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八十八)
就像无声处闻惊雷,这次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国民党军高官的行动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高层和社会各界。原来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还在不屈不饶地从事革命事业。也给了深陷绝境之中的共产党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
用同样的方法,潘汉年与康生等特科人员还清除了中共资深特工、叛徒,先在上海白区工作、后由苏区派往上海的特派员黄国华。
对于黄国华的叛变,周恩来非常担忧,此人长期在沪宁工作,而且记忆力超强。他传递情报从来都不需要借助纸张媒介,都是凭着出色的记忆力来完成的。
潘汉年对叛徒的清除,解除了一个我党重大的隐患,也让周恩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以后,潘汉年就和滞留上海的中共机关和人员一道撤往了江西的中央苏区,并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后参加了名留青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是在遵义会议之后,潘汉年中断了以后的行程,受中央委派,与康生一起去了苏联莫斯科参与共产国际中共支部的工作。
西安事变之后,潘汉年先是受中央委派,与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邓文仪接洽斡旋,达成国共合作的初步共识,后又返回国内与陈立夫等谈判,多次往返宁、沪之间,为最后促成蒋介石就范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达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7年“8.13”抗战之后,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彻底沦为敌占区。潘汉年在这个时候被派往上海领导我党的地下情报工作。
这个时候的上海情况错综复杂,除了日军的势力,还有日本特高科和日本黑社会的帮派势力,还有汪伪政府和“76号”特工组织、国民党中统、军统组织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网。
加之当时日本与美英法等国还没有公开撕破脸面,各国租界的势力也是活动频繁,各种关系盘根错节、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整个上海滩就是一个香风毒草、声色走马的大染缸,一张爬满了各种毒虫的大蛛网。常常是有点动静就能引起无数双眼睛的关注,各种势力的剑拔弩张。真个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在此种情况下,共产国际与中国支部做出了“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大情报”的决定,并将此决定通报了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具体接受派遣的人员就是潘汉年及几个人员。
而且将共产国际的重大决定通过我党地下电台通知潘汉年的人就是周恩来。同时秘密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行动计划。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曾经看到过的缅怀周总理的文章,说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是迟迟无法撒手离去,就是他有太多太多的牵挂,他的心中还有太多太多的秘密。有些秘密甚至是他个人独自掌握,他若是离去,这个秘密恐怕就成了此生此世从此再无人知晓的死结。
由于有了这个特殊的使命,潘汉年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他气度不凡,出手阔绰,常常出入涉足日本特高科、宪兵司令部和76号等等闲人望之生畏的场所。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殊的身份,潘汉年经常能搞到一般人花重金都无法弄到的身份证、通行证和特殊行业的营业执照。
因为这个身份,潘汉年能够在上海沦陷后与刘少文等同志将宋庆龄、何香凝等一大批与我党关系密切的进步民主人士安全地护送到香港。
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潘汉年能够搞到数量不菲的绝密情报,包括日军对我华东抗日根据地的“进剿”的具体兵力部署和时间、路线等情报。
由于通报及时,我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在危机时刻常常能化险为夷,避免了许多损失。
更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对苏联发起代号“巴巴罗萨”的全面进攻、日军联合舰队1941年12月7日发起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潘汉年都是得到了确切的情报并根据情报做出了准确的分析,而且提前通知了苏方和美方的。
当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非常重视战略情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就亲自担任了国际情报局的局长。
他明确指示各地情报组织,一般的小情报,比如某据点有日伪军多少人枪这样的情报就不要报到他这里来了,他只要国际军事动向的大情报。

当潘汉年的“德军将在6月中旬至下旬进攻苏联”的情报获悉之后,紧接这边又得到了军委二局的同样内容的情报。
只是二局一时还难以判断情报的真伪,不敢在第一时间贸然上报。因为当时敌人为了迷惑对手往往会在真情报中混淆大量的假情报。
同时,我党潜伏在国民党最高层的中共秘密党员阎宝航也发来了同样内容的密电,这就基本坐实了德军即将大规模进攻苏联的情报的真实性。
阎宝航获得这一情报的经过颇具偶然性。
六月初的一天,参加国民政府一次高规格宴会的阎宝航发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格外开心,他心想,这位内敛沉稳的老夫子从来不这样。职业的敏感让他前去殷勤地向于右任敬酒套近乎。
于老也与这位老蒋和宋夫人身边的大红人很熟悉,就悄悄地告诉他,德军马上就要大规模进攻苏联了。他还主动透露,是驻德大使桂永清(后来担任海军总司令)亲自发来的绝密情报,绝对可靠。
于老还说,委座得知这一情报也格外高兴,因为如此一来日军必定北上配合德军,这样中国的抗战就有希望了。
阎宝航获悉重要情报,连宴会就没有参加完,找了个借口就开溜了。回到家里他立马就通过秘密电台报告了重庆的周恩来。
接到中共中央的十万火急的情报,斯大林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但也立刻向各大军区特别是西南边境的各作战部队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
而潘汉年得知同年12月日军将进攻美军在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更是具有戏剧性。
他是通过在沪宁的日本反战情报小组的中西功、尾崎秀实和白井行幸等日本同志搞到的情报。
当初,苏德大战爆发之后,日军到底是北上还是南下是举棋不定并且是扑朔迷离的。
后来潘汉年等分析,南下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日方对1939年德国不顾日方反对,与苏联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使得苏联腾出手来派朱可夫率百万大军和重装甲部队南下。
“诺门坎”一战,直使日本精锐的第六军近六万“大和武士”伏尸蛮荒草原。
惨重的损失让日本从上到下都在破口大骂德国人:“是狗娘养的德国人出卖了日本兄弟!”
