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八团 郑焕清

晚清重臣张之洞在武汉有众多文化遗存。首义公园中的抱冰堂独具特色,气韵幽远。这座为庆贺张之洞入阁拜相,由门生幕僚于1909年捐资建成的堂屋,简约流畅,端庄大气。一如堂主张之洞,清廉雅正,风流古朴。
张之洞自号“抱冰老人”,以《吴越春秋》中越王“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卧薪尝胆,终至复仇的典故自励。抱冰堂刻有张之洞亲撰的楹联: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这幅咏史言志的佳对,表达了对江汉“万顷烟波鸥世界,九天风雷鹤精神”的历史认知,抒发了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放胆大举,拼命相争”,整顿乾坤,缔造新局的宏图大志,寄托着张之洞的光荣与梦想。

漫步抱冰堂,寻思张之洞文化遗产,什么是其恒久价值所在?是轰轰烈烈的南疆抗法?如火如荼的湖北洋务?抑或“中体西用”的新政药方?南疆奏凯已是昔日辉煌,湖北洋务只在过去的时空中闪亮,“中体西用”在历史风雨淘沥下也早已黯淡无光。
端详张之洞清癯儒雅的肖像,品读波澜壮阔的人生,他正气凛然,出污不染的清流本色,更具穿越时空的魅力和历久弥香的价值。清流之风源远流长,向为士林秀色,百姓景仰。在晚清庸流当道浊流横溢的官场,张之洞清流雅望,如同汉水注入长江,清浊两流,昭然江汉。
清流本色是“虎豹当关卧,不能遏我言”的词臣直谏。翰林学士多“雍容养望”,坐等圣恩眷顾。张却“好放言议事,纠弹时政”。“史笔犹似龙泉剑”,《参崇厚折》,左宗棠“抬棺出塞”,平定新疆,崇厚却屈膝俄人,被强割伊犁大片土地,勒索巨额银两。张之洞义愤填膺:“俄人蛮横贪婪至极,崇厚荒谬愚蠢至极。中华国土,祖宗江山,一寸都不能割让”。促使清廷派使重谈,保住了部分国土。《参四川东乡血案折》,“人命重要,人心可畏,天鉴难欺。天心即民心,民安才国泰”。义正辞严,使沉冤昭雪。《参山东吴台寿保胜宝折》、《参午门太监斗抠折》,不畏权势,逆鳞陈情,严劾贪腐,伸张正义。
讲真话,建诤言,乃词臣职守,但皇权之下真话不易。在颂词大言充斥的皇朝语境中,张之洞“白日有倾盆,刳肝诉九阍。虎豹当关卧,不能遏我言”的清流风骨,如云嶺青松,傲然兀立。
清流本色是敢“撞南墙”,缔造新局的天下担当。乱世做官,多偷安自适,甚至乘机自肥。张却宵旰忧勤,夙夜在公。山西财政一本烂账,“挪用挥霍,公私俱困”。历任巡抚有意回避,张却要彻查,不仅惩处了一批贪官,而且建立伸手必捉的财政机制。
南疆抗法,李鸿章称二十年不得言战,“战必败”。张之洞连上三折,主张以战止战,“非战不能遏制洋人贪婪,非战不能保边疆安定”。谁言战谁去战,张之洞授两广总督。主战派热望他凯歌南疆,“和夷派”冷看他去“撞南墙”。张竽筹决策,团结各方,取得镇南关大捷,一洗清庭与洋人屡战屡败之耻辱。因清廷急于议和,自动放弃越南,“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但“清流相公”的撞墙担当,朝野瞩目。
湖北洋务是张之洞心血所在,生命所系。20年苦心经营,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__汉阳铁厂,第一个军工品牌__汉阳造,第一等书院__两湖书院,第一条干线__京汉铁路,第一批新式陆军__湖北新军…相继诞生。100多家工厂先后投产。教育、商贸、市政、交通全面发展。武汉“驾乎津门,直逼沪上”,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政声人去后。武汉书载史上主政官员无数,如唐代牛僧孺“六年仁政讴歌去,柳绕春堤处处闻”,南宋岳飞“将军营前故垒在,犹见孤臣许国心”,留得芳名者不多。张之洞在危亡交困的未世,缔造近代武汉,这种超乎常人的清流风采,如川瀑飞虹,霞蔚云天。

