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罗丽容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则相反。而当今,有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力气,但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对语文缺乏兴趣,为什么会缺乏兴趣呢?根据我近几年从教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小学生年龄小,事理不明,总认为学习是完成老师和父母的任务,导致厌学情绪,再者语文死记硬背的多,枯燥乏味,于是上课分散注意力,不认真听讲,致使学习情绪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二是小学生玩心大,有惰性,不愿吃学习的苦。俗话说,“渔樵耕读”是人生的四大苦事,但作为人的本性来说,谁都愿过得舒适,不愿也不想吃苦,作为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只顾贪玩,不想学,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
三是电子产品占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并且每个家庭的条件都比较好,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脑,每位学生都有智能手机,而且电脑和手机里面都有电游,抖音等娱乐内容,可小学生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自觉不自觉的玩这些东西,并且有些学生还玩上了瘾,这就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既然如此,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面引导。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有人生理想,但作为小学老师,就要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告诉学生们,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学,不是为老师和父母学,只有自己掌握了真才实学,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要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伟大志向。因此,老师要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只要有了志向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强烈的求知渴望,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二、严格管理。俗话说:“树不剪枝不成材,河水无道必成灾”。这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守规矩,讲方圆,那规矩方圆从哪里来,这就靠管理,但小学生的管理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事情,《三字经》早就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作为老师,不能打骂学生,只能正面引导和批评教育,特别是对小学生,要象植树造林一样,精心修剪,他们才能长高长直,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作为家长,首先是给小孩树立榜样,同时要教育自己的小孩如何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告诉他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做事要分清主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懒惰,懒惰是万恶之源。俗话说:“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系和谐。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重要。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健在于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要在学生面前谈吐文雅,幽默风趣,在教学方面展示教学魅力,不断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要平等对待每位同学,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理解你,信任你,要关爱学生,感人心者,莫过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愿意亲近你,学生与你关系融洽了,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课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来了。
四、寓教于乐。多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教什么课程,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而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授课,特别是语文课,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多,如果一味的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愿意听,如果变换方式,采取寓教于乐,把纷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学生可能会兴趣满满,那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五、表扬为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小孩要哄,泥鳅要捧,所谓的“哄”就是要多激励,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给予表扬,什么时候都说你能行,你真行,学生得到肯定后,心情就会愉悦,同时也能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罗丽容,女,广东龙川人,大学本科文化,退役军人,擅长书法与写作,现任湖南省宁乡一中滨江中学班主任数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