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郭新建

一切还未来得及琢磨,老去的岁月就给我颁发了退休证。离开了工作岗位,去干什么?脑子空空,让我一度茫然。
开始,混在公园的老人堆里侃大山,我没话题,也不投缘;天天喘着粗气,快步走,除了路边的参照物,也没有兴趣重复每天的“急行军”;待在家里陪着老伴天天看电视,生活单调,枯燥乏味。退休,就像给我有限的生命,贴上了“稍息”的标签。这时,我才领悟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心境。关上了情趣的门,心中的夕阳美景就很难找到。
一次,在小区闲逛,碰到了久违的林山老战友。闲聊起来,我看他精神矍铄,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使我愕然。问他退休后在哪里做事,发达得这么有文学修养。他说在铁道兵网文创中心里当志愿者。还提到我熟悉的几个战友都在里边。并邀请我加入文创中心。
起初,对文创中心我并不了解,认为,无非是铁道兵老战友,聚在一起,闲情逸致,侃侃大山,叙叙旧,热闹热闹呗。
林山战友给我介绍了文创中心的活动情况,又特意谈到了一位女战友:文创中心主任郑建平。说她写作功底深厚,妙笔生花,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多才多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德行好。我很好奇,莫非这是一位统领写作乐园的才女吗?
冠“铁”字头的都是亲密战友。我抱着会会战友,凑凑热闹的心理,想成为文创中心的一员。战友情使然,我重重的点了邀请微信,潜入了文创中心。此刻,有失散多年,重新归队的感觉。
进了文创中心,把我熟悉,有头像的战友点开,仔细端详,当年的帅兵哥,现在都老喽。当看到一篇篇激情四射,精彩纷呈的佳作,透出一股股清流时,又觉得他们都很年轻、潇洒。特别对建平战友重点关注,当年笑得灿烂,天真无邪,稚嫩而雅静的女兵娃娃,现在能在一个有几百人,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文创中心当“统领”,让我敬佩有加。
进了中心,我主动与郑建平主任联系,并加了她的微信,想亲自领略她的风采。我们有过几次交流,感到她谦恭而真诚,柔和而坚毅,低调而自信,对她肃然起敬。我说,在文创中心我是新兵,当兵时写写总结报告、领导讲话之类的文稿,太小儿科了。文创中心里高手如云,我的作品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建平称呼着我早已失效的职务说,新建书记,开始谁都是新手,你有一定的文字写作基础,只要用心,用情,用功,都是可以的。写作也是高雅而有情调的退休生活。你行,肯定行!她的鼓励,让我有了重拾秃笔著文章的信心。我写的第一首散文诗“军旗上的一抹鲜红”,就刋用在新华网客户端。后来又写了四十多篇散文、散文诗,画了三十多幅油画,二十多幅书法作品,均在新华网客户端刋用。有的还在百度、今日头条等十多家网络媒体刊登。建平主任功不可没,她像一个放风筝的人,帮我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地面,虽然飞得不高,也算在这个空间冒泡了。建平的魅力是,虽然年龄不算大,让你感觉她是资深、稳重的大姐;虽然没有委任状,让你感到她是很有领导艺术的掌舵人;虽然素未谋面,让你感到她就是你要找的良师益友。
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创中心多次组织晚会和其他大型活动,每次活动都办得井井有条,天衣无缝,以高质量,圆满成功而划上了句号。这虽是管理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你不能不承认,“头”,应该起了关键性作用。估计给她一个师,也能指挥得妥妥的,我感叹部队当初埋没了一个女将军。
文创中心的管理和志愿者,让我非常敬佩。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碰到了林山副主任家的嫂夫人在健身,她告诉我,你大哥现在比上班还忙,晚上经常半夜不睡觉,在电脑上不知道敲打什么,白天忙得常常忘记了吃饭。想必,中心管理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这样废寝忘食地为大家工作呀。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还这么执着、任性地为战友们当“公仆”。他们个个都是高素质,高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兄弟姊妹。人性的光辉在这里闪烁,自然,我也很受感染,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中心里的写手,当初,多数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土娃儿,文化不高,在部队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头扎在荒山野岭,出大力流大汗的兵。现在不少是令人瞩目的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歌手等等,有的是国家机关的部门领导。让我舌挢不下,这些开山筑路的铁哥们咋能厉害?真是文武双全,才艺俱佳。在文创中心,他们舞动着军旗,挥毫颂扬铁道兵精神,能不让沉睡的铁道兵军魂苏醒、灿烂吗?!能不让退下来的老铁们激情燃烧吗?!
我有幸进入了文创中心,在才华横溢老战友的影响下,在满满正能量的感召下,找到了存在和愉悦感,也找到了夕阳无限好的美景。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军营,在行军的路上,迈开大步往前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吾辈心未老,缘于文创人;
秃笔蘸余热,写得老来春。
胸怀报国志,毕生守初心!

槛外人 2022-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