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成为习惯
文/黄平
苏晓芸退休了,肩上的担子轻了下来,猛然间好像想到该清闲一下了。
区长、县长什么都干过,为官一生,她退休了与人闲聊的感慨是当干部,特别是当一名好领导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实是很艰辛的、有时很为难的,为了红线不踏,雷区不踩做个廉政干部时常还要费不少周折。
对于那些因工作迁升、子女就业或其他方方面面的已达到一定重量级的糖衣炮弹,苏晓芸的拒腐导弹不错,可进行精准拦截并能让人接受,不会出现太多的尴尬。
可人非草木,皆食人间烟火,作为女人对于那些邻里之间的大婶大嫂完全因为对她亲和友善、不摆架子的喜爱与信任,平日里送些土特产、时令蔬菜或回老家带回的土鸡土鸭之类的,你能因为廉政而不尽情义地频发拦截导弹?
苏晓芸当然会把握日常生活中邻里交往的尺度,避免不应有的尴尬与窘迫。当个区长、县长就了不得了,就可以自以为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不与人交往,不做女人了?
无非是些土特产之类的,虽说自己并不需要,可人家是一片好心呀!能无情相拒么?可又怎么能白要人家的呢?再说大院里的大婶大嫂们又都有人在机关里工作,也得考虑避嫌!
即便是土特产之类的,值不了什么,可白得人家的,也是万万不行的。
左右为难,收之有嫌,拒之失情理。苏晓芸居然想出了用钱买的妙作,既给了人的面子,又能避嫌。女儿不在身边,家里就夫妻俩,花钱得来的那些土特产、时令蔬菜什么的大多悄悄叫人送给附近的孤寡老人了。
苏晓芸坚持花钱买,开始人们有些不能接受,可时间一长成了习惯,习惯就成了自然,被那些大婶大嫂接受与理解了。随之,茶余饭后被人们传为廉政自律的佳话。
人在忙时不知不觉,可闲下来,就有种怀旧的情愫。不知为什么,退休了总想起中学时期、知青点的那些年轻时候的往事来,更是想到了知青点的丁树清。那时,她只有十七岁总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天真活泼,神采奕奕,洋溢出满身的青春活力。大她两岁的丁树清,沉稳友善,总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保护着她、帮助她。虽然那时单纯不懂事,不会想得太多,可心里头有种莫名的喜欢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
其后,她被推荐上了大学,从此各奔东西与知青点的人失去了联系。
如今的通讯发达,要想打听一个人并不难。苏晓芸与丁树清联系上时好生激动,一下子像重返到了当年的知青,使出小姑娘的任性硬要他到她家来玩,说想看他现在是啥模样。
啥模样?丁树清恢复高考时考上师范大学,在那个山区县城教了一辈子的书,还是那个温文尔雅满身书呆子气的样子,已经退休两年了。
丁树清与苏晓芸取得联系,有着同样地激动,沧桑风雨后的相见是迫切的,两颗心产生了一种共鸣。
丁树清知道苏晓芸特别喜欢吃山里的松树菌,刚好碰上阴雨天,特地上山采摘松树菌想让苏晓芸尝个鲜,感受下过往的生活。
在知青点踩摘松树菌是苏晓芸特别高兴的事。有一次她跟丁树清一起进山,不巧遇上大雨两个在山洞里躲雨,由于她穿着粉红色“的确良”衬衣,那衣裳打湿了透明度增强,闹得好尴尬,现在想起来都羞羞的。哎,几十年了,事过境迁,恐怕树清哥都忘了,还说啥呢,羞不羞?
“晓芸!”
“树清哥!”
当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两颗心是那般的激动,“砰砰”跳得似乎形成一种共振。苏晓芸的丈夫图表现,在厨房里忙碌,好让两位老知青静下心来述下旧情。
“哇,树清哥!好漂亮的松树菌。我自从离开知青点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东西了,叫人好嘴馋哟。”不知为什么,苏晓芸在丁树清的面前,好像忘记了做官一世应有的矜持与形象,变成了一个小姑娘般的活跃与浪漫。
不过心情再激动,成为习惯而形成自然的事总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来。
“树清哥,现在松树菌很少了吧?”
