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雨
宝玲/山西

深秋渐渐变寒冷,晨曦总弥漫着雾,夜雨随风敲打窗外的框子响了一夜。汾河岸边的小城,夹在两山间,老人们传说这两面山称南北两梁。
住在小城里,楼房家里阳面阴面都能看到不远处蜿蜒的山脊,下了两天两夜的雨,透过布满细水珠窗户向外瞧,弥漫的雾遮住了山,街道上,花园里槐树光秃秃的,褐色枝丫朝天比划着冬天的降临,树丛中树杈上挑了个大喜鹊窝,满地金色的叶片铺满地上,像秋的一幅画。
街道两旁人行道上,唯有柳树顶着金黄色的围巾,在凉风中摇摆,树下飘落的黄叶子落到水洼里真好看,落到没水的湿地上,被走路的人踩成泥条,先落的树叶枯萎成灰褐色,刚落的柳叶稍尖金黄,叶梗处还呈现出绿色的秋色,路边停靠的车辆上覆盖了许多被雨打湿的落叶,贴在车玻璃上,像画在车身上的图,满街道上都是铺洒的黄叶子。
汾河河槽中的水涨了,上午没风,水面像片镜子,映着乌云灰色的天空,倒影着两岸青山和楼房,野鸭子在芦花摇摆的芦苇丛中叽叽咕咕的窜出,成群结队的在激流里寻览,猛地翘起尾巴把头扎进水里,又腾地窜出昂起脖子一颤一颤吞咽着鱼儿,走在汾河岸边的林荫路上,偶尔有两只野鹤展翅飞翔过水面上,有人说是鱼鹳,有人说是鸭鹤。
晌午的天空露出阳光,照得人身上好暖和,汾河岸边曲径上的山楂树上还吊着零星的红山楂果,抱着树杆摇了几下,掉下两个山楂果,从地上黄树叶子下的草丛拣起来,两只手擦擦果上的雨水汁,塞进嘴啃了一块,甜酸的味道真好吃。忽然间想起童年每逢秋雨到邻居家园子里拣枣儿的时光,那时能在初冬天的枣园子里,昂起头找到枣树梢头落了枣叶留下的干枣像找到宝贝,低树枝上扔砖头瞄准砸那个枣儿,有时在寒风中出一身汗也砸不下来,有高处树枝上的,就爬上雨后湿漉漉的枣村上用劲摇,用脚蹬树枝,摇下一个枣儿真费劲,想起来真有意思。
汾河隔条马路是滨河市场,雨后的市场门口人们戴口罩排队进门,人人用手机扫场所码,袖子上戴袖章的人还检查核酸几天检测结果。
市场上人真多,下了两天雨都出来买菜,有人发超市传单,传单上面猪肉二十一块钱一斤,排骨二十五块钱一斤,鸡蛋每斤7块钱,土鸡蛋十一块钱,土豆每斤一块五毛钱,白菜六毛钱,羊肉摊上,纸牌子上写的羊肉50块钱一斤,牛肉36块钱一斤,旁边两个女人聊天,别去超市,昨天早上听说巴沙鱼9块9一斤,就去了超市,想买巴沙鱼,去了冷柜里一看,摆几个空纸箱子,里面纯粹没放鱼,一问卖东西的,说是卖完了。
是呀,这四十多年的东西猪肉从一斤一块五,涨到今天每斤二十一块钱,一个胖胖的女人说:"我算有福气,工资去年涨一千,今年又涨一千,每月能开四千多块钱,后半年就退休了。我爸爸说,“‘上了四十多年班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另一个高个子女人道:"上班的涨了钱了,没有工作的人遇见这连年的疫情,生活真难熬,我想让媳妇儿生二胎,一胎也难养活。每天开门就得花钱,村里没有学校,幼儿园就得进城念书,儿子媳妇儿打工,老俩口和孩子五个人生活,租房子,水电费,暖气费,唉!小俩口经常吵架。
是呀,城市化让农民进城,进城怎么活没人管。人心像深秋的雨,有些寒凉。
街道上穿梭着小汽车,楼房粉刷的光鲜亮丽,卖烤火腿肠的和"密雪冰城“的店里真红火,
街角的楼下暖阳处坐着一帮老年人,有的谈论着时政,有的争论着国际战争,其实都是等着回家吃晌午饭。
深秋的雨后,天刚开,阳光温暖中带着浓浓的湿寒气,
老百姓就是盼着风调雨,国泰民安,天天有口热饭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