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彩
第十二章(大结局)
文/周德香

时间到了一九五三年,作为战斗英雄的何同义回国受奖。
受奖完毕,一领导对他说:“有位老朋友想见你。”
“老朋友!?”何同义问:“谁?”
有人把他带到一客厅门口,当他迈进门抬头一看,不觉大吃一惊,沙发上端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竟是胡承俭。他紧走几步弯腰抓起胡承俭那滑润的双手说:“东家!”
胡承俭微笑着说:“别这么叫了,我早已不是东家了。”
这时何同义恍然大悟,说:“东家,原来你早就是……。”
“看,又叫东家了。是呀,我早就是了……。”胡承俭说。
“不让叫东家我怎么称呼您?”何同义说:“那我就叫您胡老吧。”
“也可以把这俩字调换一下叫老胡呀。”胡承俭幽默的说
哈,哈,哈哈……。两人一起大笑。
“您老就住在北京?”何同义问。
“我在政协上班。”胡承俭说。
“我明白了,你是我的入党推荐人。”何同义诡秘的看着胡承俭说。
“聪明。”胡承俭说:“这些年我也没和你家的人联系,他们还好吧?”
“还好。”何同义说:“我算是党的好儿子,但不是父母的好儿子,离开家十多年了,从鲁北到鲁南,从山东到吉林,从国内到国外,打鬼子,战老蒋,抗美帝,就是没时间回家看父母。”
“还是抽空回家看看吧。”胡承俭说:“做父母的不容易呀,别看嘴上不说,心里时刻都装着儿女呀。”
何同义调到中央警卫团任职,连陈若仙也调到北京某医院工作,奔波十几年终于在北京安了家。

一九五四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是满彩五十周岁生日,何同义提前向领导请假,要回家给母亲祝寿。临行前接到胡承俭的电话,说让给他母亲带件礼物回去。东西送来了,是一幅装裱精致的立轴。
何同义带着妻子陈若仙和三岁的女儿抗美既半岁的儿子援朝,提前三天来到何家坊子。满彩说:“过生日是次要的,主要是娶媳妇,要给若仙个说法。”
若仙说:“娘,别让俺丢人了,东珂都上四年级了,还举行什么婚礼,那才是笑话呢,再说我们早在部队上登记结婚了,老家这套就免了吧。”
东珂不认同义和若仙做父母,随夏平喊二叔二婶。若仙说:“行啊,这孩子是嫂子带起来的,俺就不要了。”
李如意说:“那不行,”她回头对东珂说:“珂珂,这是你的亲爹娘,他们都在北京当大官,以后就跟他们去北京上学吧。”
东珂二话没说跑进厨房拿来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当众宣布:“谁若再说我是何同义陈若仙的孩子,我就抹脖子。”
何同义笑着说:“放下刀吧,俺的闺女是何抗美,认不认的没关系,不过,这个拧劲可像我,不随你爹何同仁啊。”
“别胡说!”东珂一梗脖子说:“拧劲不是随你,是老何家祖上传下来的,我知道,老窑匠何玉石就拿菜刀当众抹过脖子。”
说的大家都笑了,李如意说:“这孩子被我惯坏了,珂珂,快向你二叔二婶陪礼。”
东珂走到何同义面前,一扬右臂行了个少先队礼说:“何同义陈若仙二位首长请原谅。”

