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一一远方飘来杂面香
作者/宋任升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其实我已经构思好长时间了,并当着主人公的面提起过,可总是觉得无从下笔。不是因为文章的材料准备不够,也不是因为那家人对我的感情被淡忘;主要的原因是怕自己的水平有限,我的笔触表达不出已有的感情。但是又觉得不吐不快,哪怕执笔涂鸦拙作一番,也权作是对以往生活的一种补偿吧!

我很喜欢吃纯手工的面条,特别是那种加了野菜和杂面的手擀面,它的清香与浓郁总能给我一种享受、一种难忘、一种美好的回忆。
一一那是四十年前,我高中毕业那会,遵从父母的意愿,去了相隔20里路外的姨家,跟随大表姐夫学习木匠手艺。大表姐夫是个性情厚道的人,个头不高,为人诚实,待我如亲兄弟。按他那里的风俗,我要称呼他哥哥才是。
我在他那里学徒,也就是两年多的时间吧,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木匠的技艺学到了不少,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只是因为后来我的从教和经商,把之前学到的手艺给丢下了,说丢下倒也不全是,在生活中用得着的地方,的确是方便了许多,也为朋友和左邻右舍帮忙不少。我是真心实意地感谢我的大表姐夫!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学徒期间,我表姐家一个邻居对我的好,虽然之前也曾去看望过这一家人,可总让我觉得,还有亏欠没有报答人家似的。应该说 起源是因了这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儿,当年我不满20岁,小男孩上二三年级,顽皮的很,孩子嘛,天性。
刚开始,小男孩是称呼我叔叔的,我不让,因为街坊的原因,大表姐按娘家的辈分,叫他父母是叔和婶子的,那我也就随她一起这样称呼。但是表姐夫与他父母街坊相论是兄弟,小男孩自然也就叫他叔了。怎么论都行,叫叔和哥也都未尝不可,有时候在衔坊中一家人就是这样论的,很难分出个高低长幼,都是各论各的。可我硬是让小男孩叫我哥哥,后来他的父母知道了这事,还夸过我,让我好是高兴。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他也很喜欢和我在一起,甚至上学放学都要先跑去告诉我一声,有时候也会引来在一起干活人的羡慕和嫉妒。可不是咋的,当时那个亲热劲比亲兄弟还亲呢,就连他父母喊他吃饭做事他都不听,而我一说,他从来都是顺从的。
小男孩很乖,家里每当做好吃的,他都会给我留一份,或叫我一起去他家吃。他的父母都是好心人热心肠,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拿我当外人,啦家常,推心置腹。我们虽然是两个相邻的乡镇,但总有些不尽相同的人文风俗。当时我年小,也不懂这些,从与他们的接触中,让我长了不少为人处世的见识!

小男孩的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这也许是他娇惯任性的一个原因。二姐那年上五年级,记不得是得了什么病,整天打青霉素针,我们都知道,打青霉素针很疼,打的个孩子走路都一瘸一颠的,看了就让人心疼。有时我们也会开玩笑地说:“你这一生病啊,学校不用上了,作业也不用做了,咋还学会了跳着舞走路啊?”这时就会惹来她和周围一些人的笑声,只是她的笑很勉强,里面还有一些痛苦的成分。
小男孩的大姐,比我小两岁,不爱上学,没上几年就辍学在家,她早早开始帮父母料理家务和下地劳动了。有时候我去他家,多会儿都是碰上她在洗衣服,叔和婶子也会当着我的面数落她:“买件衣服穿不烂,也都让你洗烂了。”她就会反驳说:“俺愿意,俺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你们也管的着?”这时我就会打圆场:“女孩子嘛,爱干净。”再蹲下身对她说:“咋能这样跟父母说话呢?他们也是心疼你刚干完活累呀,快洗完了,进屋里歇歇。”她总会笑着说:“还是俺哥会说话,尽让俺娘俺爷高兴……”

