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
文/李慧敏
2004年秋天,父亲去世,至今已经十三年。近日发现父亲生前订阅的期刊《读者文摘》有了“原创版”,欢迎大家寄自己的原创作品,我很高兴。因为父亲很爱这个杂志,自费订阅一二十年,让我自幼就看“成人书”,培养了我理解人生看社会的能力,尤其是其中饱含人性之美的文章,言辞精美,极大地熏陶了我,使我也有了写好文章的本领和与人为善的性情。
父亲生前极爱读书,虽然家中很穷,但我家的藏书却是极多的,连父亲的大床上都放了一溜书,他枕的也是书。每到寒暑假期,我的同学们总成群结队地找上门,把我家当成了图书馆,借阅的书至今都未还完。
父亲不光给我订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小孩的书,他很早就允许我读他爱看的大人书,比如说《十月》、《收获》、《读者文摘》等,懂与不懂都无所谓,关键是培养了我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每每看到父亲连炒菜时手中都握着一本书,边炒边看,我没理由去拒绝他专门拿出来供我挑选的他的大学书籍,虽然都是繁体字,14岁的我还是在一个暑假的期间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父亲的《莎士比亚全集》,后来又看父亲的文史哲类藏书,读得似懂非懂。人家的闺女一个暑假晒得漆黑,乡下人似的,而我,足足一个暑假都不曾出楼门,千金小姐一样成天躲在家里读书,硬是捂成了一个“白雪公主”!后来,我不仅成了父亲一样的“书痴”,还成了父亲一样的写作高手,每每参赛,总有收获,就连18岁重病那年还荣获《奥秘》杂志的大奖,那可是全国性的大奖哦!父亲很欣慰——尤其是我35岁那年突然想写剧本,一出手就写成了五万多字的大型悲剧《三救母》,还有许多小品,同年与次年又连续荣获阜阳市的戏剧创作奖!回想少年时父亲让我读他的《莎士比亚全集》,突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在对我进行“早教”啊,小孩看大人书,看似太早了,却有影响终生的作用!我写的人生第一剧,多多少少带有莎士比亚诗剧的风采,父亲常说“书读多了就会写了”,知识是会内化的,今天我写的剧本小有名气,父亲的确功不可没!
父亲就我一个娇闺女,又是早产儿,所以自幼被他捧在手心里。我都18岁了,父亲还喜欢骑车子送我上学。我闹着要自己骑自行车,父亲就给我专门挑了一辆特大号儿童车,小小的轮子,矮矮的座子,而我足有一米七那么高,同学们都笑话我太小孩了,就那父亲在我初骑车上学时还偷偷地在后头跟着我,一直护送到校门口。我当时知道后还以为是件很没面子的事,18岁的自己总自认为是个大人了,父亲那样呵护我会让人小瞧,同父亲吵了一架,他才不再护送我上学。
高三那年元旦,同学们开“通宵新年晚会”,一个年级的学生都不回家过夜。我同父亲打了招呼,不顾积雪多深,不管自己有气管炎的老毛病,硬是也去“掺和”。大家又是唱又是跳,还煮饺子元宵,端着个碗,拿着个勺,你一口我一口地挨着喂大家吃饭,玩得忘了自我,乐得不亦悦乎!围着个火炉子,大家还真地闹了一夜,而窗外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深夜十点钟,突然有人喊:“李慧敏,你爸爸来了!”,原来还真是父亲不放心,硬拄着棍子给我送大衣来了!大衣是妈妈的爸爸给我妈妈专门做的,又黑又大,穿上很潇洒,父亲竟然把它给我送来了?!只有我的父亲才会冒着这样的鹅毛大雪,在溜冰场似的冰凉地里拄上棍子走上七八里路给孩子送寒衣来了,可我当年自以为已经长大,认为太娇气同学瞧不起,连口茶都不让父亲喝,也不让他进屋歇歇脚、看看热闹,就把父亲堵在教室门口,接过大衣立马催他赶紧回家!父亲一向寡言少语,所以也没多说啥,就又拄着棍子一步一滑地摸索着回去了——父亲转身后,我油然想起了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意识到父亲是爱我的,可是我怕同学们笑话,看到他消失在雪夜中的背影,我再也没有刚才狂欢时的高兴劲儿。父亲送来的大衣,当夜披在了才死父亲的一个男生身上,他蜷在大衣里睡了一觉,醒来后,又把它披在另一个困倦的女生身上……好几个同学都钻进这个温暖的“小被窝”里小睡了一会,羡慕我有个好爸爸,父亲的爱在寒夜里温暖了好几个孩子的心!