八月二十六这天到了,好日子就有好天气,真是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整个何家坊子都笼罩在一股喜气中。满彩和福东早早起来,穿上同义从北京买来的新衣服。夏平和东珂西琤正好放秋假在家,也早早起来在院里和抗美既援朝玩。
厨房里李如意在擀长寿面,陈若仙帮着花针准备早饭,这时已有庄乡陸陸续续来送礼祝寿。满彩对夏平东珂说:“交给你们个任务,把庄乡送的礼物写上名字放在一边,准备再回给人家。”
刚放下饭碗,仲秋就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到了,她现在是范家村的妇女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一天到晚风风火火忙工作,眼下正在搞互助组试点。建国后,范大禹就调到区政府工作,前天已去县里开会,今天没来。
满彩表面上虽谈笑风生,可内心一直不平静,她在等一个人,那就是何望月。自从望月跟房金岩私奔后,母女之间一直缓不过劲来,前几天何同仁给她寄过一封信,说母亲过生日让她一定带着房金岩回家,也见见分别十几年的二哥二嫂和孩子们。
望月没回信,所以满彩的心中一直忐忑不安。
十点多,一辆汽车停在大门口,从车上下来的是房金岩何望月和他们的女儿房南玢。接着下来了何同信和一个漂亮的女学生,是何同信的未婚妻潘翠屏。喜得满彩只说:“咋不来信告诉我们呀。”
同信说:“为了给你个惊喜。”
房金岩第一次进这个家有些尴尬,何同义说:“房老师,别不好意思,我老婆陈若仙也是第一次进这个家门,咱都是合法夫妻有政府给作主呢。别管农村那一套。”
今天主要请了亲家陈建功和村干部,既各大门的长辈,还有村里几个年龄大的人。
十二点筵席正式开始,何同义拿来胡承俭送的立轴展开掛好,大家抬头观看,上边是用隶书写的“福满彩堂”四个大字,众人齐声喝彩。
何同仁说:“老东家真乃高人呀!”
放完鞭炮,开始动筷,村党支部书记说:“福东哥和嫂子总该说几句吧。”
在场的众人齐响应,都说:“对,对。在这大好的日子说几句吧。”
福东站起来裂着大嘴只管笑,他说:“我呀,我真不知道说啥好。要说也就是赶上了好世道,别看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可是个有福的人,开始摊上了善人东家胡承俭,才找了个明事理的老婆,又生了这邦好孩子,还找了几个好儿媳,我虽无能,可这辈子净赶好事,这就是老人们说,儍人有儍福。”
大家又让满彩说,她很自然的站起来用手指抿了抿光滑的头发,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我和福东都是孤儿,两个苦命人,东家把我们撮合在一起,竟开出了香花,结出了甜果。我想起了当年胡夫人说的一句话,庄乡是一池水,我们就是这池中的鱼,是何家坊子这池水养育了我们这一家人,我们家能有今天我是诚心实意的感谢全村的父老乡亲。愿我们村的人家家儿女双全,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真心话。”

满彩的话贏来一片掌声。这时何同仁领着全家来给满彩敬酒,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酒席进入高潮,满彩和福东的脸上漾溢着幸福的笑容
酒席刚刚结束,门外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问:“这是何福东家吗?”
迎进门后,来人自我介绍说:“我是县照相館的老尹,范区长让我来拍全家福。”
大家听后都很高兴,福东说:“照相!我今年五十二岁了还没照过相呢,人家说照一次相就收一次魂,你照相收魂吗?”
福东说的大家都笑了,老尹说:“大爷,放心吧,我照相不收魂,因为我天天照相,收那么多魂没处放啊。”
东珂说:“爷爷你真无知,我二叔是战斗英雄照那么多相,按你的说法魂早被人家收没了,他咋还倍儿精神呢。”
老尹说:“好了,全家是多少口人啊?我好按排呀。”
福东说:“那得现数哇。”他开始掰手指头:“同仁家四口,同义家四口,同礼家,同礼不在家算两口,他三家是十口,仲秋家,范大禹没来算三口,望月家三口,同信家两口,一共十八口。”
他的话音一落所有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福东愣了,回头怔怔的看满彩。
满彩说:“老东西,乐胡涂了,你我不算人啊!”
福东闹了个大红脸,用手挠着头皮说:“算,算,当然算,没有咱哪有他们啊。”
金秋的阳光洒满大地,也照在大家幸福灿烂的脸上。
(大结局 2015,11,8,周德香写于洛杉矶)
2022.11.12

作者简介: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有《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
散文《糖纸》获建国五十年征文奖。
2018年商河电视台做了两期专题节目《德香商河》,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在节目后纷纷留言,赞扬这个耄耋老人长期笔耕不缀的精神和毅力。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俗民情,包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生活的磨砺都勇敢面对。周德香的小说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流畅自然,人物语言朴素亲切,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朴实无华的人物真实可信,平实的叙述中真切地透视出人物的挚情实感。
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转载。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