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江南一游
文/吴名岗
事物总会有阴阳两面,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困难和烦恼,但疫情下的江南一游,却因为游客稀少,而让人感觉清新,愉悦!
2022年,已经是新冠猖獗的第三个年头了,疫情之下,受伤害最重的大概就是旅游业了,当然想旅游的也出不去啊!四月的一天,住在滨州的兄弟吴文云给我打电话,问我去不去庐山,我立即答应了,和旅行社定下后,香炉峰的紫烟,一直在我胸中缭绕。做了些准备,到了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旅行社打来电话,接省里通知,因疫情一律不准出行。我高兴了几天,扫兴而罢。
到了九月,兄弟又问我去不去洛阳和西安,我说去。过了几天,说旅行社组团不成,去不了了。后来又问:去江南吗?我说:“去!”几天之后终于成行了。等大巴车快到江苏时,分别来自潍坊、日照、滨州、淄博、济南、临沂六个市的41团终于凑齐了。
旅游大巴车经过一天的奔波、收集游客,把我们41人过南通公铁大桥送到了江南。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乌镇。

一、世界互联中的乌镇
乌镇是一个村庄,一个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江南村庄。南浔、周庄也都差不多。
乌镇很美,绿水从村中流过,明清风格的房屋临水而建,木船在水中摇荡,两岸的绿竹和红花映衬着黑色和灰色的砖瓦建筑。这样的美景,只有江南可见。
有很多人到过江南,游过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我想问一下北方或南方的朋友,南方水乡和北方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
我的答案是:南方水乡是以沟渠为街道,以船为交通工具;北方没有以沟渠为街道的,以车马为交通工具。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这种不同始于何时?
主要是地理条件使然。早在春秋之前,吴越之地就是水乡泽国。从陕西来到苏州的吴泰伯兄弟在苏州建立吴国。这里的人“断发文身”,被中原人称为蛮夷。北方诸侯战车以千辆相计时,吴国人还不会使用车马。《左传》记载:公元前584年,吴国与晋国交往,晋景公派巫臣出使吴国,他带着9辆战车,25名士卒到吴国,“教吴乘车,教之战阵”。国家都没有车马这一套,民间自然也不会有。
其实,用舟楫是很方便的,至少无需养牛马,也不用费套车赶牛那个劲,不过一定要有水,一但河沟水少,麻烦就大了。江南的大部分农村失去了乌镇那样小桥、流水的环境,应该是水少所致。而保留下来的乌镇、周庄等则是因为他们村庄的流水是与江河相通的縁故!
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将要在乌镇召开,乌镇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名镇,大概象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在全世界也不多,所以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互联网将象乌镇中的河水连接大江大河那样与世界的各个角落连接,所以乌镇将会建设得更好,更长久的把美好展现给世界!

二、海潮一线天际来
这次旅游,到钱塘江观潮是一个重点,因为公历9月26日是农历九月初一,是涨大潮的日子,又是八月的特大潮刚过,所以我们期望能看到一个像样的海潮。
为什么初一、十五涨大潮?因为月球的引力。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对人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中国人很注意初一、十五这两天,一般不去看病人,因为月球的引力容易使危重病人处在危险之中。中国的历法很重视月球,宁可闰月也要保持客观的“月”的存在。中国人只要看月相就知道是农历这个月的哪一天,有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其实西方是无视月亮的客观存在,无视月球对人类影响的。公历的“月”与月球绕地球旋转毫无关系,十五日是否有月都不一定,更不要说圆不圆了!

预报11点40分左右钱塘潮到达观潮点,所以我们10点就离开乌镇,匆匆赶往盐官镇,怕误了观潮。
到达观潮点才11点多,还有时间观看这里的各种建筑。地上有多处雕刻的貔貅,石牌坊屹立,还有不少龙的刻石,观音大士面江而立,时刻观察着江面。观潮的人不多,观潮台上可以选择座位。为了清楚的观看潮水,我下到紧靠江水的护栏边。有人问,潮水来时会不会打到护栏,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会。因为护栏离江面有3、4米高,而这次潮水约半米高。
这里的江面很宽,似乎一望无际。海潮从东面而来,为了看清,我跑到了最东边。一会,远远的看到东方江面一条白线,渐渐袭来。观潮的人感觉很慢,好像等了好长时间,海潮终于滚滚而来,虽然比不上八月十五的大潮,但那伴随潮水而来的潮声还是震撼人心的。等到眼前,一瞬而过,很快就西去了。
潮水西去,心有感焉,占得《观潮有感》:海潮一线天际来,潮起潮落震江海,弄潮健儿随潮去,大潮依旧排江来。