清流本色是与时维新,救亡图存的济世情怀。大清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张之洞先以“洋务大补丸”救世,“值此存亡之际,当以办洋务为第一要务”。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能图强?甲午风云惊醒梦中人。日本明治维新,20年称雄亚洲,列强世界,把“天朝上国”打得双膝跪地。清廷最辉煌的洋务成果__北洋水师,一战而灰飞烟灭。张之洞眼光转向东洋,转向夷政。中国要图强,必须维新变法。没有清明政府,哪来强大国家。“眼底江流,尽皆后浪赶前浪,争相推涌奔大海;世间人事,总是少年代老年,与时维新为正途”。
维新谈何容易,商鞅车裂,半山(王安石)被逐,江陵(张居正)鞭尸…张之洞深以为忧。为权衡新旧,缝补分裂,推出了旨在“保清廷、保圣教”、保面子的《劝学篇》。“以圣贤之学植其根本,博采西学切之时务”的“中体西用”,得清廷嘉许,成为变法救命的新药方。
政治变革从来都是生死之争。百日维新动了满蒙贵族的奶酪,最终血溅京城。维新汤剂不灵,清廷继续沉沦,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临到危亡思变革,清廷又要“新政”。张之洞连上三折,提出以行宪政、育人才、兴实业、练新军为主的新政纲领,要用“宪政调胃汤”救大清性命。
然而,“窥微早识病难为”。大清病入膏肓,明知不可而为之。在愚忠害事,伪忠伤国的“忠”声喧嚣中,张之洞竭诚尽忠的清流风格,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清流本色是功德言业,修齐治平的君子人格。独立自尊是清流之源。晚清国破,畏洋拒洋崇洋之风迭起。张之洞是真正认识中西差距的总督之一,手下聚集一批悉洋文知洋政懂洋技的洋务奇才。但务洋而不媚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东南各省与各国签互保条约。英使乘机提出舰队进驻长江各通商口岸,并唆使分裂,张坚决回绝。法国要扩大汉口租界,德商要占领龙王庙码头,领事当面游说,并胁迫总理衙门施压。张斩钉截铁:“若一味满足洋人要求,吾不能见湖北百姓,只好不作官耳”。不屈的灵魂才能高尚。张不卑不亢,自尊自重,反而赢得洋人敬重,称其为“真正的爱国者”,“中国官场一个少有的人才”。
公忠勤勉是清流之干。张之洞公忠体国,心系苍生,行有风范。“人言当官乐,哪知当官苦。我年三十四,白发已可数”。“立身立朝,无台无阁,无湘无淮”。对李鸿章“用人以私,行政以贿,重功利不重气节”的圈子文化颇为不屑。对袁世凯“卫士持械如虎熊,恒温觐见气何雄”的飞扬跋扈多有劝诫。政务繁忙,仍亲治文书,撰稿勤奋,留下500余万字传世之作。为官光明磊落,做人儒雅朴实,诠释了中国士大夫经典形象。
廉政无私是清流之本。当官四十年,“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从不用门丁,不收门包。死时家无余钱”,靠门生祭礼勉强办理后事。临终前嘱咐子孙“勿负国恩,勿堕家风,勿争财产,勿入下流。”官做得苦,但功德言业,修齐治平堪称典范。在“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孰世间荒”的乱世,张之洞本自洁来还洁去,清流风范如清风洒兰雪,飞扬天地间。
伫立抱冰堂,遥想张之洞当年在黄鹤楼上的题咏:“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何等英雄豪迈。然而晚年却充满忧伤,大清“国运尽矣!”“银枪铁错消沉净,春草连天风雨……可恨是英雄不共山川住”。英雄末路,整顿乾坤终是梦想,抱冰之志也如西来长江水,滚滚东流去。但张之洞的清流风范却为那个沉沦的王朝带来一股清风,赢得一份尊严,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长空留下一抹亮色。
写于2022年7月8日
槛外人 202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