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乡领导的诗人谢直云
文 /杨遵贤
我与直云的结缘,得益于共同的爱好与相似的经历。一、钟情于文学,尤其是诗和散文;二、下放农村,当过赤脚教师,几乎同时上大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同时在《赣南日报》《江西文艺》发表诗歌作品,经常同框,羡其名,“直上青云”,志向高远,印象深刻,未齿难忘,但久未谋面。一年一度的《讲话》座谈会,我们与其他文学青年被荣幸参加,方才认识。他方方的脸庞,表情憨厚朴实,一问。才知乃宁都中学下两届校友,下放在离县城不远的刘坑公社长木大队。开始诗歌交流。从相识到知心。他除务农外,还担任小学赤脚老师,教书育人,一边文学创作。为了向行家与前辈学习,我们共同交结了文化馆的民歌手李贤琼老师,为他通俗富有乡士味的诗作而倾倒,受益匪浅,创作水平大有长进。
1977年,国家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我们不约而同地参加了久违的考试,这一年我有幸荣登金榜。而直云却因为“社会关系”而名落孙山,曾一度消沉悲观。在书信中我以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文鼓励他,劝他失败莫丧志,振作起来,等待时机而动。半年后的1978年夏季他再次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说明他基础坚实,确实不凡。当他乘着卡车进入我就读的学校,我赶忙上车给他提着行李下车,他热泪盈眶地与我相拥,激动地说:“真乃缘分啊!我们又重逢了!”
当年学校才恢复,住房、教室、教师都很紧缺,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只有合并,一起上课,甚至夹杂住宿,其实是一个班,同窗课读。
远离了农村繁重的劳动,享受优越的学习环境,他静下心来,重拿诗笔,并与我一道办起了新芽文学社,油印刊物《新芽》,他还兼任校广播站站长与编辑,报道全校新闻。作品经常在外地报刊发表。:赣州地区文联谢基贤老师相中了我们几个编辑,邀请编写了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民间诗集《情歌三百首》,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还荣获江西省谷雨文学奖。由于文学创作成绩显著,我和直云同时被地区吸收为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有幸同中文系几个著作等身的老教授一起参加了“文革”后地区的第一届文代会。
几年大学生活转瞬间,当年师资缺乏,临近毕业,教授写作课的严恩萱老师挽留我留校任教。但由于我家仍在农村,4个孩子还吃着农业粮,生活诸多不便,我婉拒了中文系的盛情挽留,回到家乡宁都中学任教。当直云知悉这个名额落到即将毕业自己身上后,与我商量后,他也不留,不如归去!但后来不知何故,他竟然留下来了,担任几个班的写作课。谁知熬了三年,受不了家里经济困难的重压,申请回到了家乡工作。先是教中学,后来又调宣传部,最后担任石上乡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乃百姓之父母官,一乡之主。乡政府机关,大队小队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操劳,春耕、秋收、冬种,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忙得他连揩痒的时间都顾不上。从此,他关闭形象思维的电路,写出的诗也大不如前了。农村十年,为农民尽心尽职,鞠躬尽瘁,作出了极大贡献。特别是一接触文学及文学作者就分外亲切有感情。好几次我带领县内作者到石上乡采访,他总是亲自去或安排乡文化站长彭月生接待。到莲湖、濛山采访,写出了一批反映农村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报告文学。
因工作需要,不久,他调入县城任教育局副职,2000年退休。可以说,退休是他创作活动的又一黄金时代,他对谬斯的钟情没有减弱,而是越发炽热与激烈。他仍然马不停蹄地往前赶。
一是战场转移,向外发展。来到赣州,被聘为《赣南日报》副刊、大型文学综合季刊《今朝》文学编辑。还南下深圳,为多个学校担任校刊总编。在那里发挥余热,大显身手。
二是集中精力,检阅自己的创作历程,先后编辑出版了《冬茅》《那口井》两部个人诗歌专集,内容包括了对家乡、他乡和红土地的眷恋,对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歌唱,具有浓厚的赤子深情和浓郁高远的意境。
与此同时,他目光高瞻,胸襟开阔,提议与谋划,协调与联络,脚踏实地地团结、关注、关心其他诗作者与整个宁都区域诗歌的发展和前景。
千禧开局,他主编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数十人诗集《翠微风》。
2005年3月他邀集了颇有成就的陈育新、邓诗芳、温新民、柯桥等7名诗作者出版了《七人集》。
2010年12月,他又别出心裁地组织全县老中青三代诗作者邓诗芳、谢帆云、刘春生等9位出版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诗丛《翠微风》,每人-个专集,共9集洋洋大观的大丛书。这部丛书继承了号称“文乡诗国”的文化传统,检阅了江西赣南一个引人注目的诗歌团体,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宁都现象”。 2021.12

作者简介:杨遵贤,江西宁都人,生于1946年11月,报刊编辑。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四百万字,部分作品曾获奖,或被入选丛书。《头发杂思》发表于《散文》杂志,并收入《散文》200期精品丛书,入选江西省近当代(1919--2009)散文精品丛书。剧本原创的电视连续剧《大明奇才》曾在中央电视台电视频道播出,出版散文集《鸟语动听》(长江文艺出版社)、诗集《春天的色彩》(21世纪出版社)等。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江西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