“比那个时候少多了,我们住在山里也很少吃到的。”
“还像过去那样街上有卖的吗?”
“很难见到有买的了。我想,若是有哇,那一定很贵了!”
“会是多少钱一斤呢?”
“那可就不知道了。要我估摸呀,恐怕一百块钱难买一斤!”
一个在有心问,一个在无心答。丁树清万万没有想到,苏晓芸在估摸数量,突然掏出一千块钱递给他。
丁树清一下子懵了,两眼诧异地看着她:“晓芸,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你,我可不是稀罕钱的人。”
“树清哥,你先接着,我再跟你解释。”苏晓芸说着,顺手将钱塞进她树清哥的口袋里。
丁树清触电似的从沙发上弹了起来,连忙将钱从口袋里掏了出来,心中有些不悦,甚感诧异地说道:“晓芸,你咋了,咋就变成这般生分了?你是在赶我走吧?”
四十余年的风雨沧桑,两个老知青相聚闹成这般的尴尬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一时急红了脸。
关键的时候还得老伴出面解围。老同志连忙从厨房跑出来跟远道而来的客人解释,并将苏晓芸为官拒腐养成用钱买他人送物的习惯告诉他。
丁树清听着,明白了,情绪上好像有了激动,傻傻地看着苏晓芸,又转过眼来看她的老伴。突然三个人“哄”的一声一起大笑起来。
笑得有些尴尬,却是那般的诚挚。
“我们的晓芸始终是好样的,这年月能想方设法滴水不漏地堵住贪腐了不起。可防贼防到我的头上了,多少还是有点想法的哟!”说得三个人又是一场大笑。
“我们的苏县长啊,为了拒腐,无奈之中总是用钱来买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习惯了就形成自然哟,老朋友可要多包容。今天我作主,老知青送的礼我收下了,不用买啦。我们都是教书人,平等的,没有贿赂之赚咯!哎,坏了,锅里烧糊了。”苏晓芸的老伴说后笑哈哈地跑向厨房。
客厅里一时静静的,苏晓芸端详篮子里的松树菌,好像在想着什么,突然有些失态地“扑哧”一笑,连忙回过头来盯着丁树清看。脸上泛起红晕,就像当年在知青点上一样,那眼光执着、任性,给人感觉有一种灵气好像会说话。
眼光的穿透力太强,有些逼人,丁树清连忙低下头去。
“呵呵,树清哥,老实告诉我,这松树菌是谁和你一起上山采的,是嫂子吗?”
“没和谁呀,是我一个,咋的了?”丁树清一时二丈和尚摸不着头,满脸的迷茫。
“嘻嘻,我是想起了我们在一起采松树菌的事。”
“那是做娃时候的事,多少年了!”
“哎,树清哥!”苏晓芸或许怕电视的声音大了对方听不清,本能地往前凑了凑,“你还记得不,我们有一次上山采松树菌遇上了好大的雨,吓死我了,你带我跑到山洞里躲雨。我那天穿着粉红色‘的确良’衬衣,那衣裳打湿了贴在身上一下子增加了透明度,我蹲在山洞里用手护在胸前叮嘱着你不准看我。现在想起来好搞笑的。”
丁树清听着听着,自然有些不好意思,犯羞地低下头去。
“哎,还记不记得?说呀,人家可在问你呢。”苏晓芸不知咋的像当年在知青点,任性来了,顺手推了推丁树清的腿,逼着他回答。
“铭刻于心,我怎么会忘记呢?”丁树清说着,抬起头来看晓芸,四目相对,突然感到羞涩又连忙低下头去。
苏晓芸“吃吃”一笑,脸开始泛红,挪过一丝羞涩,也低下了头!
作者简介:
黄平,年逾退休。青年时代在《长城文艺》、《山花》等多个文艺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作品。后辍笔。近来著有短篇多个与长篇小说《山林恋》。《湾前那条弯弯的小河》获第四届“芙蓉杯”全国文学短篇小说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