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气韵不凡 意境深邃——著名山水画家崔松石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气韵不凡 风范尽显
——著名山水画家崔松石先生
一位老友的举荐,使我认识并与松石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一代山水画名家的崔松石先生,使他走向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只有拜师学艺、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吸古纳今、独辟蹊径。
与著名山水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崔松石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松石先生告诉我,他自幼年起就喜爱金石书画,早在少年时期就考入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且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亦学习素描、水粉等西画基础课。此后又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专攻山水画,并得郭傅璋、溥松窗两位先生的启蒙,随之结识了众多的山水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如著名的书画家秦仲文、吴镜汀、郭风惠、董寿平等,都作过松石之师。这些得天独厚的学习机遇与条件,加上松石先生对艺术的酷爱、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及师法造化、掌握笔墨技巧同时写生、创作的正确学习之道路,正因为这样,松石先生青年时期就在书画领域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博采众家之长,吸纳各派之特点,使松石先生不断走向成功。早在1980年春天,松石先生就参加了北京山水画研究会,那时的他就广交朋友,吸取众家之长,兼收各流派特点,并开始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创作,尤其对北京周围的景色写生为最多,创作激情最大,取得的成绩最丰。
我不由得翻开松石先生送给我的画集。开始几幅如"绝壁悬宇"(京郊沟崖景色)、"金山暮色"(避暑山庄景色)、"天都胜概"(黄山景色)等,皆为80年代之初,入选北京市美协举办展览之力作。正因为这些力作的诞生,使松石先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采访中我注意到,松石喜画园林小景,古建古寺,在他的画集中,园中之园的"北海静心斋"、"香山见心斋"、寺中之寺的"碧云寺水泉院"等,虽篇幅不大,亦为精品之作,成功之作。
美丽的京郊处处都是壮美的景致,为此松石先生常常以写京郊景色为重点,并多次小住京西戒台寺、潭柘寺,在此间,他对"卧龙松"、"帝王树"等珍奇树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写生就有数百幅之多。
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松石的山水画,力求笔墨苍劲、强调骨法用笔,使之点、线、面有机组合成完美的一体,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深受书画界内外人士的喜爱。"
谈及松石先生山水画的功力,不能不涉略他的综合素养和艺术追求,而谈及这些,我不能不把松石先生的"四绝"艺术标准和"四绝"作为他多年的一个奋斗目标告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松石先生若有所思地告诉我,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刚刚步入学习书画艺术大门之际,许多大师都达到了"四绝"的高峰,以名嗓艺林的齐白石、陈半丁都是诗、书、画、印的"四绝"代表人物,60年代初,他接触到的前辈画家们多以"三绝"称荐,总是少一门艺术而作不到"四绝",这与人的精力、个人喜好有关。诸如宁斧成、邓散木诸名家均以"三绝"称著,而这两位以篆刻艺术立足于书画界的人物,也遗憾地没达到"四绝",邓散木先生严格评价自己为"三长两短",长于诗、书、印,而短于填词、绘画,即为"三绝"而已。
谈及书法,松石先生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于绘画,而对于一生所喜爱,也去认真学习过的书法艺术,却成了业余(篆刻可谓是业余的业余了)。但书画同源,即是两门学问,又是一门学问的重要意义,却每日不忘,表面上是题字、落款要写在画面上,字的好坏,与画面是否统一、协调;进一步说书法艺术中的要求,绘画中的要求则是一致的,两者相互渗透着,影响着。所谓书法家不一定是画家,而画家必须是书法家。
松石先生的书法老师郭风惠先生,对他青年时期学写字,用了特殊的教导方式,教其怎么写,怎么好,三天两头换帖,老师总是一笑,换什么帖老师请什么帖,合手习字给老师看,无论真、草、隶、篆老师总笑说好。直到松石22岁,郭风惠先生才一反常态,让他先写"兰亭",再写"米芾"(蜀素贴),为什么前几年,如此教学生,后来松石先生在成年以后才悟出道理,郭先生把书法艺术看得太深奥、太严肃了,教学生不走形式,你必须有个长期的、不懈的习研精神,再把它看成是一门严肃而认真的学问,对书法有了一定了解和理解之后,才能严格地要求学生,逐步跨入学习书法的门径。因为正式学书法之前,要有一个过渡。
关于印章,又称篆刻艺术,它是书法、章法、刀法的结合艺术,当然书法为首要的,而章法、刀法同样重要。松石先生说,他的篆刻老师很多,宁斧成、段仲岩、刘冰庵、徐焕荣都指点过他学习印章。最为可喜的是他曾多次请教过60年代初正在北京治病的邓散木先生。
松石的篆刻作品,大多是用在他自己画上的名章、闲章。后来因眼力欠佳,多刻白文印,强调计白当黑,计黑当白的技法,属于继承汉铜印风格,以平稳中求变化,古朴厚重的艺术效果。力求与落款、画面达到统一的完美艺术作品。
采访中,松石先生递给我一本画册,画册中那字里行间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是一些大艺术家对松石先生的评说。我从中做了摘录:
著名山水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秦岭云评论道:崔松石的山水画作品既有传统又不落寻常蹊径,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构图新颖,自然浑朴、气韵生动、苍润深厚、疏密得体、意境深邃。他的山水画作品不是一般的景观性山水,而是在感性与知性的双重作用下,以较高的审美和文化境界与自我生命的体验,来抒发审美化的人文意义。
著名绘画名家、中国版画协会名誉主席彦涵说:崔松石先生作画注重"意境"、"笔墨"和"效果",且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他的山水画作品清新、和谐、意邃,作品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绘画之风格。
当代国画大师何镜涵这样评论崔松石:在当代频繁兴起的各种艺术潮流中,崔松石没有随波逐流的浮躁的心态,坚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他在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上把握的很准。他既尊重传统,同时不断创新。他不仅在山水画作上有很大的成就,而且人物花鸟也有很深的造诣。
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画家戴泽先生评论说:崔先生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和他的为人一样。他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融汇现代意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其山水画作气清意醇,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使人们赏心悦目。
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协原书记处常务书记雷正民这样评论:崔先生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有着博大的艺术视野,他能在夯实的传统底蕴中不断创新,他的作品既有深厚苍郁之意蕴,又有秀雅清逸之新意,笔墨融合自然,整体浑然统一。
著名山水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宁邸中这样说:崔先生是位有实力和潜能的画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山水或花鸟,皆有独到之处。山水笔墨苍劲秀润,面镜明快而深邃,耐人寻味;花鸟画博采广收,笔调活脱,自然清新,抒情造景,具有时代气息。
北京名人书画院秘书长、《美术家》主编李海剑评论说:读崔松石先生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那种精炼、严谨的意向传达出一种诗一样的美感和情感。崔松石先生的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点,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笔墨之美、意境之美、灵性之美。其楼阁山水继承了楼阁绘画大师何镜涵先生写意楼阁新格局的风格,通过简练生动的笔墨线条,表现出一种空灵、宁静、优雅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有着诗一般的意境,达到画中有诗的高超艺术效果。
够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松石先生,能够得到这些大家们的如此评价,实在难能可贵,也足见松石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叙述到这里,我非常遗憾地告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我采写完这篇访谈录后不久,松石先生因病不幸离世……在此,我真诚地祝愿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探寻的松石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