还有一年的冬天,婶子看到我穿的棉鞋被雪水湿透了,就用心疼的口吻说:“看你的鞋都湿透了,咋不知道换一双干的呢?”我随口说:“表姐给做的那双昨天也湿了,没关系,不冷,晚上在炉子边上烤烤就干了。”可我哪里知道,听者无意说者有心,没过几天,我又去他家串门的时候,婶子就拿出了一双崭新的黑布条绒棉鞋,递到我跟前说:“他哥哥,你快穿上试试合不合脚?这是我照着你叔的鞋样给你做的,你可别嫌弃啊!”
小男孩姐妹三人在一旁也打趣地说:“俺娘也不给俺做一双新鞋,就想着俺哥哥了;俺娘做的鞋可舒服了;哥哥快穿上试试,合脚不?”“合脚合脚,咋这么好啊?婶子,看叫你为俺受累了,让弟弟妹妹们都嫉妒了不是?这叫俺说啥好呢?”……

嘿嘿,你看我这个人,一开始就费话说了一大堆,却忘了主题。其实我也不是忘了主题,那都是因为这家人对我的好,一旦说起来就忘乎所以,现在我就回过头来,跟你啦啦这手擀面的事。其实,我只是一次,仅仅一次在小男孩家里吃过这种手擀面,它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时候,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个体劳动的积极性换来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可当时一个村中的万元户还是寥寥无几,即便全村中哪家先买得起一个电视机,就算是黑白的,十七、十四英寸的吧,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很多人晚饭后都会蜂涌着去观看。 记得那时大多放的是港台片,又是以金庸的武打片为主,只要晚上放电视,主家不但要事先备好板凳座位,也会提前把院子收拾一番,好尽量多的容纳一些街坊邻居前来观看。

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天气虽然少了许多的寒意,但是人们的棉衣还沒有脱下。野地里、河堤上一些向阳的地方,植被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萌发了。当然是在下午放学之后,小男孩风风火火地跑到我干活的地方,告诉我说:“哥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晚俺娘擀面条了,让我来叫你一起去俺家吃饭,吃完了饭咱就看电视。”吃饭我还没多大在意,可他一提起看电视,我就着急的问:“你家什么时候买电视了?你爷从哪里弄来的?”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俺家看看不就知道了,我现在就去和俺小叔给你请假,你快点啊,俺娘等着你呢?”我说:“好,好,一起去。”
与表姐夫家相隔二三十米的木栅栏门,就是小男孩的家,转眼间就到了。一进门先看见他的两个姐姐正在忙活:二姐在那里洗刷碗筷,大姐在一边切洗好的咸菜条,叔也在院子里忙活着,收拾他那不知从哪里刚弄来的14寸黑白电视机,还有一根自己学着做的高高的电视天线。一边忙活,嘴里还一边嘟囔着:“那咋就不出人影呢?买的时候好好的,咋就不出人影呢?本来还好好的。”我赶紧上前帮忙。

不大会儿,婶子端出了一大盆的面条,放在院子里的小桌子上,一边舀碗,一边不急不慢地说:“他哥哥,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吃我做的这手擀面,俺家是经常吃。看到你表姐整天那么忙,也没功夫给你做,再说了,你们一起干活的那么多人,她也是忙不过来呀。”我急忙说:“婶子看你说的,我喜欢喜欢着呢。你做的这手擀面可比俺表姐做的好多了,俺表姐实在太忙,也没时间做,俺理解。”其实俺表姐做的也很好,我就就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罢了。
“那就好,那就好,以后想吃了,就过来叫你婶子给咱们做。”这是在一边收拾电视机的叔传过来的声音。“咋能光麻烦你们呢,你们这家人对俺咋这么好呢?”经自己这么一说,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小男孩的二姐嘴快:“都别说了,吃饭吧,吃完了饭,俺爷就把电视机收拾好了,咱们一起在院子里看。”

