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与心灵的一次次邂逅
文/孙建伟
在当下愈显纷杂的社会潮流中,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匆忙的奔波劳碌着。脚步异常的匆忙,思维每时都在飞速的运转。看似充实的生活里又有着太多的虚空与不确定性。心里找不到曾经的踏实与充盈,每日的生活就是不断的重复。也很难真正的体会到有幸福的恩赐,与内心很难有更加深层次的契合。
社会在发展进步,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的充实与武装自己。从而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不容我们去轻易就能改变。以至于太多的人开始焦虑,抱怨,找不到心灵的宁静与归属感,慨叹生活的不易,找不到丝毫的幸福感可言。
这就很自然的涉及到了一个关于幸福的命题所在,其实这个命题似乎也谈不上是新颖的,只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显得更突出罢了。
谈及幸福,就难免涉及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是基础与根本,精神是升华与递进。
对于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当然与个人的经历和由此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说钱能够主导一切,有了钱可以很轻易的达到自己的心理诉求,有钱的人最幸福。其实,这也只是在表层意义上的诠释罢了。有的人腰缠万贯,最不“缺少”的就是钱,每日的生活里却难以见到他的笑脸,整日的匆忙并没有换来幸福与快乐。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却有那么多能让我们的内心溢起温暖与感动的画面,是在晨起的林荫小路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搀扶着因为疾病步履蹒跚的老伴儿做康复锻炼的场景。是在新建的休闲广场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领着孙子追撵气球的画面。是疾病痊愈后那些来自亲朋好友的真诚问候。是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一次力所能及的搀扶。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感动啊,而这些感动的画面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的幸福呢?当然,让我们的心灵溢满温暖与感动进而体会到幸福所在的场景画面还有很多,但它们都是与我们的心灵的一次次邂逅,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邂逅让我们有了获得幸福的源泉与动力,让我们体会到其实获得幸福的途径还是很多的,幸福其实并不难寻找,它就在我们每日的平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打开内心的阀门,让幸福的甘泉可以轻快的流入我们的心灵。
其实,幸福每时每刻都在陪伴着我们啊,只是我们疏远冷淡了它们罢了。我们需要的是为自己耕耘好内心的沃土,精心的呵护,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播撒下“感恩”与“知足”的种子,那样它们一定会在舒畅惬意的氛围里成长。
感恩与知足的种子经过了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有了时间的磨砺,也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给树木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幸福。
作者简介:
孙建伟,山东潍坊市青州市人,热爱文学,偏爱诗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在《联合日报》《青州文苑》等刊物及多个平台发表作品。曾获得2014和2018年度,2019年度青州市文学征文比赛诗歌类三等奖。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