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难忘“打圆盘”
杨进文(苗族)
家是我心灵的港湾;家是我情感的归宿;家是我永远的守候。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家四世同堂,7口之家,由3个民族组成。那时,各行各业的“上司”都时兴年轻化、知识化。我家也不例外。我与对象结婚后,生儿育女,逐渐成了家庭“主心骨”,被推到家庭主要负责人的“宝座”上。

(当年的结婚照)
宝座难坐。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天然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是众多女人婚后生活中的一道难题。我身为儿子、丈夫,是“中间人”,得硬着头皮去调和去解决。“执政”多年,我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千方百计地在慈母与爱妻之间“打圆盘”,设身处地当“调解员”、“消防员”,好不容易才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捧回“五好家庭”的荣誉证书。
我们苗乡的“打圆盘”其实就是书上说的“打圆场”,也叫当“和事佬”。我的妻子和母亲,虽然都是农村里的“文化人”,没有大吵大闹过,但磕磕碰碰的“舌战”还是时有发生。她们一场“舌战”之后,总觉得自己的理由大,没有错,往往要向我这个“中间人”说长道短一阵,要求评评理,想要吐个委屈或者伸个“窦娥冤”,“扬眉吐气”一番。
平时两张笑脸,那时一改常态,都黑着脸找我“诉苦求支持”,我却成了一个大大的“出气筒”。总之,有气都朝做崽的身上发、为夫的身中出。这个时候,我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想当“不孝”的儿子,也不想做“混蛋”的丈夫;惟恐落下个“娶了媳妇忘记了娘”的恶名,但又不能“得罪”同床共枕很多年的爱妻。
哎哟难死我了!
每逢家庭之中遇上这“电闪雷鸣”之类的烦恼事情,我就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打圆盘”。在母亲与妻子面前,我一如既往地按照古训“良言一句三冬暖”行事;遵循“春风化雨”之规律。
于母,我会精诚释疑:“妈呀!您老人家那儿媳妇近几天身子不爽,情绪不好,她完全是想冲着我发脾气呢!她是因为操持家里的一大堆事被弄烦了,是被您老人家的孙子孙女吵闹而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一会儿,我一定会去好好‘教训’她的………”
于妻,我会花言巧语笑而哄之:“妈人老年岁高,喜欢多管闲事,爱唠叨,她老人家使使性子、发点脾气或许会把‘病气’也自然去掉了;如果妈老是闷着气不发泄而生了病,我俩可就麻烦了,还得要好好地去护理她老人家呢!你要相信,我会去‘开导’她老人家的………”

(我站在中间“打圆盘”)
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家庭生活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免发生。有时候可能就是斗斗气而已,只要让母亲与妻子的气有地方可出,能把她们的气理顺了,我这个“中轴”,就甘愿当个“出气筒”、做个“怨大头”。不过这个出气筒、怨大头也要当得有原则,解决“家庭战争”,既要注意场合,又要讲究“侧面”。
老妈与老婆成长的环境不一样,阅历不相同,婆媳之间有“代沟”,所思所想无疑有出入,这很正常。所以,一般都是没有谁对谁错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而我作为儿子和老公,就是那片生态安全“缓冲区”、森林防火“隔离带”;我的责任就是要当好和事佬、甘为出气筒,让这类矛盾碰撞平稳过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母亲听“劝”,妻子听“哄”。经过我这个“中间人”的不懈努力,精心“圆盘”之后,婆媳之间亲昵之情随即恢复,家庭关系又回归到了温馨港湾里。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要相信,阳光就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有彩虹。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用爱在母亲与妻子之间“打圆盘”,是我用心吟就的一支长韵而精彩的人生之歌。
很多年过去了。云卷雁来去,秋过春又回。为娘亲与爱妻“打圆盘”,我心甘情愿,我乐在其中。(2022.11.5)
看山员留言:在娘与妻之间,如何做到“两边讨好”、游刃有余?这不但需要自觉自愿“脸皮厚”,“逆来顺受”血压低,还需要不凡的智慧,需要深深的爱……
(配图由作者提供)
纯音乐《我爱我家》.mp3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杨进文-看山员情怀
点击链接-杨焕文作品
点击链接-向本清作品
点击链接-唐孝璋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