三、难得西湖乘船游
根据导游的攻略,我们离开盐官镇,迅速奔往杭州。李砚导游曾在江南工作10多年,对杭州非常熟悉。她告诉我们,如果不是疫情,想到西湖乘船一游是不容易的,因为游客太多,曾有人为了坐船游西湖等上4个多小时的。这次,我们应该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但也说不定,如果等的人太多,我们就得取消这个项目。
一到杭州,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各种树木,尤其是那些大树,郁郁葱葱和各种花木竹石相映成画,各式建筑辉映其中,煞是好看。虽然是初到杭州,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下车后,步行在离西湖不远的地方,更感杭州之清幽,游人不多,给人宁静的感觉,我们走过岳王庙,很快山下的西湖清澈在望。
由于疫情的原因,也许是我们的运气好,等了不到10分钟,我们兄弟就和同行的游客一起就登上了西湖的游船,大家太高兴了。

木质的本色游船,在绿色的湖面上缓缓而行,游客们放眼观赏着湖水和远处的景物。断桥在远处的湖边隐隐约约,湖的西面,新建的雷峰塔在阳光下闪着光辉。湖中只有三五条船,湖面平静而清澈,船驶过时激起朵朵小的浪花。
游船在湖中被叫作小瀛洲的小岛旁边划过,岛上的树木和道路看的一清二楚,据说,湖心岛是因西湖清淤,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的,这也成了西湖的一个很好的看点。西湖中有三潭印月,就是三个建在湖中露出水面不多的三个塔尖形状的建筑物,这可是印在一元人民币背面的那个。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真真令人陶醉!
上岸之后,大家又在岸边散步游玩,在西冷桥畔《慕才亭》下我们看到了圆圆的苏小小墓,能在西湖边长眠实在太难得了!不时有游人走过,乃至瞻仰其丘墓,不知小小生前想到过有此经景否?远瞻墓丘,思绪万千,思得七言四句《西冷怀古》:“西冷桥畔魂亦冷,小小孤墓游客稀。诗鬼恨未结同心,慕煞古今有才人。”

四、桐乡访梧桐
现在,很多的城市都有法桐大道:大大的叶子,脱皮的树干,夏天的阴凉,让人喜欢。法桐是西方的树种,引入中国大概不足二百年,广泛种植只是改革开放后的事。
中国的桐树叫梧桐,俗话说:“梧桐树上落凤凰”,有人要筑巢引凤,这巢要中国的梧桐树上方能引来凤凰。但是,梧桐树很少见。这次游桐乡,我想既名桐乡,应该与桐树有关,当然不会是中国的梧桐,所以我便在桐乡寻找梧桐树。注意了半天,也没见梧桐树。但我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牌子:梧桐街道办事处。看来桐乡是真的有梧桐唉。遇到当地的一个老乡,我问他这儿那里有梧桐,他说老区有两棵,离这儿有十几里路。虽然没能目睹桐乡的梧桐,但桐乡确实有梧桐。我不知道梧桐能否象法桐那样做街景树木?
五、江南莲叶何田田?
在南浔有个小莲村,小莲村有个不小的莲池,荷叶高出水面不少,特别肥厚,莲蓬兀立,仍有荷花开放,水中鱼儿欢游,绿叶下的红鱼特别好看。岸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屋顶是由斗、升造型构成的。旁边有棵桂树,花虽不多,但仍散发着桂花的馨香。这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的村庄,莲池边的走廊墙壁上有许多的名人诗词碑刻。

看到这番景象,我好想似曾相识,特别是那栋斗升结构的房子。突然想起,在河北的保定,有类似这么一个公园,据说就是根据南方的景点特意建造的,大概就是小莲村的仿品吧!
这又使我想起了《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的荷叶确实比北方的荷叶更厚实,更肥美。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诗人就感叹江南的“莲叶何田田”了。作者没有留下名字,我想他一定是位北方人,他看惯了北方的荷叶,一到南方,看到南方的荷叶那样肥美,才写出了发自内心的“莲叶何田田?”
疫情下畅游江南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让人时时忆起,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湖光山色满胸臆,何日更重游?
2022年11月12日于温博园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