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熊猫牌手表
文/陈方乔
在西安市南郊,秦岭山脚,曾经有一片名扬中外的钟表基地,它既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共和国的军工配套企业,也是西北地区钟表行业的启蒙单位,基地主要包括一座生产过熊猫牌手表的上海内迁厂:西安风雷仪表厂和北京内迁的轻工部钟表研究所.
曾几何时,上海牌手表是多少上海人,乃至中国人心中的梦想,在那物质匮乏年代,上海手表是憑票供应的珍稀商品,也是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走向世界的象征,就连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每次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都以佩戴上海牌手表为荣.
基于如此一个大好形势,轻工部决策层为了我国钟表行业向纵深发展,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对钟表行业做了系统而全面规划,并计划在钟表工业基础较好的上海,醖酿筹建,成立全国性的钟表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在1964年左右,由国家计委发文,轻工部主办,与上海市政府协调,在上海落实筹建全国钟表研发和生产基地事宜.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64年8月,因北部湾战争暴发,国际形势急变,轻工部领导按中央部署,明确指示,对原定在上海建设的全国钟表生产基地方案,需进行重大调整,并要求加快进度,最后确定在西安南郊,秦岭山脚,建设中国钟表研发和生产基地.
经过二年左右筹建,内迁,西安风雷仪表厂应运而生,从1966年底开始,我以内迁工作组成员的身份,陪同大批上海内迁职工、家属来到了西安。从此,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1971年开始,西安风雷仪表厂除了确保军工产品生产外,民品产品中的手表也大上,快上,为了生产全国统一机芯手表,轻工部将这一重任,安排到了西安风雷仪表厂试生产,当年底,西安风雷仪表厂第一次生产出全国统一机心手表,取名熊猫牌手表
短短几年时间,熊猫手表便以它价廉物美,迅速传遍千家万户,年产虽然递增到十万只,仍供不应求,一时间需要憑票供应,计划供应,每天到厂购表客户,络绎不绝,大车小车在厂区排成长队,短短几年时间,熊猫手表,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成了宝贝疙瘩,一位延安老农说,为了儿子结婚,他家养了二头猪,其中一头卖了,先购买了一块熊猫手表,这种养猪买表,养鳮买表,那几年胜不枚举,想不到,当年上海一表难求的局面,二十年后,在西安又得到重现,熊猫手表更成了陕西三大宝贝之一(西凤酒,金絲猴香烟,熊猫牌手表).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地处山沟的西安风雷仪表厂,生产熊猫牌手表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有时除了凭票供应,甚至还出现先付款后取货的情况,而其中供货紧俏原因之一,是手表产品中的心臟部件-----摆轮游丝组件生产跟不上.
由于摆轮游丝组件,加工工艺复杂,摆轮与游絲配对率极件,报废率高,严重制约了手表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这在当时全国各手表厂,是普遍存在的通病,为此,本人根据自己在设计科开发过摆轮游丝分档仪的有利条件,对摆轮与游絲配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办法,经过反复考虑后,我毅然决然向厂领导提出了要承包摆轮游丝组件生产线的要求,以彻底改变这个被动局面。
我的设想和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有关部门支持和厂领导肯定。
一九八六年初,经过周密准备和调整后,摆轮游丝生产线承包组正式成立,我以生产计划科付科长身份,兼任摆轮游丝生产线承包组的负责人。
承包第一年,我亲自调度,摸索,分档,检测,几乎将每一个摆轮,都能找到相对应游絲与其配对,让报废率几乎降到零,到年底,摆轮游丝生产线承包组,共生产合格摆轮游丝组件25万套,比原计划超额3万套,除充分保证了本厂年产10万只手表所需的摆轮游丝组件,还第一次支援了当时的西安红旗手表厂及其他手表厂急需,那真是揚眉吐氣,大大爽了一把。而整个摆轮游丝生产线承包组职工的年收入,平均比原来提高30%.这个创新改革的新举措,不但引起了全厂的轰动,也引起了全国手表行业的关注,更成为了西安市轻工系统,改革創新实践的一个典范。
自那以后,熊猫手表产量上去了,质量更高了,供货敞开了,百姓高兴了,从此,上海手表厂在大西北繁育的熊猫手表,也生根开花了!
作者简介:
陈方乔,男,1940.12.01出生,现住上海市,为电氣高级工程师,工作之余,酷爱文学写作,曾在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发表文章数篇,2020年获中华杯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