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相祟尚
——清朝第一位科举榜眼熊伯龙赠诗汉川知县冀应熊
文‖吴雷
熊伯龙(1616年-1669年)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清代顺治五年由拔贡中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著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等书。
冀应熊、字渭公,河南辉县人。顺治六年任汉川知县,顺治末年任成都知府。
清朝初年,汉川西北松湖、横湖等水泊延绵百里,湖中遍布芦苇,多生盗贼,闹得民不聊生。冀应熊担任县令之后,善用策略,屡用计谋,将盗贼一一擒获,迅速消灭了匪患,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当地助学兴教,聘请名士传道、解惑、授业,使得汉川当地文风颇盛,乡党纷纷感念冀县令的恩德。时值邻县的熊伯龙得中榜眼,听闻冀县令的事迹后深受感动,特作了一首诗赋相赠于他。
《赠汉川邑侯冀公应熊》
烟水连群盗,安危仗一城。
增陴躬负土,屡战不征兵。
野静眠昏犬,狱空走昼鼪。
异时循吏传,特起甑山名。
正所谓英雄识英雄、名士祟英才,两位智者的相互崇拜 ,造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冀县令当任期间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也为当地百姓争相传颂,其宏才大略名垂青史!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