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含天,笔名大漠孤烟。男,一九七二年岀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户农家。自幼酷爱文学,略有作品散见于刊。后师从于文化名家朱祥学习古诗词,并立志成为一名传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秉烛诗会,宿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协会员,江南风诗社和《江南风诗刊》《江南风文苑》创始人。
南京,一座遗失了文化的名城(散文)
作者:张含天
提起南京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烟雨江南,六朝古都。秦淮月夜,酒肆林立。
当我真正的在这六朝古都生活时,六年的时光让我大失所望。南京城的遗址文化,正在逐渐的淡岀人们的印象。一切,都被现代利益包裹成了一个怪圈。所有的知名景点,都卖给了门票。一切都是为了钱,没钱莫入。所有的景点,都冠以某某文化遗产发展公司。只见到了钱,不见遗产发展与保护。
笔者工作的地方,位于甘家巷附近。此处,是六朝时梁帝萧顺之的九子萧恢墓地。记得二零一六年刚到此地时,墓地陵园脏乱不堪。几座石雕,虽是甚为雄伟。但由于缺乏管理,显得极为的残旧。甚至,一座大鼋的石雕身首异处,散落于枯草丛中。一千多年的古文化遗产,就这么暴尸荒园,让人唏嘘。当下,笔者给南京文化管理部门打电话反映了此事。时隔半年之久,在石雕周围拉起象征性的护栏了事。追问,此处属公开性场所,没有文化公司愿意承包。言之意尽,没钱。

萧恢墓石雕
六朝古都,烟雨楼台。提起南京,最闻名于世的当属秦淮河。可是,如今的秦淮河被另外一种现象蒙了一层纸醉金迷——门票。秦淮河还是秦淮河,画舫还是画舫。可十里秦淮之间的座座石桥,却隔成了一个个的景点。笔者在十里秦淮中,看不到一点点的古诗中的景象,却为囊中的羞涩而万分悲哀。一座座廊桥,是一道道的风景门票。
到了秦淮河,夫子庙是必须逛的。可是,贡院的大门永远不是为寒士开的。能看到的,除了几尊不伦不类的石像外,几乎一无所有。也只能合个影留念,权作不虚此行。

贡院石雕
近日,笔者在神策门游玩时,见到一些工人正对残破城墙作修补工作。岀于好奇,笔者凑上前去看了一会。让笔者惊讶的是,工人竟用水泥砖代替古城砖。当笔者给相关部门反映时,得到的答复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旧城砖。笔者感到万分好笑,当我瞎啊,古城砖上都有制砖人的名字。即使如相关部门所说,他们也是在干拆东墙补西墙的事。如此保护文物,罕见!

神策门
当现代文明取代古文化遗产时,当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连一座遗城文化都保护不了时。一切,都以景点文化,以金钱衡量时,失去了对文化的认知的城市。所以,南京玄奘寺拜鬼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南京,是一座正在遗失古文化的名城。

古墙砖
投稿请加《江南风文苑》编辑部负责人微信:
1.总编飞雪中原:18684353469
2.副总编大漠孤烟:18248794546
3.主编杨丽萍:13092530161
4.副主编谢先武:13456043985
《江南风文苑》编辑部负责人
总编:飞雪中原
副总编:大漠孤烟
主编:杨丽萍
副主编:谢先武
编委:
小说编委组:踏雪无痕,远航,李光伟
报告文学组:他乡流浪,三月梦,岁月如尘
散文组:杨祖刚,日冉海天,正义之声,紫罗兰
杂文组:张洪斌,陈工,马俊华
总顾问:朱祥
艺术顾问:周明传
总校对:诗志不移
总制作:李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