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强国血脉》连载之前:我的父亲魏武宁1959年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在铁道兵五师服役22年,其间参加了贵昆、成昆、襄渝、南疆(吐鲁番至库尔勒)等四大铁路干线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克拉玛依油田建设。他和战友们在艰苦卓绝的深山密林、戈壁大漠顶风雪、战酷暑,钻隧道、上桥墩,为大三线建设奉献青春、奉献健康甚至生命!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思想修养、品格意志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强国血脉》是父亲2016年应大学母校《校友通讯》之邀撰写的部分回忆录,从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父亲的铁路梦是多么的深沉和厚重!

前言
我叫魏武宁,1959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时年二十岁。
今年,母校西南(唐山)交大隆重庆祝了双甲子华诞。到2019年,将迎来我们这一届学生毕业六十周年的日子。回望自己这五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经历,谨向敬爱的母校和师友汇报,也和年轻一代分享。
强国血脉之——铁路梦
大学毕业后的五十七年来,我在职工作了四十年,其中分为两个阶段。前22年,我在铁道兵参加了西部的贵昆、成昆、襄渝及南疆四条铁路线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克拉玛依油田的建设。在三线建设的大熔炉中成长。后18年我以总工程师的职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完成了漳泉铁路建设,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泉州人民翘首以盼的漳泉铁路在筑路大军的努力下终于铺展在泉州大地!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新中国建立后,铁路事业突飞猛进。我有幸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投入于这个伟大的事业,感到无比自豪。有首“铁道兵赞歌”:
路是我们开,
树是我们栽;
铁道兵走后,
幸福留下来!
过上三年并五载,
林荫大道纵横排;
车如蛟龙游四海,
遍地绿波滚滚来!
这首歌表达了我们铁道兵豪迈的气概,唱出了我们对事业的追求。 所有的成绩都应归功于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和我服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以及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归功于各级领导及前辈、师友的关怀培养,无数战友、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国人憧憬多年的壮丽图景,今天已经或正在实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025年将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全国高铁总里程将达到3.6万公里。 到那时“高铁穿梭,日行万里”将成为现实!
让我们满怀豪情以创新的思维、优质的成果、高效的业绩迎接“车如蛟龙游大海,遍地绿波滚滚来”的到来!
魏武宁 2016年11月于福建泉州

铁路梦
我20岁走出校门至60岁退休,从事铁路建设整整40年从未停息。足迹遍及五省区、四条国家重点铁路干线,一项省重点铁路干线和两个国家工业基地建设。我在这些铁路建设中贡献了自己宝贵青春,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40年如一日的坚持,要从我的铁路梦说起!
我上高三时,高校的招生简章琳琅满目。但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看到唐山铁道学院的简章介绍说:“玉门油矿的原油用汽车运到兰州炼油厂加工的途中汽车本身就需使用约三分之二。”这句话给我深深震撼。我联想到家乡福建省还是沿海唯一“无铁路省”,对外交通异常闭塞,我有责任摘掉这顶落后的帽子。而且从资料上看,唐山铁道学院的办学历史、专业水准、海外声望、办学理念等都很切合我的需求。于是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成为我的首选,并得到父母的支持。
熬过了漫长的等待,唐院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因为没有铁路,出省同学都饱尝了“山重水复闽道难行”之苦。

20世纪50年代本省大学很少,录取到外省的新生数量很多,为保安全,出省的同学到福州集中后均由教育厅统一组织运送,乘坐汽车、轮船到上饶乘火车,地方领导在火车开车前还专门致欢送词送行。一直到1956年底鹰厦线铺抵厦门,翌年开通临客列车考生们才能各自搭乘火车前往各自的学校。
因为连日暴雨我们在福州待了7天等江水回落后才乘船到在南平。又在南平待了三天等待修路。等路通车后,我们终于出发了。不过,男生都只能乘坐卡车,因为调集到的客车只够女同学乘坐。一路上不少同学晕车呕吐。这样摇摇晃晃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到上饶火车站。
第一次乘坐火车感到十分新鲜,与乘汽车翻越武夷山的感觉比较起来,既快捷又舒适安全!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劣。因此,增强了我一定要学好铁道工程的决心。

记得进入校门那一刻,校门口喷水池上方的全国铁路图吸引了我眼球。图上显示,中国铁路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版图上除几条干线外,几近白纸。而且布局颇具半封建半殖民地特色,西南、西北基本空白,当时少得可怜的一点铁路基本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入校第一眼的震撼刻骨铭心,逐渐成为我学习的动力。
我来自饱受美蒋敌机骚扰的东南沿海前线,这也是我入学后努力学习的动力。1953年台海敌我斗争白热化,在敌机的不断骚扰下,我们进入战时防空状态,改为早晚上课。高考前突然通知高考时间改为早上6点半和下午5点,以避免敌人空袭的干扰。当时的通讯条件很差,有些同学未通知到按原预案组织备用卷考试。1956年我空军战鹰入闽,制空权才控制在我军手中,这种状态才得到改变。所以我到唐山后,深感和平稳定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应该特别珍惜。
今天随着高铁事业的发展,我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感情愈加深厚,我的命运和生活紧紧地和铁路捆绑在一起,铁路事业的点滴成绩不断鼓舞着我。心情随着铁路发展而兴奋。我看到每一条新线投入运营,每听到一次铁路提速的消息,都会像过年般的欢欣鼓舞!
57年前,一个翩翩少年,因为深感家乡行路难而选择了学习修铁路为业,如今看到不仅仅是家乡已圆铁路梦,而且高铁已四通八达。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我们铁路人用他们的聪明的才智,努力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中国的铁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回顾我的铁路生涯,我为中国铁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中国铁路如今已迈出中国国门,走向了世界,我们期待着中国铁路建设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槛外人 202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