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那 边
一一致党的二十大代表,洱源县
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毛诗奇
江那边没有公路,
江那边没有江桥。
江那边没有电灯和自来水,
人们都说江那边去不得,
因此江那边没人敢到。
江叫黑潓江,
江那边有个麻风村。
村叫山石屏,
住着一群与世隔绝的麻风病人。
李桂科是洱源县疾控中心的一名白族医生,
他有一颗初心善心医者仁心。
四十年前,他怀着一种使命,
划一叶小舟过江去,
他要去看望那些可怜的苍生。
他给病人带去慰问,
他给病人带去药品。
他给病人带去笑容,
他给病人带去福音。
他给病人洗净脓血,
他给病人清创伤口除掉肉蛆。
他给病人剜去腐肉,
他用爱心给病人带来生机。

他顾不了老母高堂提心吊胆,
他顾不了妻子生儿育女。
他不怕亲朋好友同事的疏远,
他不怕有可能传染给自己的危险。
他从江的这边到那边,
来来回回地将小舟划来划去。
无数次陪护病人到医院检查,
那条小舟载满了他的深情厚义。
原来村里的鸡和鸡蛋都没人买,
村里的粮食蔬果无人问津。
麻风村让人望而却步,
麻风病让人望而生畏胆颤心惊,
连没病的孩子都没人敢靠近。

四十年,他与这些特殊病人同吃一桌席。
四十年,他守护着这群弱者不离不弃。
他说,我来了没治好你们的病就不走了,
这些病人就是我的父母姊妹兄弟乡亲。
他不断请教专家,
他给病人按时内服外敷各种药剂,
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奥秘,
事必躬亲身体力行。
工夫不负苦心人,
他带领助手们终于把全村的麻风病人治愈。

他治病治人治心,
他治弱治贫治学兼当校外辅导先生。
他让病人的子女抬起头来走出大山,
从江那边走向有尊严的社会群体,
村里还出了七名大学生和一名研究生,
他们有的成了教师,
有的成了医生。
这近乎是一个神话,
这不啻是一部传奇!
人们无不向他投去尊崇的目光,
向这位功德无量的“神医”敬礼!

江那边的麻风村变成了炼铁乡的幸福村,
村里桃杏梅李迎着春风沐着春雨。
他的头上,
戴上了一顶顶桂冠:
“中国好人”,
“中国好医生”,
“全国医德楷模”,
建党百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殊荣加身,
美誉连连。
江那边的杨绿柳青送亲人,
把李桂科拥戴进党的二十大的会议厅。
2022年11月8日

作者简介:毛诗奇,别名毛泽霖,曾用笔名:矛戈、大可、清源、云锦、澜沧客、王文凡等。祖籍江西吉水,20世纪40年代末出生于云南永胜三川清河毛家龙井,系高祖毛太华之二子毛清二这一支的后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曾任云南省作协第五届理事会理事,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省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原《七彩词花》词刊歌词编辑。2006年当选为云南公安文联第一届副主席,2006年起担任《云南警察文学》执行主编10年。受聘为云南警察诗书画院名誉院长。2015年被云南公安文联授予首位“云岭警星”荣誉称号。2015年当选为云南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1964年7月开始在上海《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红领巾桥》(散文),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半个世纪以来从未辍笔。曾当过山村小学代课教师,瓷厂瓷器彩绘学徒工,钢铁工人,1980年担任报刊编辑至退休。主要代表作品有诗歌集《在孔雀的故乡》之《高炉旁的遐想》《毛诗奇诗选》《金色的瀑布》。歌曲(作词)《高原明珠香格里拉》《小卜少·含羞草》《这就是你》《三千年胡杨》《葡萄沟哟葡萄沟》《祁连山的雪》《水水水——泼水节欢歌》《一朵寂寞的小蓝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