一边说着,我一边随他们一起坐在事先摆好的小凳子上,小男孩当然是挨着我坐的。刚端起碗,一股杂面伴着野菜的清香就抢先占领了我的嗅觉,我禁不住轻声说:“真清香啊一一”这在人家家里吃饭,可不敢因为好吃太过着急放肆呀,我在心里这样嘱咐着自己。可是,当我用筷子夹起面条放进嘴里后,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就咽了下去,真怕自己的吃相显出不礼貌的样子,于是就抬起头环顾了一下。“叔,你也快来一起吃吧,吃完饭咱再收拾那电视机也不迟。待会儿有来看的人,咱问问人家,保不准有比咱明白的呢?先吃饭吧”。“也是啊,你说的有理。”叔一边回应着,一边放下手里的活,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婶子吃了小半碗后,又停下来说:“这荠荠菜是你叔今天在北河崖看机器浇地时挖的,刚长出来,这菜真嫩呀!”我说:“是吗?在我们家我也从没这样吃过,这还是头一回呢!”婶子接着说:“面条在出锅前,先把洗净的荠荠菜整棵的放进去,紧接着就出锅,会有一股特别清新的味道,这种掺了野菜和杂面的手擀面真是好吃!”

“俺娘真会说,你再说俺哥哥就更不好意思吃了,”小男孩这会儿插嘴说。“没事没事,就是这样嘛,鲜香嫩滑的感觉,绝对是一种美食。叔挖的菜,婶子擀的面,你二姐洗的碗,你大姐切的咸菜条,就是我们两个净䞍着吃了……”
那会真有点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感觉。我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或许是这家人因为我的到来特别高兴,也或许是因为这一家人对我的好,让我特别的开心,一大盆手擀面,不大一会,就让我们六个人吃了个一干二净,起码我这个外人吃了不少于三四大碗,那好像是我人生中吃的最多,也吃得最美的一次。真好真好啊,就是这顿饭,不止是这顿饭,让我把这杂面野菜香的味道,连同这家人对我的好,一起烙进了记忆的最深处!

至今,我虽然不止一次地去看望过这家人,主要还是以看望老人为主。都是古稀之年的人了,我那婶子啊,身体虽然健康,但耳朵已经背的很,腰也弯了;我那叔虽然老了,可一直还是当年的样子,不服老、不败劲、爱动、爱操心,闲不住。都是吃过苦,出过力的人了,顺其自然,平安健康就好!
如今孩子们早都成家立业。小男已经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他的孩子也出息的很,听说是从部队去读研究生的;两个姐姐也做了贤妻良母;孙辈们绕膝添趣,只要心情好,知足常乐,他们这一大家子人的日子呦,永远红火着呢!叔、婶子,今天我又想你们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看望你们,你们想我了,也可以让弟弟妹妹们打电话给我。噢,忘了你的耳朵背 听不清了,那也没关系,咱可以视频呀,你原来不是常说,只要能看到我,心情就高兴了吗?叔、婶子,是这样吧?

婶子啊,我又想你做的手擀面了,尤其是那里面加了野菜和杂面的手擀面。可是不知道你现在还有没有力气再为我们做一顿当年的手擀面?不过做不了也没关系,你指挥着我们,我们一起做,咱们再一起吃,不论什么样子,我们都能吃出当年的滋味,你说是不?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权当是我们一起为二老做的长寿面吧。叔,婶子,我又想你们了,想你们这一家好心人,想那院落中飘出的杂面香,想我们当年在一起的日子……
如今,每当夫人用手擀面赏我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种感觉在心底回荡,那种鲜香嫩滑的滋味,那种知恩图报的心情,就会让我任由思绪的涟漪慢慢扩张开来,然后我又不止一次的向家人们讲起早年间的这段往事。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宋任升,网名闲情醉笔,60后,山东滨州人,暂居青岛,一个热衷文学又不失农民身份的城市打工者!现任采菊文苑网络平台现代诗部秘书长及文学总顾问,并兼多个网络平台的文学评审及领导;常有作品在网媒和纸媒发表,并在不同网络平台的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热爱生活,愿用一颗感恩的心,与有正能量的人为伍,一起学习,娱乐,陶冶情操!

男主播:沧海,天津人,爱好文学,喜欢诵读。用声音传递真情,弘扬传统文化。

女主播与音频合成: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