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镶在相框里的老照片
作者:李春仁 诵读:黎明
老相框是过去每个家庭的墙面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尽管今日,很少再有人家把相框挂在墙上了,但对镶嵌在相框里的老照片,依然是记忆犹新的。
在那个生活匮乏的年代,照相是很奢侈的事,一般有闲钱的人家去照相馆照相次数会多一些,而日子过得紧吧点儿的人家是很少光顾照相馆的,我家算是其中的一个。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偶尔去照相馆照一次相,一家人会美的屁颠屁颠的。记得,我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是在五岁的时候。那一天,父亲还有四个哥哥带着我,来到大沽唯一一家照相馆“大沽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等照片洗印好,便把它摆放家里那个相框子中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张全家福照片,仍然保存在我的相册里。确切地说,是保存在了我的心里。
那时,我家相框里的照片不多,可每一张照片都会被我二姐摆放的很有条理。记得,每年在春节前大扫除时,爱干净的二姐总会把玻璃相框摘下来,将相框外面灰尘用抹布擦干净,然后将大小不一的黑白照片一张张拿下来,换上新买来的粉色的或者是淡绿色的衬纸,再把一张张照片,按尺寸大小、成员的辈分摆成不同的形状。我常见二姐,先是把这些照片放在衬纸上摆弄着,她一会把照片摆成斜对角,一会把照片摆成扇面形,一会又一排一排地摆放着,调来调去,反反复复,倒腾好半天,直到认为满意为止。然后,二姐按照最终确定的摆放方案,便用浆糊把照片一一粘贴到衬纸上,最后装进玻璃镜框子里,并把玻璃相框.擦的.能照人影儿,再将相框.挂回原处。二姐做事的这股认真仔细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到今天,年近八十的二姐,做起家务来还是这个样子的。
自从二姐支边去了甘肃以后,这相框里的照片也就没有人来摆弄了。等我长大后,我学着二姐的样子,在每年春节前为相框里的照片进行重新布置。虽没有二姐摆弄的好,但还算说的过去。尤其是上班以后,我的相片多了起来,有在照相馆照的,也有和朋友们在户外照的。照片多了,相框也就多了,并排地挂在墙上,于是房间里的生活气息也便浓郁了许多。
年轻时的我,用当今时尚的话讲,也算是帅哥一枚,所照的每一张照片,来家里的亲戚或是朋友,都说和电影明星差不多。不怪大家对我有如此高的评价,要不那时的塘沽东风照相馆和大沽照相馆,怎么会把我的照片放大后涂上彩色,摆放在室内和室外的橱窗里展示呢。印象中,那年头.还不兴彩色胶卷,每张.带颜色的彩照,都是照相馆里的师傅们用手工在原黑白照片基础上,为相片进行色彩着色,就像给演员化妆一样,修版师傅的手艺很是高超的。在那个黑白照片一统天下的年代,着色后的照片比起黑白照片确实是好看的很,摆在照相馆路边宽大明亮的橱窗里,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眼球。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新楼房平整雪白的墙上,已不再适合挂上相框了,可那些老照片却被我一一收藏至今。我以为,相框里的老照片镶嵌的不仅仅是一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那些曾经挂在墙上的相框虽已成为历史的产物,但相框里的老照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忘却的记忆。因为,那里镶满了挥之不去的情感,氤氲了旧时光里浓浓的生活味道。
如今,墙上的相框没有了,可被我收藏的老照片还在。与其说我收藏的是老照片,不如说收藏的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当我每每再翻看老照片时,总能让我从中找回从前的故事。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日子,都浓缩地镶嵌在那些老照片里。时常想起,我更便知足于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