“天字第一号”就是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寓指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由此,可观出《千字文》在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程度。
这是古人对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初始之时的朴素认识。
二、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注释】日:指太阳。月:指月亮。盈:指月圆满。昃(ze):指日西斜。辰:日月交会称为辰,即日月的交会点。是夏历每年中十二个月的月朔之时,太阳所处的位置。宿(xiu):星的位次。列:排列。张:星名,是二十八宿之一,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列张:指众星宿在天空中罗布排列的位置。
【释义】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有秩序的排列,并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有规律地运行着。【评点】这是古人通过对各种天文现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对天体运行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已掌握丰富的天文知识。
三、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注释】寒:指冬季。暑:指夏季。收:收获庄稼。藏:妥善地保管粮食、果蔬等劳动果实。
【释义】一年之内,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应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
【评点】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这里强调人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生产和生活。
四、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注释】闰:一回归年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阳历(也称公历或西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的时间约四年积累成一天,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就是阳历的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是29天,全年是366天。阴历(也叫夏历或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朔、望)来制定历法。农历一个月的时间是29天或30天,一年的时间是354天或355天。所余的时间约3年积累成一个月,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农历的闰年有十三个月,天数为383天或384天。这样的方法在历法上叫做“闰”。
律吕:我国古代的音乐制度。相传为黄帝时的乐(yuè)官创制,共分十二
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单数为律,即六律;双数为吕,即六吕。后把音乐统称为律吕。调阳,有两种解释:(1)调(tiáo):调和、配合。阳:阴阳。也指阴历和阳历。调阳之意即用乐律上的十二律来配合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求使其符合阴阳和谐之理,使阴历与阳历的季节相符合。(2)调(diào):指乐曲以什么音做“do”,就叫什么调。调阳:指音乐的曲调要求健康明快、温和敦厚,能起到催人奋进的作用,不能有靡靡之音。
【释义】为了使历法不脱离日月运行的自然规律,古人在制定历法时采用了“闰”的办法。在音乐创制方面,建议乐曲要健康明快,起到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评点】这两句记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历法创制方面的聪明才智与科学成就,以及对于音乐创作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五、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注释】云:由水滴、冰晶在天空中聚集成的物体。腾:升(至空中)。致:导致、引起。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云里的小水滴体积增大到不能悬浮在空气中时,就降下成为雨。露:指空气中的水气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一般在0度以上)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结:发生某种关系(这里指凝聚)。为:变成。霜:是空气中的水气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一般在0度以下),而凝结其上的白色结晶。
【释义】导致天空下雨这种天气现象的原因,是云里的小水珠在空中上升遇冷的结果。露和霜,则是空气中的水气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在一定的气温下形成的气候现象。
【评点】本句所阐释的云、雨、露、霜这些天气现象,及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皆非常科学。
以上是古人对于宇宙的起源、天体的运行规律、历法制定的原则,及一些天气、气候现象的深刻认识。
六、金生丽水 玉出昆岗
【注释】金:指黄金。生:出产于(某地)。丽水:古水名,在古益州,今云南省境内,即今金沙江。传说丽水盛产黄金,那里的黄金多得就如同把谷糠倒进水里一样漂浮在江面上。但按科学常识,黄金的比重很大,是不可能像谷糠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玉:质地细而有光泽的矿物,可以用来制造饰品或作雕刻材料。出:出产于(某地)。昆岗:即昆仑山,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
【释义】云南的金沙江一带盛产黄金,新疆的昆仑山地区盛产美玉。
【评点】金和玉皆是财富的代名词,本句介绍我国的物产丰富。
七、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注释】剑:古代兵器,以青铜或铁制成。一端尖,长条形,两边有刃,安有短柄,可以佩带在身。号:名字。巨阙:古代的宝剑名,是春秋时吴王阖闾(hélǘ)的名剑之一。他拥有干将、莫邪(yē)、巨阙、辟闾等名剑。
珠:珍珠。某些软体动物(如蚌)的贝壳内产生的圆形颗粒,乳白色或略带彩色,有光泽,是其体内发生病理变化或外界沙粒与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多用做装饰品。夜光:夜里能发光芒的珍珠。据说是鲸死亡后的眼珠所变成而。相传:隋侯祝元畅前往齐国,路见一蛇受伤而救之。其后,此蛇衔明珠以报,其光夜可照堂,此珠称为隋侯珠,亦称夜明珠。
【释义】最著名最锋利的宝剑,名为巨阙剑,最名贵的珍珠称之夜明珠。
【评点】两千多年之前,我国就能锻造锋利无比的巨阙剑,亦有珍贵无比的夜明珠,证明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先进,物产之丰富。
八、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注释】果:指水果类。珍:指珍贵的,珍品。李:即李子。果木名,蔷薇科,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边缘有锯齿,花白色。果实圆形,果皮紫红、青绿或黄绿。果肉暗黄或绿色,近核(hú)部紫红色。果味甜,可生食或制蜜饯。柰(nài):果木名,苹果的一种,俗称花红,亦名沙果。果实球形,象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味甘美。菜:蔬菜,指能做副食品的植物。重(zhòng):注重,重在。芥(jiè):芥菜。芥菜的种子有辣味,磨成粉末称为芥末,用做调味品。姜:即生姜,味辣,是常用的调味品。
【释义】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则注重芥菜与生姜。
【评点】这是对水果类和蔬菜类营养及价值的评价。
九、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注释】鳞:泛指水中的鱼类。羽:泛指空中飞翔的鸟类。
【释义】海里的水是咸水,河里的水为淡水;各种鱼类都在水里游,所有的鸟类会在天空中飞翔。
【评点】这是古人对河水与海水的区别所作的界定,以及对鱼类与鸟类生活习性与生存空间作出的界定。
以上是介绍我国地域广大,东起大海,西至昆仑,物产丰富,奇珍异宝众多。
十、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注释】龙师:传说太皋氏时以龙名百官,因此称龙师。火帝:即火祖祝融。祝融是传说中的古帝,为帝喾(kù)时的火官,以火施化,后人尊称他为火神。鸟官:古代少皋时以鸟名官,故称为鸟官。人皇: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史记 • 补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zhǎng)(生长在)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释义】上古时代的太皋氏、祝融氏、少皋氏和人皇,皆是极具贤德的圣贤。
【评点】这是对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圣贤人物之赞颂与敬仰。 (待续)
作者简介:席建军,男,河南省洛阳市洛宁人。1969年入伍,1974年复员。1976年起,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奉献终身,现已退休。平日欢喜读史阅经,兴起偶写小文。
朗诵:杨庸,男,1976年生,江苏省常州溧阳人,喜爱文学,朗诵,热心慈善公益,江苏汖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惠众便民大篷车】发起人,长寿乡联盟企业委员会副会长,美音溧阳阅读会 秘书长。
十年专注于秋葵的种植与开发,被称为中国秋葵第一哥。秋葵农业结合文旅康养,通过丰富的体验,带给大家健康美丽平安 。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