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之名探源
文‖吴雷
唐朝之名,源于湖北安陆。
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国都长安,开国皇帝李渊,历经21帝、共289年。
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呢?
据清代高宗弘历《钦定皇朝通志.卷一百零九》“武帝纪封开府李炳为唐国公诸本炳俱作虎按通鉴李虎卒于魏大统十七年五月新旧唐书太祖本纪太祖父炳封唐国公此唐有天下之号所自起也唐讳炳字又讳虎字大约此书原本凡李炳李虎俱称李讳后人妄改又不深考故此与下文以大将军唐国公李炳为柱国并讹作李虎今校改”文中指出唐朝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被封为唐国公而得名。大统(535年-551年)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年号。
唐代令狐德棻《周书卷五.帝纪第五.武帝上》“保定四年九月丁巳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
保定(561年-565年)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李昞于564年9月被封为唐国公,时任安州刺史。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一百六十四卷. 梁纪二十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五月,魏陇西襄公李虎卒” 。
大宝(550年-551年),是梁简文帝萧纲的年号。李虎于551年5月卒,时号陇西襄公。
清代觉罗石麟 《山西通志.卷六十二》“唐国公李虎天和六年封” 。天和(566年正月—572年三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李虎于571年被封为唐国公。
又据明代王袆《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四》“陈世祖文皇帝天嘉五年 后梁世宗皇帝天保三年周武皇帝保定四年九月丁巳周封陇西公李昞为唐公【以朱熹纲目修】解题曰唐之业基于此”李昞于保定四年(564年)九月由陇西公改封为唐公。唐朝的业基即于此。
《旧唐书. 卷一·本纪第一·高祖》“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 
故应为李昞先是世袭陇西公后在564年被封为唐国公,李虎是因儿子李昞有功而在571年被追封为唐国公的称号。李渊于572年袭封唐国公。唐朝称号因此而来。
而李昞为什么被封为唐国公呢?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亦三年止之。”
《左传.定公.定公四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
左传记载春秋时有唐国,国君 唐成公曾带着两匹骕骦马访问楚国。
今考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卷十二》“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在大夏是也及成王灭唐之後乃分徙之于许郢之间故春秋有唐成公是也即今之唐州也 。”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三》“枣阳军 骕骦桥左传云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今唐城镇之南北地名唐里有石刻丨丨丨三字。” 
明代李贤《明一統志卷六十一》“安陆府 骕骦陂在隨州城北唐城白云乡左傳唐成公有兩骕骦马今唐城鎮有骕骦桥并石刻三字。”
清代和珅《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七.德安府》“古唐城在随州西北九十里左传注唐属楚之小国。”
清代沈钦寒《后汉书疏证三十卷》“唐城在德安府随州西北八十五里春秋时唐侯国。”
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舆图》“德安府随州楚唐国在州西北八十五 。”
又唐朝几位重要的宗室成员如李元景(618年-653年)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武德八年,授安州都督。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贞观十一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纷纷坐镇安陆。
综上所述唐国位置古时属德安府,现应在湖北安陆附近。李昞任职安州刺史,此地古时属唐国,故李昞是因掌管安州才由世袭陇西公改封为唐国公。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世袭唐国公,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即源于湖北安陆。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