2000年底,父亲突然尿血,我陪了他四年半,他还是历尽肾癌的折磨,于2004年秋去世了。他走时我没在场,我在家正铺新床,是给父亲的挚友买的。他喜欢来看父亲,所以我在父亲床边给他也买个小床,希望他常来常往,等父亲又住院回来,能成为父亲形影不离的看护人,这样也减轻我一点负担。不料,等来的却是父亲死在医院里的噩耗!
我是父亲唯一的娇闺女,陪他就医多年,可没少嚎啕大哭,一作难,就哭得像个孩子,在父亲眼里,我永远都是需要他呵护的宝贝,所以他就是在大手术后都咬紧牙关不出声,从没听他叫过疼。他死后,没闭眼,他的眼,是我在送他火化那天亲手为他合上的。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就奔到医院去找他,但人去楼空,连看护他的朋友都不见了!我立即找到火化场,找到藏尸间的众多冰棺,看到了盖着一床蓝白色被子没闭眼的父亲。他静静地睡在那里,身上的被子还是破的,露着白絮。想想父亲一生都省吃俭用,穿的第一件袄是奶奶做的,第二件袄就是我上班后花钱给他买的,而他走时,盖的被子都破得露棉絮,让我忍不住想起他穿的破袄,以及他买的堆积如山的书报……我没能来得及让父亲享过我太多的福,但是,要是我当时在场的话,是绝不会让他就盖着这么一床破被子走的……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嚎啕大哭,惹得另一位在亲人棺前吊唁的大男人也哭了起来。
火化那天,我专门带了照相机,还给父亲采了一束他喜爱的绣球花。把花儿放在他胸前,又给他拍下许多照片,最后我为他合上双眼。看着别人依次把亲人推进火化间,又依次哭成泪人去捡骨灰,我心里不知是何滋味,只是披麻戴孝地站在火化车边,拉着父亲的手。不知是九月天太热的缘故,还是遗体等了太久业已化冻,我竟然觉得冰棺里抬出的父亲,手居然是柔软的,温热的!我拉着他的手,总认为父亲只是睡着了,仿佛随时都会醒来!直到火化炉打开,父亲被送了进去,当汽油落下、烈焰腾起、炉门关上的瞬间,我意识到再也见不到安详睡去的父亲了!我的泪,奔涌而出,只因己身由他身出!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相逢!而推出来后,就是一具白骨了!我的心,震撼到极点,忍不住又嚎啕大哭,我怕见亲人的白骨,因为那是铁定了的死亡!总以为睡去的父亲会再醒来,可是,最终我也成了给亲人收尸哭干了眼泪的人!
如今,父亲喜爱的《读者文摘》业已改成了半月刊的《读者》,也欢迎原创作者投稿了。不知天堂里能否看得到《读者》,我要亲自为父亲写篇纪念稿,期待着父亲的在天之灵早日看到!
作者简介:
李慧敏,女,1972年生,皖阜阳市颍泉区文化馆创作人员,以小品、散文见长,多次获奖。十年间写出近50个小品,开创“治世小品”先河。代表作《整顿神医院》、《999元迷你扶贫快餐车》、《为人民服务到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