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凤:乡村振兴竞风流 劳动模范更出彩
王有震 赵世群
驻马店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喜凤是泌阳县马谷田镇黄庄村村民,她创办了河南张喜凤粮油有限公司、泌阳县喜凤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她长期以来坚持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一次又一次的整车整车的为地震、水灾、疫情等灾区捐献米面等物资,还坚持不懈的的关注弱势群体。
“帮助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永远的责任”。在做好企业经营的同时,张喜凤一直秉承自己的诺言。她靠着这种信念,一直在公益慈善扶贫济困的道路上跋涉。在抗震救灾、抗击非典、新型冠状肺炎、资助贫困学子、救济贫困群众,她都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只要是对党和人民群众有益的活动,就会出现她活跃的身影。
在2016年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行动中,张喜凤本人和公司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她相继为花园街道办事处张庄居委会38户贫困户和马谷田镇黄庄村39户贫困村民建卡立册,每年分别给这两个村贫困户捐助扶贫资金5万元,同时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给贫困户捐赠米面、香油、鸡蛋、水果等生活物资。与此同时,张喜凤连续两年各为花园街道办事处张庄居委会发放集体分红5万元。
还先后帮带周边村的2136户贫困户及残疾人走上了富裕之路,让这些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使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倾力助推扶贫攻坚,深入山区奉献大爱。马谷田镇罗桥村罗桥组贫困户曹金套得肝腹水15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还是残疾人,女儿在泌阳一高上三年级,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家里因病致贫,家徒四壁。盘龙庄组刘营的妻子患精神病20多年,大小便失禁,整天疯疯癫癫,吃饭靠人喂,儿子读小学。2016年春天,张喜凤到贫困村罗桥访贫问苦时了解到这6个贫困户的情况后,就专门对罗桥村的贫困户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看望“穷亲戚”曹金套和刘营等贫困家庭,多年来分别送去扶贫慰问金1000元和米面、香油、方便面等生活日用品,帮扶这6家贫困户成功脱贫。
躬身公益事业,彰显民企担当。张喜凤一直坚持为社会发展助力,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积极投身扶贫攻坚、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扶残助残、尊老爱老等社会公益活动。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她以“火柴微光”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照亮前行之路。
“谢谢阿姨,我一定奋发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做一个像阿姨你这样的好心人。”近日,当泌阳县马谷田镇中心学校9.3班女娃孟凌竹再一次的接到张喜凤给她的助学金和米面等物品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孟凌竹的父亲遭遇车祸被送到省大医院抢救,在花费数十万元医疗费后却没能挽救父亲的性命,撇下年幼的她与患冠心病的母亲及9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资助孟凌竹读书这只是张喜凤关注困难学生备忘录的其中之一。
据悉,1989年张喜凤先到泌阳县玉雕厂打工,后工厂倒闭便在县城做大米生意。32年来,张喜凤和丈夫王和平一直把慈善公益、扶弱助困当作“事业”做,她先后收养多名重病残疾的孤儿,并资助20多名贫困大学生和30多名孤儿初高中学生读书,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就把张喜凤的家当作自己的“家”,称呼她或叫“姐”或者“妈”……
做生意有了钱,张喜凤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父老乡亲,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她通过各乡镇民政所,把那些孤寡、五保、特困生、特困老人登记造册,逢年过节,总是上门资助,迄今累计捐款捐物达260多万元。
“喜凤比俺的亲闺女还亲”。马谷田镇黄庄村81岁的留守老人董照喜动情的说,“俺村有39家脱贫户和不少留守老人,喜凤几年前就与他们攀上了亲戚,逢年过节送这送那,送米面、香油和钱。”
“喜凤真是好人,每到逢年过节,像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她都回马谷田镇敬老院给五保老人送慰问品。”马谷田镇敬老院工作人员付长起说。
张喜凤不仅把爱心献给了家乡,也洒向了社会。她每年都挤出时间去探望全县各乡镇和街道的五保老人,嘘寒问暖,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还要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给一些特困学生、留守老人和困难户家里送物资和救助金,她的善举博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片赞扬声。
花园街道办事处张庄居委毕老庄组73岁的重度残疾人李雪云,早年丧偶,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无人照料。张喜凤近年来一直关心照顾李雪云老人和周边的部分困难群众。
今年端午节,张喜凤装了满满1车价值2万多元的糯米、真空皮蛋和咸鸭蛋,分别来到县老人之家、花园街道和马谷田镇3个敬老院,给敬老院的老人奉献爱心,给花园街道办张庄居委毕老庄南组75岁的刘兴州和李德彬、李德英等4位孤寡老人及马谷田镇黄庄村39户脱贫户及留守老人送去端午节礼物,看望慰问10多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
她说:“给孤寡老人送东西的过程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拉大米的车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张喜凤都要自己扛着大米,小跑步给老人送到家中。
在赊湾镇敬老院,张喜凤将慰问金塞给了67岁的五保老太太康二和另一位老人。康二感动的说:“真的是好人呐,你这闺女咋恁好哩。”
“我见不得别人有灾有难,只要能够经常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才会有幸福感。”张喜凤说,“尽管有些人觉得我有些傻,但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做生意,只要有爱,就会在爱中体味到幸福。”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武汉疫情,张喜凤都是整车整车捐献大米和物品。除此之外,每逢春节,张喜凤还把自己腌制的1万多枚咸鸭蛋等物资,分发给附近敬老院的1000多名老人,还为街道和村里的困难群众和残疾人送米面、送食用香油……
“我要多干活,多挣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喜凤说。她从街头卖大米起家,在县城创办起“河南张喜凤粮油有限公司”,又成立了“张喜凤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影响带动父老乡亲们勤劳致富奔小康。
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个“张喜凤老人公寓”,收养无依无靠的老人,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今年家乡发生疫情,她先后为花园、泌水、古城3个街道办、马谷田镇政府等送去矿泉水、医用外科口罩两万多余元的物资。去年和今年她还为一所学校困境学生捐款2万元。
张喜凤说: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发扬扶危济困精神,用心用情做好爱心公益事业,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除了热心公益,张喜凤还积极带领农民创收致富。经过长期的诚信经营与艰苦努力,2010年她成立了河南张喜凤粮油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为政府排忧和困难群众解愁,共安排下岗职工18名、农村困难户、残疾人36名和大学生3名就业。2010年公司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扶贫企业”,连年被市县评选为“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0年秋季,她又承包1000多亩土地,带领18户农村妇女创办起了“喜凤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1年该合作社被命名为“河南省农村妇女示范专业合作组织”。
如今,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张喜凤正在带领全公司职工逐步扩大经营,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张喜凤,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调誓言,默默的用行动实现自己扶贫济困的梦想,诠释着 “中国好人”的大爱人生。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张喜凤,2008年她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助人为乐好人”,受到中央文明办的表彰。她又先后荣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母亲”、“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人物”“感动天中十大人物”“驻马店市劳动模范”“驻马店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