更重要的是,日本经过长期战争的消耗,亟需钢铁、石油、橡胶和大米等战略物质的补充。而东南亚更具备这些条件。
中西功潜回日本后发现,日本所有的服装厂都在生产更适合热带地区穿着的短衣短裤,这就更证实了日军将南下的情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方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只是两国的最高统帅收到情报后将信将疑且优柔寡断才使本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的。
但也不是对两国没有帮助。苏联提前了一天颁布了战争总动员令,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后就向中共中央发来了感谢电。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致电感谢中国提供的情报,让他们及时撤出了三艘航空母舰,这也使得他们有了取得之后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基础。
潘汉年在白区的出色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称赞他是我党最优秀的情报工作者。
但不知道是不是习惯成自然。潘汉年回到延安去开会和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西装革履,一副高雅的绅士派头。
以至于周恩来、李克农和陈赓他们一见面就热情地称呼他“小开”,说我们的“小开”同志来了,应该好好地聚一聚。
“小开”是上海人习惯的称呼,意指那些既有钱又有靠山,既潇洒又任性的富家子弟。这个称呼其实是既有褒义又有贬义的。
只是我们的潘汉年同志不知道有没有听出来其中的警示,或者听出来了,但他觉得只是上级亲切的玩笑话,或者认为按他这个身份,这个称呼就对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延安当时正值极端困难时期,与他鲜亮的衣着对比,党的领袖毛泽东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裤。当然他也没有听到有人在背后对他的议论。
周恩来曾经关心地对他说,你虽然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作掩护,但也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因为你是在狼窝虎穴里讨生活呀。
同时周恩来还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方式,你所接触的人和处理的事,我可以理解,但有很多人他就理解不了。
你要准备做无名英雄,甚至被误解,受委屈。由于我们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有些事可能永远也讲不清、道不明。
这样的话潘汉年当然是听明白了,而且他也多次跟自己身边的同志讲过这样的话。
但是他始料不及的是,全国解放了,本该是努力工作大展宏图的时候了,周恩来这番不详的预言反而真的降临在自己的头上了。
作为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潘汉年在严峻的对敌斗争的环境里是冲锋在前,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
潘汉年是白区情报工作的实际负责人,他领导着沪宁和香港的多部电台,而他的住处还有一部大功率的直属电台。

一日,潘汉年手下的情报人员正在秘密收发报,而隐藏在高处的潘汉年则负责安全瞭望。
当他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的破旧棚户区间隐约摇曳着一支天线。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日本特工部队的无线电测向车的天线,就立刻通知手下停止发报,并马上打开了作坊里的面包烤箱,加热原来早已烤好的面包。
原来,当年日伪反无线电和搜查电台的主要手段有几项,其中主要就是利用无线电测向车侦探无线电波发出的方向,还有就是利用供电局成片停电的方法,如果被停电的某个区域电波突然中断,那就可以肯定电台就是藏在那一片。
还有就是,根据某住户的用电量也可以测出是否藏有电台。因为那个时候,居民家中除了电灯泡几乎没有其他的电器,而无线电收发报机所耗费的电功率是比较大的。面对着用电量比较大的电表,用户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果然,十来分钟之后,一队日本宪兵就找上门来。为首的是一个臂戴宪兵袖章的日军少尉,他领着两个掮枪日军士兵,还带着两个手捧电表和工具箱的电工。
少尉会说几句中国话,他彬彬有礼地说,请回答一下你们家用电的情况。
潘汉年指着面包烤箱说,太君都看见了,我们开着一家面包作坊,供应这一带的居民。生意嘛,还说得过去。说着他拉开了烤箱的门,一股烤面包的香味顿时弥漫在小小的作坊里。
潘汉年看到,日军少尉眼睛一亮,还用力地抽了抽鼻子,露出了喜色。
潘汉年马上拿出一个托盘,用夹子夹出几个香味扑鼻、色泽诱人的面包,说,皇军辛苦了,如不嫌弃,就请品尝。
少尉马上就摘下了白手套,拿起一个面包就大嚼起来,吃了半个才腾出嘴来说,非常美味,谢谢!
其他几个人不敢动手,只是在一旁看着,眼睛里透出贪婪的目光,一面偷偷地咽着口水。
潘汉年见状让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再拿出几个送到他们面前,说,都尝尝、都尝尝。
少尉也忙里偷闲地说,对,尝尝。大大的美味!
这几个人才敢动手。
少尉吃着面包,一面大加赞叹,说,自己参军前在长崎的家里就最喜欢吃面包,从军之后已经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到过面包了。
潘汉年说,太君如果想吃,就请到小店来,我随时为太君提供最新鲜的面包!
一番话说得日本鬼子眉开眼笑,提上潘汉年给他装好的一袋面包,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走出店门还不忘回头说了一句:你的,大大的良民!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